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永遠要寬恕眾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1 / 1)

第四章.永遠要寬恕眾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白隱禪師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曾經有一位婦人帶著女兒,在白隱禪師住處附近開了一家雜貨鋪,這個婦人的女兒非常漂亮,引得無數人對她垂涎。無意間,婦人發現女兒的肚子大了起來。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使她的母親非常震怒!在母親的一再逼問下,她終於吞吞吐吐地說出"白隱"兩字。

這對母親的打擊很大,她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隱理論。白隱聽完了對方的辱罵,隻淡淡地應道:"善哉。"

婦人氣急敗壞地離開了。可事情並沒有完,等那姑娘肚中的孩子降生後,姑娘的母親竟毫不猶豫地將嬰兒送給了白隱。這著實是讓白隱禪師難堪的事。

"一位出家的和尚,竟與民女通奸,還生了孩子,真是造孽啊!"這樣的街談巷議不絕於耳。

這位白隱禪師盡管名譽掃地,但並不介意。他沒有任何辯解,隻是認真、細心地照顧著孩子。他向鄰居乞求嬰兒所需的奶水,買來其他嬰兒用品,雖不免橫遭白眼,或是冷嘲熱諷,他卻總是處之泰然,仿佛他是受人之托撫養別人的孩子一般--他隻想讓那個孩子一天天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年後,那位姑娘終於不忍心再欺瞞下去了,老老實實地向母親吐露了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一位市井青年。於是,母親羞愧萬分地去向白隱禪師賠禮道歉,並抱回了孩子。

白隱仍然是淡然如水,在交回孩子時輕輕說道:"善哉。"

受到如此大的委屈,卻能淡然處之,甚至以德報怨,幫助撫養那個給他帶來惡名的孩子。像白隱禪師這樣寬闊的胸懷、仁慈的心腸,在生活中是罕見的。白隱禪師不愧是得道高僧,擁有一副巨大的包容和寬恕別人的胸懷。

寬容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是一種高尚的人生境界。大肚彌勒佛永遠笑眯眯、樂嗬嗬,他旁邊有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世上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在生活中,如果能擁有忍讓的美德,遇事多一分冷靜,多一點理智,寬宏大量,豁達大度,和氣待人,放得下、想得開,化幹戈為玉帛,就能減少許多人際的衝突,並可能感化做出壞事的人,而且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好處。

但是在生活中,寬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你想放下它,不再提它,但憤懣的記憶仍會出現,繼續折磨你。要真正做到寬恕,必須從以下幾個步驟著手。

首先,要看清我們生活在凡人的社會,有些人品德好,有些人容易犯錯。跟一群普通人相處,受到傷痛是難免的。看清生活的本質,就有心理準備。你會發現,受創就像走路不小心踢到障礙物跌跤一樣,痛是有的,但不必要產生怨恨情緒。

其次,不要老想著"別人應該考慮到我"。事情已經發生,如果這麼想就會加深怨恨,心情無法平複。實際上,該想的是我怎麼補救,或者怎麼采取行動保護自己。

了解對方,是寬恕的第三個途徑。你一旦了解了對方的困境,就會不那麼痛恨。有一個人因為同事對他態度不好而生氣,後來知道對方正在鬧離婚,這段時間心情不好,就釋懷了許多。有時候,當我們了解一個人精神貧乏,目光如豆,也會油然生起原諒的慈悲心理。

寬恕最直接的方法,是放下它。事情已過,放在心中隻會徒增痛苦,那就提醒自己"放下它!"禪宗有一則公案,那是琅琊禪師教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弟子,經常在心中念著"隨他去!"碰到任何不如意事,就提醒自己"隨他去!"經過一段時間,終於洗滌了弟子心中的煩惱,露出歡喜自在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