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愛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大代理商
故事:
要強的陳夢如36歲時成了一名真正的家庭主婦。下崗了賦閑在家實在無聊。1993年初,她開了家小賣部。
小賣部的生意在她的操持下,日漸興隆。做生意時間久了,竅門就越來越多。她發現從二手批發商進貨成本大大地提高了。於是她開始準備自己從一級批發商手裏直接進貨。
由於一心撲在生意上,她很快尋到了湘鄉啤酒廠湘潭市場總代理。第一次做代理,廠方給了她300箱的貨,但必須是現款提貨。她硬著頭皮用從親朋那裏借來的錢搞起了大貨批發。她自己親自出馬,四處推銷,在奔波中她結識了許多小客戶。大家都被她的誠意打動,紛紛從她的商店進貨。
代理啤酒的生意順利開展起來。1997年,株洲太子奶製品廠的銷售經理又找到了陳夢如。在協商下,陳夢如向廠方交了5萬元的押金和首次進貨的3萬元現金,她又成了株洲太子奶湘潭地區總代理。
不知不覺中,陳夢如已經完成了從一個家庭婦女到生意場上的女強人的兌變。到2000年,她對湘鄉啤酒的供貨幾乎壟斷了湘潭市70%的市場,每次進貨都在2000箱以上。太子奶銷售額達到了500多萬元。到2003年,太子奶的銷售額竄至1000多萬元。很多廠家都主動來找陳夢如,請她代理企業的產品。最多的時候,陳夢如一下子成了6個廠家的總代理。
其實陳夢如的性格不太適應濁浪翻滾的生意場。由於她太耿直,經常被一些奸商利用。回首十多年的創業曆程,她猛然發現自己掙來了隻是45萬元的爛賬。錢收不回來,卻收了不少氣回來,陳夢如的心頭像打翻了五味瓶,她開始坐臥不安。
要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見她就逃、有的推脫、有的威脅、有的訴苦……半年討賬下來,45萬元的欠賬隻收回了個尾數。商海的沉浮讓陳夢如默默體驗著其中的酸甜苦辣,她漸漸地產生了一種淡出生意場的想法。
2003年底,陳夢如結束了代理商的生涯,又站到了再一次創業的起跑線。她辦起了“下崗工人俱樂部”,開辦了雨湖區南盤嶺社區夢園家政服務公司,為下崗工人架起了再就業的橋梁。
陳夢如所居住的南盤嶺社區特困企業多,下崗工人也多,而且因為他們年紀大,又無一技之長,找不到工作,因而家庭生活困難,有的甚至造成夫妻不和。為了幫助下崗工人順利再就業,陳夢如開辦了家政保潔培訓班,後來又在俱樂部舉辦了“家政就業指導班”,並以自己下崗創業的經曆,說明做什麼工作隻是社會分工不同,憑勞動賺錢是光榮的,以勞動獲取收入是正當的。
針對幾個思想包袱嚴重的,陳夢如還分別與他們促膝談心,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該社區下崗工人周某,今年45歲,因為年紀大,也沒有技術,一直沒找到工作,因而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陳夢如辦起了“夢園家政”後,讓周某參加培訓班,並做了他的工作,把他推薦到一個物業小區當保安,月工資600元。他幹了兩個月,因不習慣就辭職回家。陳夢如又推薦他到某公司做銷售員,月底薪400元,獎金另計。周某的思想慢慢轉變了,工作幹得很出色,用人單位也很滿意。陳夢如又推薦周某的妻子做家政鍾點工,夫妻兩人有了較穩定的收入,家庭生活穩定,夫妻倆也和睦恩愛了。周某現經常來“夢園家政”向陳夢如彙報他的思想和工作,逢人便說“夢園家政”就是他的娘家,有了這個娘家,他再也不會失業了。奔波謀職在社區中,還有少數殘疾人員要找到一份職業更難。為了幫助他們找一個合適的工作,陳夢如往往要奔走不少單位,常常為了與負責人見上一麵就要等好幾個鍾頭,坐冷板凳也是家常便飯,她一點也不在乎,對這部分殘疾人員,陳夢如不收取任何費用,完全是出於一片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