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事有難易,心無難易(1 / 1)

第七十二章.事有難易,心無難易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長者的兒子到海中打撈沉香這種木料。過了一年,才打撈了一車,並把它運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場上去賣,由於價格昂貴,一直沒有人買。

過了許多天,他都沒能賣出去,感到很疲勞厭煩,十分苦惱。他看到賣木炭的都很快地將木炭賣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燒成木炭,這樣就可以很快賣出去了。"於是就把沉香木燒成木炭,運到市場賣掉,可是隻賣了不到半車木炭的價錢。

為了很快賣掉貨物,把經過一年艱辛打撈得到的珍貴木料沉香,燒成木炭賣掉,使昂貴稀少的東西變成廉價普通的東西,當然是得不償失的。其原因就在於心情煩躁,失去了理性的價值判斷。這對於人們認識那種隻求一點或一時的爽快而破壞事物完美結局的錯誤做法,很有啟發意義。它告訴人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要耐心地等待,全麵地審時度勢。

世間許多愚人也是這樣。本來按照佛教裏的各種修行方法,努力精勤地修行,希望得到佛的果位,可是因為難以達到,便退失了菩提心,想不如去修聲聞乘法了生死,證阿羅漢果"從而失去了很大的功德利益,乃至背了很大過失"。

聖法法師在《百喻故事廣釋》裏說:世間低廉的東西人人買得起,欲取之得之比較容易。高貴的東西價錢高,取之得之也較不容易。學問智識技藝容易學的大家都會,就賺不到大錢,不容易學的價值高,可以賺多一點錢。可是世間偏偏許多人愛容易的事情去湊熱鬧,而不願對不容易的事情去下功夫。

在"沉香燒炭"的比喻裏,因為沉香不容易賣出去,就把沉香燒成炭,雖然容易賣到錢,但一車的沉香隻得到了不及半車木炭的錢,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聰明呢。

我們的本性良心,自無始以來六道輪回,被五欲煩惱所遮蔽,所以造業輪回生死,受了很多的苦報。好不容易才遇到佛法,才把菩提心啟發出來,可是往往為了對成就佛道起了畏難情緒,退失菩提心而不再入世行菩薩道,豈不是很可惜的事情嗎?

佛說:事有難易,心無難易。有心,事難也不會難;無心,不難也會難。我們的心意,是為國家、社會、大眾、人類,犧牲小我,成就大眾。有心,庫克船長可以把一艘商船開到澳洲;有心,鄭成功憑著少數人力,可以把侵略台灣的荷蘭人驅逐離開。就算是愚公吧,有心,也能把太行山打通,讓山東、山西可以往來。所以,做人要有心,有心就有力。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人請一位畫家給他畫一幅馬,畫家答應10年以後給他。10年後那人來取畫。畫家便把他領到畫室,展開畫紙,揮動畫筆,很快便畫好了一幅馬。

來人很是不解且不滿地質問畫家:"既然你能很快便畫好,為什麼讓我等了10年呢?"

畫家沒有當即回答他,而是把他帶到另一間屋,裏麵堆滿了畫家練畫時用過的畫紙,隻見地上堆滿了馬的圖畫。畫家語重心長地對來人說:"我花了10年時間才做到這麼短時間畫好一幅馬。"

在生活中,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都必須付出相應的努力和代價,坐享其成是不行的。然而現實生話中,人們往往隻看重結果,隻看到春花的爛漫,卻忽略了它曆經酷暑、秋風、嚴寒的磨難和考驗。人生最珍貴的,不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換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