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的小王則完全不同,由於他的理財觀念比較保守,總感覺把自己的積蓄放在銀行中才安全妥善,所以,幾年的時間下來,他處處節儉,最後隻有20萬的存款,但是此時的房價居高不下,對他來說,買房依然是奢望。小王現在依然是無車無房的“無產階級”,就連給自己心愛的女友買件禮物還要算計半天。
其實,小王和阿斌最初的經濟基礎相同,就因為兩個人的理財觀念不同,所以兩個人的生活才有了天壤之別。正如馬太效應所述,一個人隻有學會正確的理財觀念,利用手中的錢進行適合自己的投資,隻有這樣才可以達到“錢生錢”的目的,使你過上無憂無慮的富裕生活,並逐漸走向發家致富的道路。
窮人不僅缺錢,更缺理財的頭腦
理財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思想。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富人,就必須改變你的思路。窮人不僅缺錢,更缺理財的頭腦。每一個白手發家的人都是從一無所有走過來的,投資也是這樣,剛開始投入雖然有限,但從以財生財的觀念來看,必然會為未來獲取更大收益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希望攢一大筆錢後,來做一筆大生意,然後發一大筆財。因為他們認為隻有大投入才能賺大錢,但往往事與願違,大多數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是不成熟的動機和思維方式,也就是理財觀念的問題。
反過來看,僅靠自己的本事,就會逐漸富有起來嗎?事實證明,職業帶來的財富微乎其微。錢不是攢下來,是賺出來的!很多人麵對投資,總認為有風險,總是念叨著誰又虧了,誰又血本無歸了。然後把錢存在銀行,成為富人的踏腳石。殊不知,不經意地失去了逐漸成為一個富人的機會,隻能成為一個辛苦賺錢的工具,而非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的人。
窮人沒錢,富人有錢,窮人少什麼?富人多什麼?窮人少的不僅僅是錢,更缺乏一個理財和賺錢的頭腦!
大多數窮人的朋友都是窮人,在一起吃飯喝酒的時候感覺很開心,聊一些無聊的主題,開玩笑談女人,除了開心的吃了一頓飯或者增加友情,可以說毫無意義。富人在一起的時候也聊天,也談無聊的話題,但是他們關注的是從這些話題中捕捉對自己生意或投資有用的東西。因為他們知道,在這裏聊天,不能浪費自己的時間,因為時間就是金錢。要想富有,就必須向富人學習。隻有先去學習,你才會得到他們致富的經驗。
但是富人可不是那麼好接觸的,因為富人的時間總是不夠用。整天無所事事,喊著無聊有聊的人絕對不是什麼有錢人。即使有,也離破產不遠了。要學習理財,最好充分利用你的時間。
有一個窮人非常羨慕隔壁富人舒適和愜意的生活,於是他對富人說:“我願意在您的家裏幹三年活,不要一分錢。隻要吃飽飯,有地方睡覺就行。”“原來還有這樣的好事”,富人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窮人的請求。三年後,窮人離開了富人的家,不知去向。
十年之後,昔日的窮人變成了大富翁,而以前的富人家道中落,相比之下顯得寒酸。於是富人對昔日的窮人說:我願意出10萬塊錢買你致富的經驗。昔日的窮人哈哈大笑:“過去我是用從你那裏學到的經驗賺錢,而今你又用金錢買我的經驗呀。”
昔日的窮人用三年的時間學到了富人的經驗,獲取了比原先富人還要多很多的財富。所以說,財富是靠頭腦來賺取的。猶太人曾說,你的價值就是腦袋而不是手。整個世界60%的財富握在他們手裏,依靠的是就是腦袋,而不僅僅是手。他們總是想辦法製作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商業計劃,剩下的事情就讓別人去擺弄,自己等著收錢就好了。
“鈔票有的是,遺憾的是你的口袋太小了。如果你的思維足夠開闊,那你的錢包就會隨之增大”。希望這句話能給所有的窮人一點啟示,理財的頭腦比金錢更重要!
大部分的人空有賺錢能力,卻缺乏理財功力
會賺錢的人就一定會理財嗎?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是理財高手呢?白手起家者大多都有極佳的理財能力,在創業的前期小心謹慎減少成本規避風險,理財功夫做的也很不錯。但是又有多少富人能夠一如既往保持呢?富不過三代的說法不也證明了這一點嗎?得天下者不一定能坐天下,掌控財富者不一定能駕馭財富!
賺錢是一種能力,那麼理財是什麼呢?理財是一種手段,如何利用錢的手段。那又該怎麼運用這種手段呢?有錢人也需要理財嗎?生活在城市裏的白領們又如何理財呢?
對於有錢人來說首先不要莫名其妙的攀比。炫富是有錢人的通病,在網上你可以看到很多這方麵的案例。男子燒錢點煙網上炫富,自稱鄙視窮人小白領;90後女孩手捧鈔票炫富,稱下等人才擠公交等等。錢不是用來燒的,更何況錢也不能代表一切,更不要說什麼上等下等了。這種無聊的炫富隻是把無知當個性,白白糟蹋錢。
相對來說,大多數人都應該把焦點放在理財計劃上。通過正確的理財計劃,來幫助自己達到賺錢的目的。在消費的時候更要注意幾個方麵:
分清楚“想要”和“需要”
消費的第一守則應該是要建立於“需要”上,行有餘力才能“想要”。但很多人卻不能體會到這一點,被想要的東西搞得暈頭轉向,最後被物品俘虜,造成了金錢的浪費和閑置。A是一個白領,工作能力很強,但是薪水族畢竟有限,但他喜歡到國外旅行,並且喜歡買名牌。有的時候,刷完信用卡就發現透支了,可還有半個月才發薪水,眼看要斷糧了。隻好把他的寶貝名牌拿出來拍賣,雖然自己忍痛割愛,依然無人問津。分清“想要”和“需要”,你會省下你想象不到的金錢。
“買”的時候就要想到“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