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腸鳴腹脹、泄瀉、月經不調、不孕、遺尿、陽痿、失眠、下肢萎痹、腳氣等。
(4)地機
定位:陰陵泉穴下3寸。
主治:腹痛、小便不利、水腫、月經不調、痛經、遺精等。
(5)陰陵泉
定位: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中。
主治:腹脹、泄瀉、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水腫、膝痛等。
2、足厥陰肝經(見圖-8)
(1)大敦
定位:拇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
主治:疝氣、遺尿、經閉、崩漏、陰挺、癲癇等。
(2)行間
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間縫紋端。
主治:目赤腫痛、頭痛、青盲、口眼歪斜、眩暈、中風、脅痛、疝氣、癲癇、婦科病等(偏於瀉肝經實熱)。
(3)太衝
定位: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基本同上,另可治遺尿、呃逆、下肢痿痹等(偏於治肝氣鬱結)。
3、足少陰腎經(見圖-9)
(1)湧泉
定位:位於足底(去趾)前l/3處,足趾蹠屈時呈凹陷。
主治:頭痛、頭昏、失眠、目眩、咽喉腫痛、失音、便秘、小便不利、小兒驚風、癲狂、昏厥等。
(2)然穀
定位:足舟骨粗隆下緣凹陷中。
主治:月經不調、帶下、遺精、糖尿病、泄瀉、咳血、咽喉腫痛、小便不利、小兒臍風、口噤等。
(3)太溪
定位: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
主治:月經不調、遺精、陽痿、小便頻數、便秘、消渴、咳血、氣喘、咽喉腫痛、牙痛、失眠、腰痛、耳聾、耳鳴等。
(4)照海
定位:內踝下緣凹陷中。
主治:月經不調、帶下、陰挺、小便頻數、癃閉、便秘、咽喉幹痛、癲癇、失眠等。
(5)複溜
定位:太溪穴上2寸。
主治:水腫、腹脹、泄瀉、盜汗、下肢痿痹等。
4、足陽明胃經(見圖-10)
(1)犢鼻
定位:髕骨下緣,髕韌帶外側凹陷中。
主治: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腳氣等。
(2)足三裏
定位: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脊外一橫指處。
主治:胃痛、嘔吐、腹脹、便秘、腸癰、下肢痹痛、水腫、癲狂、腳氣等。
(3)上巨虛
定位:足三裏穴下2寸。
主治:腸鳴、腹痛、泄瀉、便秘、下肢痿痹等。
(4)條口
定位:上巨虛穴下3寸。
主治: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轉筋、跗腫、肩臂痛。
(5)下巨虛
定位:上巨虛穴下3寸。
主治:小腹痛、泄瀉、乳癰、下肢痿痹。
(6)豐隆
定位:外踝高點上8寸,條口穴外1寸。
主治:頭痛、眩暈、痰多咳嗽、嘔吐、便秘、水腫、癲狂癇、下肢痿痹等。
(7)陷穀
定位:足背第二、三蹠趾關節後凹陷中。
主治:麵浮身腫,目赤腫痛,腸鳴腹痛,熱病,足背腫痛等。
(8)內庭
定位:足背第二、三趾間縫紋端。
主治:牙痛、咽喉腫痛、口眼歪斜、鼻出血、胃痛吐酸、腹脹、泄瀉、痢疾、便秘、熱病、足背腫痛等。
(9)厲兌
定位:第二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
主治:鼻出血、牙痛、咽喉腫痛、腹脹、多夢、癲狂。
5、足少陽膽經(見圖-11)
(1)陽陵泉
定位: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脅痛、口苦、嘔吐、下肢痿痹、腳氣、黃疸、小兒驚風等。
(2)光明
定位:外踝高點上5寸,腓骨前緣。
主治:目痛、夜盲、下肢痿痹、乳房脹痛、早期白內障等。
(3)懸鍾(絕骨)
定位:外踝高點上3寸,腓骨後緣。
主治:項強、胸脅脹痛、下肢痿痹、咽喉腫痛、腳氣、痔瘡、耳鳴等。
(4)足臨泣
定位:第四、五蹠骨結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外側凹陷中。
主治:目赤腫痛、脅肋疼痛、月經不調、乳癰、足跗疼痛等。
(5)足竅陰
定位:第四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
主治:偏頭痛、目赤腫痛、耳聾、咽喉腫痛、失眠、脅痛、月經不調等。
6、足太陽膀胱經(見圖-12)
(1)承山
定位:腓腸肌兩肌之間凹陷的頂端。
主治:痔瘡、腳氣、便秘、腰腿拘急疼痛、坐骨神經痛等。
(2)昆侖
定位:外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
主治:後枕部頭痛、項強、目眩、鼻出血、癲癇、難產、腰骶疼痛、足跟痛。
(3)仆參
定位:昆侖穴直下,赤白肉際處。
主治:下肢痿痹、足跟痛、癲癇等。
(4)申脈
定位:外踝下緣凹陷中。
主治:後枕部頭痛、目眩、目赤痛、癲癇、失眠、腰腿酸痛等。
(5)束骨
定位:第五蹠骨小頭後緣,赤白肉際處。
主治:頭痛、頭暈、目眩、腰背痛、腿痛、癲癇。
(6)至陰
定位: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
主治:後枕頭痛、目痛、鼻塞、難產、胎位不正(用艾灸)等。
7、足部奇穴
(1)膝眼
定位:髕尖兩側凹陷中。
主治:膝關節增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膝痛、腿腳重痛,腳氣等。
(2)膽囊穴
定位:陽陵泉穴下1~2寸處。
主治: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膽道蛔蟲症、下肢痿痹等。
(3)闌尾穴
定位:足三裏穴下約有2寸處。
主治:急慢性闌尾炎、消化不良、下肢癱瘓等。
(4)八風
定位:足背各趾縫端凹陷中,左右共八穴。
主治:感冒、頭痛、腳氣、趾痛、毒蛇咬傷、足跗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