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不要讓惡汙染你的心(1 / 1)

第五十二章.不要讓惡汙染你的心

世人對釋尊的讚譽,曾經引起一位弟子的嫉妒。有一次,那名弟子竟然當著釋尊的麵謾罵。

可是,不管他用多麼難聽的字眼,釋尊始終保持沉默,不加理會。當他罵累了,釋尊就問他:

"朋友!如果有人想送禮給對方,對方不肯接受,那麼,這份禮物應該屬於誰呢!"

弟子毫不思索地回答:"當然應該屬於送禮的人呀!"

釋尊笑著又問:"對!就像現在,你把我罵得一文不值,但我若不接受,這些責難又該屬於誰呢?"

弟子無言以對,立刻徹悟自己的無知和錯誤,並且向釋尊道歉,請求他的原諒,同時立誓,從此以後再也不敢毀謗人了。

釋尊向弟子們道出這段經驗,並說:"如果挨罵後就想反唇相饑,或者心存報複,那麼,就如同向天空吐痰一般,不但不會傷到別人,反而會濺在自己身上,弄髒自己,使自己受到汙染,大家千萬要切記!"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不友好、侮辱、指責、誤解等許多令人不愉快的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為之憤怒、惱恨。《一切有部毘奈耶經》說:"若人生世中,口常出刀劍,由此惡說故,常斬於自身;若讚於惡人,毀謗賢善者,由口生眾過,定不受安樂。"說話不當,有時比利劍更傷人,不但自己無法安樂,甚至惹來禍殃,遭致不幸。

有一次,一位氣急敗壞的承包商闖進洛克菲勒的辦公室,對著他暴跳如雷、大喊大叫,洛克菲勒卻無動於衷地低頭伏在辦公桌上繼續他的工作,直到那個承包商精疲力盡時才抬起頭來。洛克菲勒靠在轉椅裏左右轉著,看著對方平靜地問道:"我沒聽清你剛才說了些什麼。你能再說一遍嗎?"

人生活在社會中,必然會有矛盾有煩惱,令人悲傷、痛苦、氣憤甚至仇恨。當被人曲解和傷害時,人最本能的反應就是報複。然而,報複雖能發泄怒氣,但會激化矛盾,使人陷入"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境地。

麵對外界的種種詆毀與傷害,隱忍與沉默才是最好的還擊。如果別人對自己的批評是對的,就要虛心接受,糾正自己的錯誤。如果不是,就要如《法句經》中所寫的:"要如大磐石般,不會被風吹動,即使遭到非難或讚美,也不能動搖自己的心誌。"就是要我們能"泰然自若"。

心若不動,外界就算滄海桑田,又與我何幹?心既已動,則要看是否值得,是否能帶來心靈的收獲。執著於外物,爭吵不休,一時贏了又如何?輸了又如何呢?

有涵養的禪者,能把一切放下,包括自己生命也置之度外,他們早已將"我相"看空,何有汙辱之言乃至迫害之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