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所謂修行,實際上就是做無數的小事情
鍾,是寺院裏的號令。清晨的鍾聲是先急後緩,警醒大家,長夜已過,不要再放逸沉睡;而夜晚的鍾聲是先緩後急,提醒人應及早休息。所以,寺院一天的作息,是始於鍾聲,止於鍾聲。
有一位老和尚在一天清晨,聽到陣陣悠揚的撞鍾聲音,不由得特別專注地豎耳聆聽。待鍾聲一停,他就忍不住召喚,問道:"早晨是誰敲的鍾?"侍者回答:"是個新來的沙彌。"
於是老和尚問新來的沙彌:"今天早晨你是用什麼樣的心情敲的鍾呢?"沙彌不知道老和尚為什麼問他,便回答:"沒有什麼心情。"老和尚問道:"不會吧?你在敲鍾時,心裏一定想著什麼。因為我聽到今天的鍾聲,是非常高貴響亮的聲音,那是真心誠意的人才能敲出的聲音。"
小沙彌想了想說:"其實沒有想別的,隻是我尚未出家時,家師時常告誡我,敲鍾的時候應該想到鍾就是佛,必須虔誠齋戒,敬鍾如佛,要用如入定的禪心和禮拜之心來司鍾。"老和尚聽了非常滿意,再三提醒道:"以後處理其他事物時,千萬不要忘記保持今天的敲鍾的心態。"
敲鍾,對於修行來說,似乎是一件小事,但是卻不可以因為它小而將它輕忽。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也是如此,小,並不意味著不重要。
最偉大的生命,往往是由最細小的事物點點滴滴彙集而成,生活的溪流往往是由瑣屑的事情、無足輕重的事件,以及不留一絲痕跡的細微經驗彙集而成,正是它們構成了生命的全部內涵。
在一般人心中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認為隻要大事做得好,小事是否做得好,並沒有什麼大關係。他們又認為隻要不作大惡,有些小事雖然做得不很合理,但沒有什麼大害處。這種錯誤的觀念其實對我們是很有害的。
小事是構成大事的材料,沒有小事就沒有大事。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建築物,是由千萬塊微小的木材石塊磚瓦合成。沒有那些微小的材料,就不會有那一座雄壯偉大的建築物。同樣,一件大事的成功也是由於許多瑣碎的小事集合而成。如果一個人在那些小事上都做得不好,如何能希望他成大事?
成大事的種種資格都是由於小事上學習鍛煉出來的。一個人必須在小事上學會了忠心、殷勤、精細認真、堅忍、有恒、不因循敷衍、不有始無終、不見異思遷、不遇難而退,到了大事當前的時候,他才有能力去應付它們。
從不好的一方麵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在小事上習慣了說謊欺騙,你怎能指望他在大事上誠實正直?如果一個人在小事上苟且貪汙,你怎能指望他在大事上清白廉潔?在同學當中總喜歡打別人一拳,踢別人一腳的學生,一旦成人,往往會橫行鄉裏,魚肉四鄰;在家庭中對父親不孝的人,到社會裏往往對朋友不義;在小事上虛偽,自私、貪婪、強暴、淫亂、放浪的人,在大事上往往不會誠實、慈愛、清廉、溫和。
因此,我們修行的工夫,就是要從小處著眼。所謂修行,實際上,就是做好無數的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