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如果心中沒有快樂,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遠不會找到樂土(1 / 1)

第七十七章.如果心中沒有快樂,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遠不會找到樂土

有一位父親,生了三個兒子,由於望子成龍,所以平日對子女管教嚴格,母親則扮演著慈愛的角色。父親因最近公事比較忙,天天都早早出門,沒來得及和全家共進早餐。

這一天,剛好有空,他一早就在餐桌前等著孩子們一起用餐。

首先,老大含笑下樓來了,爸爸揮手要他坐在左手邊,關心地問他:"昨晚睡的還好吧?"

老大說:"很好呀,我做了一個好夢,夢見到天堂去玩。"

爸爸笑著問他:"那你對天堂的感覺如何呢?"

老大說:"很好呀很好呀,就像我們家一樣。"爸爸聽了笑得嘴巴合不攏。

接著老二也下來了,爸爸要他坐在右手邊,一樣問他:"昨晚睡得好嗎?"

老二說:"好極了,我夢見到了天堂哩!"

爸爸笑著問他:"那你對天堂有什麼感覺?"

老二說:"非常好非常好,就像我們家一樣。"爸爸笑得更燦爛了。

老三晚起,被他母親硬從被窩裏拉了出來,心不甘情不願地匆匆漱洗也下樓來了。這個老三平日叛逆成性,最讓父母親頭疼了。這時爸爸臉上罩著些許寒霜,要他坐在正對麵,冷冷地問他:"還是愛賴床,昨晚睡得不好嗎?"

老三噘著嘴說:"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惡夢,夢見到了地獄。"

爸爸聽了不禁冷笑道:"這也不足為奇,那地獄是什麼樣呀?"

老三眨眨眼說:"糟透了遭透了,就像我們家一樣......"

佛家說:"一水四見。"水對人們來說,是水;對魚兒來說,是它們的房子;對鬼道眾生來說,是烈火;對天神來說則是晶瑩剔透的水晶。

為什麼會一水四見呢?"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雖然同樣是水,不同的用心,就有不同的觀照。

像前述三個兒子生長的環境與條件完全相同,但老大、老二覺得家裏溫馨得像天堂,老三則覺得家裏冰冷得像地獄,這也如同"一水四見"的道理,乃由不同的用心所牽扯出來的差異啊!

換句話說,老大老二的心懷是敞開的、寬諒的,所以覺得家裏像天堂;老三的心則是狹隘的、陰鬱的,所以覺得家裏像地獄。

祈竹法師說過:"如果心中沒有快樂,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遠不會找到樂土;心中若然滿足快樂,哪怕身在牢獄茅廁,一樣可以悠然自在。"

這個寓言提示我們:自己,其實是自己最好的心靈治療師。

我們要透過智慧的觀照,重新轉化情緒與思維,將它轉到正向的一麵,然後就能夠"看見明白",也就是"明心見性"了。

德山禪師在得道之前曾跟著龍潭大師學習。一天晚上,德山撩開門簾走出去時,看到外麵非常黑,就說:"師父,天太黑了。"

龍潭大師便給了他一枝點燃的蠟燭。他剛接過來,龍潭大師就把蠟燭吹滅。並對德山說:"如果你心頭一片黑暗,那麼,什麼樣的蠟燭也無法將其照亮!即便我沒有吹滅蠟燭,也說不定會被哪陣風給吹滅。而隻有你點亮了心燈一盞,天地就自然一片光明。"

德山聽後,如醍醐灌頂,後來果然青出於藍,成了一代大師。

其實,像德山開悟成佛一樣,一個人想擁有快樂的心境,自己要學會清除情緒垃圾,下意識地為心靈鬆綁,給心情做一個深呼吸,也就相當於德山大師點亮自己的心燈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