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人不是壞的,隻是習氣罷了(1 / 1)

第三十章.人不是壞的,隻是習氣罷了

從前,印度的一個國王飼養了一匹大象。它力大無窮,勇猛凶悍,在戰場上能一舉打敗敵方的進攻。如果處決罪犯,它也會去執行踏死對方的任務。

有一次發生了火災,大象的住所被燒毀,隻好搬遷到另一個住處。在新住處附近有一座精舍,裏麵的和尚常常念經。

經文裏有一句話說:"行善者超升天堂,作惡者下沉深淵。"大象不分晝夜都聽到這句話,感動肺腑,以致性情漸漸溫和,甚至起了慈悲之心。

一天,國王命令大象去踏死一名重大罪犯。罪犯被拖到大象的住地,不料,大象隻用鼻尖輕觸了幾下犯人,就自行離去了。後來,凡是被拖來的罪犯,大象全都用這種方式處理。

國王看了大為惱火,召集一群大臣詢問原因。群臣議論紛紛,有一位大臣稟告說:"這隻象的住所旁邊有一間精舍,所以,大象必定是朝夕聽聞佛法的教誨,心生慈悲。如果現在把它放在屠宰場,讓它日夜看見屠宰的情形,必定會再起惡心。"

國王覺得有道理,立刻派人把大象牽到屠宰場附近,讓它每天都看到斬殺、剝皮等殘忍的事情。大象果然又恢複了昔日殘忍、凶猛的惡性。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人性的善惡,是沒有定性的,隻是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才導致了人性的無常。佛法說:善性惡性由各人無始以來所積習而來的,有人積輕、有人積重而已。

此外,善惡的作為也和緣有關。人類每個人內心都隱藏著貪嗔癡等惡習氣,遇著因緣則會被引發出來。

孔夫子在世時有人問他說:"假使窮困煎迫,黃金千兩,深山窮穀美女一人,試問夫子動也不動?"夫子說,"動、動、動,"一連說了幾個"動"字。夫子是中國的大聖人,當然不至於做非禮之事,但也不敢說心裏不會動。舉心動念即作善作惡的根源。

生活中有的人會遇到惡緣而作惡,有人則不會遇惡緣。有的人遇善緣,惡性也變成作善;有人遇惡緣,善性也變成作惡。這是什麼原因呢?

有些是前生的善惡緣影響到今生的善惡緣,有些則是今生才開始遇善惡緣的。

因此學佛親近善知識是很重要的事。如果我們常懷信敬之心,遇到良師益友,得到奧妙的指點教誨,就能獲得無窮受用,因為它可以改變我們從前生或者今生帶來的不好的習氣,而趨向於善。

例如:

"抽支煙吧。"

"我不會。"

"玩玩。"

"嚓"一聲,火柴的火朵已跳躍在你眼前,這種無慧的殷勤,加上欲望的勸誘,你學會了吸煙。而一個善友勸你戒煙,說吸煙有害健康,易患肺癌、老年慢支,吸煙等於慢性自殺,你覺悟了,把煙戒了。

從不吸煙到吸煙,又從吸煙到不吸煙,說明人是可以隨環境影響和自己的意誌而轉變的。"江山能改,秉性難移",原話不錯,錯是錯在如今說這話的人和聽的人大都把"難"作為"不能"來理解,在他們的思想言詞中包含著消極與絕望。"難"非"不能",難改不等於不能改,個性壞、習氣深,都能改,不過難一點罷了,關鍵是你要相信你能改變。

佛經裏說:"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心是行動泉源,道德事業的根本。由於惰性畏難,把某些可能的目標看成不可能,這不過是給自暴自棄戴上個麵具,已經害了自己,若再去影響他人,過失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