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有智識的人,知道大意、放逸是死亡的路(1 / 1)

第18章 有智識的人,知道大意、放逸是死亡的路

從前有個小和尚,出家不久就覺得整天清掃院落、熬粥做飯、外出化緣沒什麼意思,便請求師父教他點兒技術。師父說:"那你就學剃光頭吧。"他告訴小和尚:剃光頭不是件容易的事,刮重了,要刮出血來,刮輕了,頭發刮不下來。小和尚非常有信心地說:"徒兒聽懂了,一定按師父的要求做。"

老和尚讓他先拿冬瓜練習。小和尚每天從早到晚,廢寢忘食地練,技藝越來越有長進了。但他每次刮完後,總是將剃刀"噌"地插在冬瓜上。師父叫小和尚別這樣做,可是小和尚不以為然,想:這不是練習嗎?又不是真人的腦袋!每次背著老和尚,他還是這麼做。

後來,小和尚的手藝越來越高。一天,師傅叫他給剃頭,小和尚剃得又快又好。俗話說,當他剃完,要去取水給老和尚洗頭時,便順手將剃刀"嘈"地一下插了下去。

師傅"哎呀"一聲,小和尚猛然驚醒:這不再是冬瓜了!他後悔當初不聽老和尚的話,看著師傅滿頭流血的痛苦樣子,小和尚難過地哭了。

佛啟示我們:普通人時常太大意粗心;有智識的人,知道大意、放逸是死亡的路,所以時時不敢大意、放逸。

生活中許多事情看起來很小,但是它的危害卻超乎我們的想象;或者小的紕漏逐漸會發展為大的問題,而給我們造成巨大的危害。

在夏天山洪暴發河水陡漲的時候,靠著兩岸所築的堤防,河水便不至泛濫為災。但堤防上麵偶然破了一個小孔,有少量的河水從孔中流出,乍看似乎沒有多大的關係。過一兩小時以後它成為一個大的決口,已經不是人力所能防堵的。再過幾個小時,滾滾的洪流都從河裏流到地麵,淹沒了千萬頃的良田,毀滅了無數量的財產。釀成這種大災禍的起原,不過是一個極微小的決口,我們能說小事不可怕麼?

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在工作的時候偶不小心,擦傷了手上的一塊皮肉,似乎是很平常的事。但如果不及時塗上一些消毒劑,便會染上毒,時間長了竟不得不割去一部分肢體,有時候竟會危害了性命。誰說小事沒有大關係呢?

我們常常看見可怕的火災,幾十甚至幾百間房屋在半日之內變成了廢墟,巨萬的財產頃刻之間化為灰燼,居民喪失了他們一切所有的,過著淒慘的生活。追溯這一場悲劇的發生,不過是一個人吸完了紙煙,把一個剩下的紙煙頭隨手一扔,正好落在幾張爛紙上,而火燃著了爛紙接連著又燃著了別的東西,幾個小時就成了不可撲滅的烈火。

可見,小事上也絕不可疏忽。疏忽是人的一種特殊心理活動,它的特點是注意力分散、減弱和消失。由於疏忽,人會產生錯誤的感覺、意識,從而導致錯誤的行為。

產生疏忽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從主觀上講,一方麵是來自人的習慣和性格的缺陷。一個人生性馬虎,做事粗心大意,心不在焉,隻能注意到重大的、突出的事件,而對細小的事物漫不經心,或者注意力缺乏穩定性,在很短時間內發生轉移或減弱;另一方麵,是由於人的使命意識不強,對本職工作缺乏熱情和毅力,對自己要求不嚴,草率行事。

發生疏忽有時也是因為客觀情況造成的,比如工作繁忙緊張時,會顧頭不顧尾,造成疏漏;工作接近尾聲或勝利即將到來時,會使人產生麻痹鬆勁情緒,導致功敗垂成;被某些假象所迷惑,而喪失警惕,認為平安無事,而災難卻正要發生。

在生活中,我們處處要做到謹慎細心,除了要提高責任心,增強警覺感,還要加強心理訓練,培養察微辨細、慎終如始的優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