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給心靈洗個澡 第三節 打造強者心態(1 / 3)

第五章 給心靈洗個澡 第三節 打造強者心態

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老人與海》中有這樣一句話:‘英雄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擊敗。”強者意誌的確立是非常重要的,其有無是我們的生命走向成功或失敗的方向盤、指南針。

◇ 要成功,先戰勝自己

有句話說:“戰勝對手一千次,不如戰勝自己一次。”其寓意就是人的一生中最強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是啊!人生中太多的失敗,難道不正是那一刻把持不住的驕傲、疏漏,一時控製不住的虛榮、貪婪造成的嗎?因此,要想成功,就必須首先要戰勝自己。

可是,人恰恰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自己的欲望,自己的壞習慣,自己的缺點。

國學中有一句名言: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則有道而正焉。其實,人生的真正需要,於物質,也不過是溫飽二字,過度的貪婪,過度的欲望,都使我們偏離了我們的本心,去盲目迎合,盲目掠奪,去盲目占有……是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必須明了自己該做什麼,訂下生活的目標,千萬不要猶疑,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那才是生活之道。

麵對茫茫宇宙我們隻是微小的個體;人在討論靈魂是否得到寬恕的時候,常常是忘了自己的;沒有能力拯救別人的時候也就試試不去評判別人:因為我們還忘記了自己;自己的一些做法未必就是正確的,在反省中,不斷告訴自己:要戰勝自己才能做真正的主人。

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當一個人有了一種想法時,總是會被各種各樣自己找來的理由束縛住,總是沒有勇氣去實現自己的想法。猶豫不決、提心吊膽,各種借口……這些都是你維持現狀的理由,其實根本原因是你根本沒有什麼目標,沒有勇氣,你是膽小鬼,你根本不敢邁出功的第一步,你隻知道成功不會屬於你,你蒯陸不了自己。

原一平先生是日本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他總結了戰勝自己的35條法則:

(1)成為任何人都願意與你欣然相處的人。

(2)鍛煉自己,掌握人生轉折點的良機。

(3)使自己成為能夠衷心“喜其該喜”的人。

(4)絕不以手腕扭曲事物。

(5)培養一顆純真的心。

(6)莫以過去安慰自己。

(7)養成把一件事貫徹到底的好習慣。

(8)下決心在人生的坐標係中,描繪出自己的新形象。

(9)立即拆毀陳腐的自己。

(10)要有決斷、勇氣、耐心。

(11)創出超過自己水準的市場。

(12)忠實地製造出自己行動的證明。

(13)製作自我的診斷書。

(14)切莫掩飾自己的缺點。

(15)尊敬自己。

(16)請他人告訴你,我該如何改進自己。

(17)揭露自己,徹底檢查。

(18)探索自己到底是個怎樣的入。

(19)我們的容貌,對我們而言也是外人,這一事實,不容忽視。

(20)容貌不時地在改變。

(21)容貌是與自己戰鬥的曆史痕跡,而不是取悅他人的資本。

(22)成功不該用結果計算,應該以耗費的努力的總數來計算。

(23)傾注全力與今天戰鬥。

(24)對方就是你的鏡子。

(25)要預先了解自己情緒的周期。

(26)建立生活的節奏,且堅守到底。

(27)做個可控製時間的人。

(28)使時間屬於自己。

(29)外表也是使自己顯眼的裝備。

(30)整理外表,意在端正自己對工作的架勢。

(31)重視外表的目的在於讓別人正確地評價你。

(32)創造具有魅力的外表。

(33)熱情之力勝過一切。

(34)在自己的內部創造出潤滑作用的滋潤,這樣一來,別人也可以分享它。

(35)成為給人親切感的人。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撐起整個地球。自我認識到自我選擇到自我設計到自我評價的完整過程,做自己主人的人是昂著頭自信走路的人,是每一天都活在真實世界裏心地純真的人。職業選擇沒有這麼誇張,用不著撬起整個地球,這個支點,也不是要上帝給予,找到自己的路,大概也就能穩穩托住自己的人生了。

◇ 要有冒險精神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覺有的時候一條路看著黑,但是走下去卻未必此,往往是走到近處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並不太黑,甚至根本就是“亮”的。這不僅是自然界的一種情形,在人生的事業、愛情、家庭、錢和人際關係上也是如此。坐在那裏想,越想越可怕;坐在那裏看,越看越黑暗。如果我們能夠嚐試著向前走,不被艱難和黑暗嚇倒,大膽地去一探究竟,我們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莫伶克美容用品公司的創始人莫伶克的奮鬥故事中看出來。

“我首次舉辦莫伶克美容用品銷售展時碰了個大釘子。我當時急於想證明可以讓很多女孩子購買我們公司的護膚產品,我希望自己舉辦的銷售展能一舉打響公司品牌。但是那天晚上我總共隻賣了一塊五角錢。離開銷售展地點後,我開車拐過一個街角,趴在方向盤上哭了起來。‘那些人究意怎麼了?’我間自己,‘她們為什麼不要這種奇妙的護膚品?’一陣恐懼感掠過我的心頭。我的第一個反應便是懷疑自己是否太冒險了,或許準備得還不夠充分。我之所以憂心忡忡,是因為我把畢生的積蓄全部投到這項新產品的研發中了。我對著鏡子問自己,‘你究竟錯在哪裏?’這一問卻使我恍然大悟, 因為我竟然從來沒想過請人訂貨。我忘了向外發訂貨單,:卻隻是指望那些女人會自動來買東西!

“是的,我失敗過,而且幾度差點崩潰。但是分析了前因後果之後,我從失敗中吸取了教訓。我數千次向莫伶克公司的員工們講述這段往事。我要他們知道,我首次舉行化妝品銷售展時的失敗經驗,是我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喪誌。那次的失敗是我後來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我確信生活就是一連串的嚐試和失敗,我們隻是偶爾獲得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斷嚐試,勇於冒險。”

根據研究顯示,人類從出生到5歲之間,即生命開始的前5年,是冒險最多的階段,學習的能力遠比往後數十年更強、更快。試想,一個不到5歲的幼兒,整天置身於從未經曆過的環境中,要不斷地自我嚐試,學習如何站立、走路、說話、吃飯等等。這個階段的幼兒,無視跌倒、受傷,一切冒險皆視為理所當然,也因為如此,幼兒才能逐漸茁壯地成長。反而是當一個人年紀越大,經曆過越多事情之後,就變得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敢嚐試冒險。這是為什麼?

理由很簡單,因為,大多數人根據已往的經驗得知,怎麼做是安全的,怎麼做是危險的。如果貿然從事不熟悉的事,很可能會對自己產生莫大的威脅。因此,年紀越大的人通常越討厭改變,喜歡安於現狀,因為這樣才能讓他們感覺舒服。

學家把這種心態稱為“穩定的恐懼”,意思是說,因為擔心失敗,所以恐懼冒險,結果“觀望”了一輩子,始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知,凡是值得做的事多少都帶有風險。

科學家的研究證實,人類去冒險是很正常的,不冒險才是異常。雖然,大多數人害怕挑戰,但通過冒險活動可以讓人更健康、積極、有活力,並能產生自信。從不冒險的人,不但容易憂鬱頹喪,暴飲暴食,承壓力的能力也比較低。

怕冒險往往是因為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然而,有趣的是,一旦於接受挑戰之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恍然大悟:自己擁有的能力竟然遠超過原來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