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說一句謊話,何必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
有一個和尚找了個寺院,欺世盜名,收了幾個門徒。每天他讓弟子門讀書掃地,管理菜園子,他自已則像個禪師一樣打坐,然後把從書上看來的偈語講給弟子們聽。
每天中午,和尚都要到禪房小睡片刻,弟子們問道:"老師為什麼每天中午都要午睡?"和尚回答道:"孔子每天都要小睡片刻,他在夢中和周公討教,醒來後就將先賢所說的話告訴弟子們。我也是這樣的,在夢裏我也能見到先賢!"
弟子們一聽是這樣,就起身告辭,去做自己的事了。
一日,天氣非常炎熱,盛夏的蟬鳴聲聲入耳,仿佛催眠曲般催人入睡。弟子們正在禪房打坐,有幾個弟子抵不住困倦,坐在那裏睡著了。和尚發現弟子打坐的時候居然睡著了,便把他們叫醒,訓斥道:"打坐的時候應該心如止水,你們怎麼能夠睡覺呢?"
弟子們醒來,揉著矇矓的眼睛說道:"我們到夢鄉去見古聖先賢了,就像孔子夢見周公一樣。"
和尚愣了一下,這正是自己說的話呀,怎麼辦呢?如果不能有一個好的解釋,那不是否定自己說的話嗎?他靈機-動,便問道:"古聖先賢給了你們一些什麼訓示?說來聽聽!"他暗暗為自己的聰明而高興。
弟子們答道:"在夢裏我們遇到了古聖先賢,便問道:'我們老師不是每天中午都來和你們討教嗎?你們能不能也教我一些?'但是他們答道:'我們從來就沒有見到過你們的老師呀!'"
和尚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後悔不已!
佛說,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在生活中,誠實,可以走好每一步;欺騙,隻能讓自己陷入更深的漩渦。
1969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約翰·安德森在一張表格中列出了500多個描寫人的形容詞,它邀請近6000名大學生挑選出他們認為最重要的個人修養。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個人修養賦予最高評價的形容詞是"真誠"。在八個評價最高的候選詞語中,其中六個與真誠有關,它們是:真誠的、誠實的、忠實的、真實的、信得過的和可靠的。大學生對修養賦予最低評價的形容詞是"虛偽"。
約翰·安德森的這個調查結果在社會上具有普遍的意義。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真誠、信得過的人,討厭說謊、不老實的人。一個誠實的人,不論他有多少缺點,同他接觸時,心情都會感到清爽。這樣的人一定能找到幸福,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因為如果以誠待人,別人也會以誠相見。
林肯做律師時,有人找林肯為一件訴訟中明顯理虧的一方作辯護,林肯回答說:"我不能這樣做。如果我這樣做了,在出庭陳詞時,我就會不知不覺地高聲說:'林肯,你是個說謊者,你是個說謊者。'"林肯為什麼會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長久地受到人們的尊重呢?除去他成就的事業外,還緣於他那偉大的品格。
同樣身為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在任期的業績也是世所矚目的,他執政的能力是無可挑剔的,可是"拉鏈門"的醜聞卻令他終生蒙羞。
在生活中,有的人為了達到目的,總是玩一些小聰明、耍一些小把戲,或者做一些小動作,潛藏之下的是貪婪、勢利和傲慢。明朝的憨山大師說過:"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諂曲貪瞋墮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曰:"言行,君子之樞機,苟能誠實,斯則可法。"做人處事,能以坦誠的心麵對一切,才能"不愧不怍"、"俯仰無愧",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