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處不尷尬(2 / 2)

當眾出醜的應對策略

當眾出醜,並不都是別人的事,如果自己不幸也當眾出醜了,怎麼辦?

一、走為上策,逃離出醜現場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出醜的原因是由於角色混亂,安靜地逃離現場就等於離開了不恰當的社會舞台。既然台上主角已經不存在了,觀眾們看著也就沒有意思了。比如,在公車上放屁的尷尬,當你提前下車之後就完全化解了。

二、情緒穩定,臉紅心不慌

當尷尬突然出現的時候,瞬間的臉紅雖然在所難免,但絕對不能心裏慌亂。一者心慌於事無補,又容易讓別人覺得懦弱;二者心慌的時候更容易出錯,那麼有可能出現更多的更大的糗事。人們在人際互動中是相互影響的,你的鎮定往往也給人一種印象,讓觀察到你的醜事的人也覺得此事並不嚴重,不值得關注,這樣,便可以將醜事的影響縮減;而如果慌亂則更會引發別人的注意。

三、放低姿態,拉近角色距離

一直以來扮演淑女的人,突然跌了一跤,影響了自己的形象。這裏的角色錯位實質上包含兩個角色,一個是安靜淑女的社會角色,另外一個屬於遭受意外的自然人角色。這時候,把這兩個角色拉近,便可以在內心深處化解出醜的尷尬了。比如自我提醒一下,“什麼人都跌跤,但我起來的姿勢還比較淑女”,這裏其實暗示大家什麼人會都會跌倒的,每個人都是自然人。然後在大家的微笑中悄然離去。

四、開個玩笑,幽自己一默

弗洛伊德說:“最幽默的人,是最能適應的人。”幽默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也是解決出醜尷尬的好辦法。在體育界,人們曾將韓喬生的一些錯位解說進行了歸納,形成了所謂的“韓喬生語錄”,這本是韓本人當眾出醜錯誤的彙編,但當人們問起這個所謂的“語錄時”,韓喬生自我解嘲地講了一則故事,“有一次,一家子共同外出,回來我開著車,我兒子問她說:媽媽,我爸爸有名嗎?當時我兒子還在上小學。兒子說,我們同學有一本書叫韓喬生語錄,因為有這麼一個偽版,讓我爸爸簽名,在我書包裏。我老婆就說了,你瞧瞧,在中國真正能夠稱得上語錄的就三個人,最早的時候是孔子,算是當時的語錄,之後是毛主席語錄,再看眼前就是你爸爸了。”

五、將計就計,化不利為有利

利與不利從來就是相對而言,隻要找到關鍵點,化不利為有利並非沒可能。對一個剛剛工作的女秘書來說,還有什麼比上班後的第一批信件中就有兩封寄錯了地址更令人尷尬呢?然而,24歲的劉小姐在知悉情況後馬上打電話向客戶致歉,並且在客戶拒絕後連續打了一天的電話,最後終於感動了對方。這兩位客戶也通過此事了解了她認真的工作態度,以後與該公司的業務也總是通過她來接觸。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當眾出醜並非都是壞事。心理學就做過研究,給人們呈現兩種成功者的形象,一是言行得體、無可挑剔的人物;二是雖然功成名就,但當眾犯了一些小錯誤。結果人們更喜歡後者。實驗給我們的啟示是:如果一個人表現得完美無缺,我們從外麵看不到他的任何缺點,反而會讓人覺得不夠真實,恰恰會降低他在別人心目中的信任度;而一個優秀的人士有些小的缺點,比如能當眾出一下醜,打翻一杯咖啡,讓大家開心一下,則不僅不會影響人們對他的好感,相反,還會讓人們從心理感覺到他很真誠,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