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25年後的慶典時,在著名視頻網站YouTube上公布的這段視頻剪輯已經被反複播放了50萬次。喬布斯創造的難忘的激情一刻被人們談論了好幾十年,這便是真正經典而富有激情的演講的典範,這次演講是一件當之無愧的“藝術品”。
喬布斯的演講並沒有一直煽情,也沒有一直亢奮地嘶吼,但是他平實幽默的語言搭配匠心獨具的形式,卻能夠讓聽眾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熱情。
這種演講發言的方式非常值得年輕人學習。
喬布斯箴言:
現在的失敗者,會成為以後的贏家,因為時代在變。
生活的技術就是生活的藝術
技術與藝術往往會被人們看成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領域,大多數企業會覺得藝術隻能是一種輔助作用,真正決定產品價值的是技術。但是喬布斯卻不這樣認為,恰恰相反,喬布斯喜歡用技術打造藝術,他認為好的產品設計來源於對美的不懈追求,用技術來保證質量,用藝術來提升品位。
喬布斯曾在接受《時代》周刊雜誌的采訪時被問及藝術與技術之間的差別,喬布斯闡述了他對技術與藝術的理解:“我從來都不認為藝術與技術是相互分離的。達·芬奇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我所認識的最優秀的十幾個電腦科學家全都是音樂家。這些人很優秀,他們都認為音樂是他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不認為各領域最優秀的人才隻是將自己視為一棵枝丫繁多的樹木的一條分枝而已。人們將所有這一切綜合起來。寶麗來的蘭德博士曾說過,‘我希望寶麗來站在藝術與科學的交叉口’。我從來都沒有忘記這一點。我認為這是有可能實現的,並且應該有很多人都曾經嚐試過。”
事實上,通過技術達到藝術般的效果就是蘋果公司設計戰略的一個秘密武器。為了找到這種藝術般的技術實現,蘋果公司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弗所領導的設計團隊通常會與工程師、市場營銷人員,甚至與遠在亞洲真正將產品生產出來的製造商進行密切的合作。這個團隊不隻是單純的造型設計者,還是領先采用新材料、新生產流程的創新者。
喬布斯經常要求蘋果員工認真品味那些優秀的工業產品,讓他們在其中找到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以給蘋果公司的產品設計帶來靈感。20世紀80年代,有一天,蘋果公司總裁約翰·斯卡利看到喬布斯開著車在蘋果公司總部的停車場橫衝直撞,以此檢查汽車。原來他正在分析這些汽車在設計方麵的各種細節,尋找可以用到蘋果公司產品設計上的元素。喬布斯對奔馳的設計情有獨鍾,他在和內部員工聊設計時說奔馳汽車銳利的細節與流線型線條之間的比例非常好,他們的設計不斷柔化,變得更有藝術感,而且細節更加突出。喬布斯認為這正是蘋果產品應該學習的地方。
此外,除了寶馬、奔馳,他一直很讚賞另一家德國電子產品公司博朗,博朗是一家將高科技與藝術設計融合得很完美的公司。
把技術與藝術結合起來,把產品做得技術過硬且有內涵,是喬布斯之所以能創造出卓越產品的有效途徑。
並不是理工科的學生就一定腦筋死板,隻會跟枯燥的數字打交道,好像跟藝術絲毫不搭邊。世界上所有的技術和學術都是一樣的,隻要鑽研到了一定境界,就能夠升華為藝術。
技術是可以打造成藝術的,年輕人一定要對這兩個概念有一個宏觀的理解,如果你認為一堆枯燥的數字實在是無聊,每天看一些電路圖真的很沒勁,這些都跟藝術沒有關係,那隻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你在這個領域還沒達到一定的高度;二是你根木不熱愛這個領域或是這項技術。
喬布斯箴言:
我從來都不認為藝術與技術是相互分離的。達·芬奇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我所認識的最優秀的十幾個電腦科學家全都是音樂家。這些人很優秀,他們都認為音樂是他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科技與藝術並不對立
科學與藝術既不同而乂互相關聯:它們在審美方麵交會。
在很多人的觀念裏,科技和藝術是兩種完全不相幹的東西,甚至是對立的,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跟墨是由什麼樣的分子組成有什麼關係呢?如果有人在欣賞《蒙娜麗莎》時評論說蒙娜麗莎身後的房子不符合建築學規範,我們會認為他在破壞這幅藝術品的美感。
其實世間萬物都是相通的、有關聯的,並沒有什麼絕對對立的東西,真正偉大的藝術和文化都是廣博的、兼收並蓄的,而偉大的科技成果披上藝術的外衣後也不會顯得那麼冷冰冰,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喬布斯就是一個崇尚將科技和藝術融合的人。
1981年,在美國西海岸的計算機展銷會上,亞當·奧斯本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便攜式個人計算機。這台計算機並沒有讓人驚豔的感覺,它的屏幕隻有5英寸,內存也很小,但運行還算流暢。奧斯本本人的觀念就是:“夠用就好,多出來的功能都是浪費。”喬布斯認為這種想法非常可怕,好幾天的時間裏他都在嘲笑奧斯本。即使走在蘋果公司的走廊他嘴裏都會不停地嘟囔:“這家夥就是不明白,他不是在創造藝術品,而是在製造垃圾。”
在商業領域中,熱愛科技的人和熱愛藝術的人之間一直存在分歧,爭論不斷。喬布斯兩個都愛,這一點在他為皮克斯公司和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都有體現,而且他還在二者之間建立了橋梁,正如後來喬布斯自己所說:
“當我去皮克斯公司工作時,我開始意識到這個巨大的分歧。科技公司不懂創意,他們也不欣賞依賴直覺的思維方式,比如唱片公司的A&R(全稱為‘artist and repertorie’,是唱片公司下屬的一個部門,負責挖掘、培養歌手或藝人)部門聽了100個人演唱之後就能感覺到哪5個人會成功。他們之所以認為創意人員隻是整天窩在沙發裏,自由散漫,是因為他們從來沒見過在皮克斯這樣的地方,創意人員是多麼富有緊迫感和專業素養。另一方麵,音樂公司也對技術完全沒概念。他們認為他們總能從外麵雇到一些技術人員。但是這就像蘋果公司去找人製作音樂一樣,我們隻能得到二流的A&R人員,就像音樂公司隻能找到二流技術人員一樣。我屬於少數人,既懂得發明技術需要直覺和創造力,也知道製作藝術作品需要接受真正的專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