碰到這種精神上的疲勞,我們該怎麼辦?要放鬆!放鬆!
這種放鬆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你恐怕得把你這一輩子的習慣都改過來。威廉·詹姆斯在他那篇題為《論放鬆情緒》的文章裏說:"美國人過度緊張,坐立不安、著急以及緊張、痛苦的表情......是種壞習慣,不折不扣的壞習慣。"
關於放鬆,我們有五項建議:
①盡情地享受陽光。
②讀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
③盡量讓工作環境舒服。
④不要讓小事所拘束。
⑤隨時檢討自己緊張的原因。
這樣做後,你就會發現,丹尼爾·何西林的話是何等的正確:
"每天睡覺前,我總要算算自己的成績,不是看我一天之後有多疲倦,而是看我一天之後有多不疲倦。"
充沛的活力,使你看到人生處處充滿著陽光和希望,它也會使你能更加適應自己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的效率。
年輕人喜歡用健康去換取金錢,這是一種不正常的心態和做法。因為這樣做,到你老時就會感到疲倦不堪。你要用金錢去換取健康的回歸,即使這樣,效果也微乎其微。
是的,我們的人生將在什麼時候劃上句號,我們誰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卻有十分的必要去保持最佳的活力來迎接新生活的挑戰。這樣,你就會一天比一天笑容更多。
(3)學會藝術地生活
生活要過得簡單而不乏味,有情趣而不孤異,這需要懂得生活的技術。
一個有智慧的人,他到了40歲以後,生活就過得非常"簡單化"了!所謂"簡單化",並不是說"簡單地生活",而是說:對於一切事情,能夠處置得法,不隨便浪費精力,所使用的精力,皆能獲得工作上的效果,不使一分能力浪費到無用的地方。
甚至就是年齡很大了,也應節省精力的浪費,這並沒有什麼高深的哲理。因為目的雜亂以後,足以擾亂"能力"而使我們的"努力"成為"徒勞"!要是目的統一,那麼"能力"就可靠,我們的努力也就可"事半功倍"了!
不過,有的欲望和興趣,是需要我們有耐心去追求,然後方可滿足!
當然,僅僅生活簡單化還不夠,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好好地學習一些技藝!一個人到了50歲以後,能力就將逐步衰退,換言之,學習進步的速度,就不得不減慢了!所以,50歲以後的人,要想學習什麼新的技藝,那是比較困難的!
卡耐基曾說法國人懂得"生活"的"技術",而不是說他們懂得"生活"的"藝術"!
懂得"生活技術"的人,不一定就是懂"生活藝術"的人!所謂"生活技術",也就是"職業技術"--你有"謀生"的本能嗎?假使你回答說"有!"那麼,你的"謀生本能"便是"生活技術",因為沒有這種"技術",你便不能"生活"!
這並不是唱高調。
芝加哥的約瑟夫·沙巴士法官,他曾審理過四萬件婚姻衝突的案子,並使兩千對夫婦重新和好。他說:"大部分的夫婦不和,根本是肇因於許多瑣屑的事情。諸如,當丈夫離家上班的時候,太太向他揮手再見,可能就會使許多夫婦免於離婚。"
勞·布朗寧和伊麗莎白·巴瑞特·布朗寧的婚姻,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美妙的了。他永遠不會忙得忘記在一些小地方讚美她和照顧她,以保持愛的新鮮。他如此體貼地照顧他的殘廢的太太,結果有一次她在給姐妹們的信中這樣寫道:"現在我自然地開始覺得我或許真的是一位天使。"
簡單的生活瑣事,可能會給你帶來不同的結果,就看你怎樣運用技術來處理了。
真正懂得樂觀地去生活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會富有情趣,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