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家庭足部的護理 四、足部疾病的養護(2 / 3)

(12)取六神丸10餘粒,研成細末,加適量醋調成糊狀。將雞眼洗淨,除去表麵角質層,用鹽水浸泡半小時後,將藥糊塗在雞眼上,用膠布固定好。3天換一次藥。

(13)取數片阿司匹林,用鹽水調成糊狀,然後塗在雞眼上,用熱毛巾敷10分鍾。每日1次,1周為一個療程。

在用上述方法軟化雞眼時,如果出現了破損、出血、流膿,應該及時到醫院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四)足癬的防治

足癬係致病真菌感染足部所引起的最常見淺部真菌病菌,我國民間稱之腳氣或濕氣。當腳趾受熱和潮濕時,腳趾間生長的黴菌會引起感染。這種感染會引起發癢的鱗狀損害,可導致雙腳出現幹裂,有時引起疼痛的裂隙,還可能出現出血,裂口有被感染的危險。

最好的保健方法是使你的雙腳保持幹燥和清潔;選擇比較吸汗的線襪和透氣、寬鬆的鞋子;每天堅持洗腳,並擦幹腳和腳趾縫。如果是汗腳,應勤換鞋襪,也可以用一些幹燥劑,如玉米粉。

1、足癬的外治法:

如果證實已被黴菌感染,可用抗黴菌劑進行治療。較常用的有克黴唑軟膏、達克寧霜等。

(1)水皰型:可選用藿黃浸劑、醋泡方、鵝掌風浸泡方或白醋浸泡,並選用各種癬藥水外搽,如寶島癬水、複方土槿皮酊、普癬水等。

(2)糜爛型:較輕者可用六一散加明礬粉外摻患處。較重者可選用二礬湯、皮膚外洗二方或蘇蒲洗方,水煎浸洗後,再外撲足癬粉。

(3)鱗屑型:可選用5%、10%硫黃軟膏、雄黃軟膏或紅油膏等外塗。

對糜爛型或水皰型而繼發感染者,必須先控製感染。外治宜外洗或濕敷:可用馬齒莧、蒲公英、野菊花、救必應、金銀花葉、九裏明(單味各60~120克,複方則各15~30克),或水煎外洗或濕敷。待感染控製後,再根據皮疹之表現,選用上述方法治療。

2、民間治愈足癬的偏方:

(1)將四頭大蒜搗碎泡在三斤醋中,兩天兩夜後,用此種醋泡腳,每次浸泡30分鍾,每天2~3次,一般3天就好,5天徹底痊愈。

(2)把50克鮮韭菜放入盆中,加1000毫升開水,將蓋蓋好。待水溫降至40℃時,將雙腳放入盆中浸泡15分鍾。一次即能達到不癢,不疼痛。嚴重者隔5 天後再泡一次。

(3)鮮雞蛋一個,第二次掏米水1000毫升。 掏米水洗換腳10分鍾,將蛋殼內薄膜取下,貼敷患處。 保留1~2小時。每天一次。

(4)烏梅100克,白芨、苦楝皮、蒼術、黃柏、苦參各20克,丁香、吳茱萸各15克,烏頭、冰片各10克 。先煎烏頭、白芨、次加烏梅、苦參、1小時後再加丁香、吳茱萸。濃煎後加75%酒精200毫升,去渣取液,加冰片混勻,用棉球沾藥塗搽患腳,每天2次。用藥1劑,有效率達94.5%??

(五)拇囊炎的防治

拇囊炎是一種由非自然的撞擊或骨骼彎曲所致的拇疾病,在大拇趾的起始部形成隆起。結果導致腫脹,有時使大拇趾踺內翻垂直到另外的腳趾上。因為拇囊炎發生的部位在走路時拇趾需要彎曲關節,故在每一步行走時你的整個身體重量都壓在它上麵。然而大多數拇囊炎不影響正常行走,但它可導致極度疼痛。

拇囊炎也可能由於長期穿緊小的、不合適的鞋引起,尤其是穿高跟鞋、尖頭樣式的鞋,它們不能提供舒適的良好的支撐,容易使腳趾變形,大腳趾可能持久地向內傾斜,擠壓其他腳趾,甚至大腳趾會重疊到第二腳趾上。大腳趾內側出現一個硬的骨節,並見疼痛、紅腫、皮膚變厚變硬,這就是拇外翻拇囊炎。有些人拇外翻較嚴重但並無明顯地不適;有些人拇外翻並不很嚴重,但在拇囊處卻疼痛、腫脹、皮膚紅熱,甚至出現破潰。

1、拇囊炎的預防:

因為拇囊炎發展緩慢,故應在童年和成熟早期腳在發育時進行預防,可對以後的人生有益。當你的腳發育時密切觀察它的形狀,尤其你的家族中出現過腳的問題。鍛煉你的腳是有益的,尤其是學習用足趾撿小物品。女性應避免穿高跟或尖頭鞋。

防治方法是,改穿能夠支撐足弓的合適的鞋子,以防止對拇囊的任何壓力。

2、拇囊炎的治療:

緩解拇囊炎的症狀通常包括以下步驟:止痛、消炎,然後采取措施預防複發。

(1)常規治療

醫生可能建議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藥,或給予特殊的治療解除腫脹和炎症。熱敷和溫足浴也可幫助緩解急性的疼痛和不適,也可用止痛藥膏,如辣椒素、辣椒和胡椒提取物。

如果你的拇囊炎不是持續疼痛且發現較早,則穿質量好的合腳的鞋是你需要的所有治療。大多數醫生不主張在鞋中加墊、夾板或其他填塞物,這些會增加腳上的壓力從而加重足部問題。

(2)家庭治療

當拇囊炎導致足部疼痛時,熱敷或在溫水中浸泡可減輕疼痛。

(3)按摩療法

專業人員操作可幫助改變變形骨的位置。操作者也可幫助減輕拇囊炎的疼痛,可使患者改變行走的方式。

(六)嵌甲的防治

嵌甲症又名趾甲內生症,俗稱甲溝炎,當趾甲附近的組織壓迫著趾甲邊緣(通常是大趾甲),而趾甲側緣沒有剪齊而又修剪得過短過深,則側緣趾甲可以像“硬刺”似地插向甲溝軟組織,就會導致嵌甲,這是最常見的病因。

穿鞋過緊,多見於女性,穿著跟高頭尖的鞋子,擠壓趾甲側緣向甲溝軟組織內生長,並摩擦甲及甲褶而造成軟組織腫脹加重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