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每天自我檢討十次,問問你自己:“我有沒有使我的工作變得比實際上更重要?我有沒有用一些和我的工作毫無關係的肌肉?”這些都有助於你養成放鬆的好習慣。
(5)工作時采取舒服的姿勢,因為身體的緊張會產生肩膀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疲勞。
(6)要學會隨時放鬆你自己,使自己的身體軟得像貓一樣。
另外,我們還應該培養胸襟開闊的習慣、勇於糾正自己缺點的習慣、從容不迫的習慣及培養運動的習慣。
◇ 習慣控製著你的生活
人們的表現、感覺和反應足有95%是習慣性的。鋼琴家用不著“決定”該觸哪一個琴鍵,舞蹈家用不著“決定”腳往什麼地方移。他們的反應是自動的,不假思索的。同樣,我們的態度、情感和信念也容易變成習慣性的。
以前我們“學到”的特定的態度、感覺和思維方式是與特定的環境“相適應”的。現在,隻要麵臨我們所認為的“同樣的環境”,我們往往會按照同樣的方式來思考、感覺和行動。
我們都是“習慣的產物”,這種說法是千真萬確的。因為所有的人都遵從某種習慣來生活的。
一些習慣決定於它的文化,幾乎每個人都會養成這種習慣。當你早來之後,你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刷牙。大多數人都有這種習慣,而且這是很好的習慣,它使你的呼吸芬芳可人,牙齒更健康,口氣也更清爽。
你的習慣如果是好的、有益健康的,那你一定是個很快樂的人,一洧益於發揮你的強項。如果你的習慣並不好,那你應該盡一切力量來:變,這樣你才能克服弱點,把弱點變成一種生存的優勢。
有些人說:“你無法教老狗學會新把戲。”我們絕不相信這種說法。你可以改變一稍微困難點而已,因為你首先必須放棄消極的習慣,這種習慣已經在過去許多年來成為你個人的一部分。
習慣控製著你的生活,你需要它們在由弱而強的過程中發揮作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每個清晨醒來之後,你總會習慣性地刷牙、盥洗、上幹淨的衣服、扣好扣子、吃頓早餐。
如果你未養成這些以及其他被人所受的習慣,那麼將不被周圍的同事及親朋好友所接受。
如果沒有習慣,你的日常活動就會緩慢下來,形成一種散漫的生活方式。即使是最簡單的生活功能,也會和自己發生衝突。養成好的習慣之後,或許不能立刻為你帶來戰勝弱點的好處,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養成了敷衍塞責的惡習,你的那種散激馬虎、不負責任的做事態度深入你的意識與潛意識,那麼做任何事你都會“隨便做一做”,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心理學家羅貝塔,羅斯說,不要浪費時間去做“垃圾”工作,要去做那些能增加你生產力的工作:優秀的職員要養成好的工作習慣,在工作中,把握重點,循序漸進,有條不紊是很必要的。
工作中,要從最重要的事情著手,以決定次序。你必須先決定哪一項工作比較重要,必須優先去做;哪些比較不重要,可以緩緩。不考慮先次序所產生的另一結果,常是一無所成,而-且被拖延或耽擱的事情,之後再提出時,往往已失去時效性。
◇ 好習慣是成功的階梯
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好習慣是成功的階梯。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間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裏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
出入意料,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說:“在幼兒園。”又問:“在幼兒園裏學到了什麼呢?”
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學者的問答,代表了科學家的普遍看法:成功源於良好的習慣。靳羽西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她卻演繹著一個不同凡響的中國女性絢麗的人生。她的堅韌不拔、永不重複做“第一”的性格,為她平添了分神秘色彩。從1978年到今天,20多年的時間裏,她完成了靳羽西——名人——名嬡——名品——名企(著名國際性跨國企業)——名副其實(全球意義上的)的跨越。奔忙於世界的羽西,分別以學者、作家、記者、電視人、企業家的身份,在每一個她停留的地方,展現其東方式的直率和一個成功女人的自信,告訴人們生館剛以史美麗。
她總結了自己的成功經驗,即一切來自於良好的習慣。
(1)永遠不要期待或要求別人去遵守連你自己也無法遵守的原則;
(2)無論在辦公室還是家裏,都要養成良好的談話禮儀;
(3)熱情地參與公司的活動,與同事們聊天;
(4)有團隊精神,永遠與集體一起努力;
(5)介紹朋友互相認識,這樣會使他們自我感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