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以禪處世 廣結善緣(3 / 3)

一塊磚石單獨放在那裏是永遠也發揮不了作用的。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離開了團體,個人的存在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那麼,在公司中如何加強與同事間的合作,提高自己的團隊合作精神呢?

要善於交流。

要平等友善。

要積極樂觀。

要有創造能力。

要虛心接受批評。

一個團隊、一個集體,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十分巨大。善於合作,有優秀團隊意識的人,整個團隊也能帶給他無窮的收益。

高僧讓路

一日,一位高僧化緣回來,正趕上狂風驟雨、山洪暴發。山下的河道上、通往寺院的惟一的一座獨木橋,在颶風和急流中,已是岌岌可危。高僧趕緊走上獨木橋,急著回寺院。

沒想到,就在高僧走到獨木橋的三分之一時,獨木橋的對麵突然走上來一個手持牛耳彎刀、氣勢洶洶的惡人,他野蠻霸道地舞動著手,責令高僧退回去,讓他先過。

高僧武功蓋世、身懷絕技,別說對方拿著牛耳彎刀,就是拿著象牙彎刀他也不怕。可是,高僧畢竟是高僧,他真的咽下這口氣,轉身往回走去。

不知是天意還是造化,就在高僧剛剛回到原岸,那個惡人剛剛走到獨木橋的三分之二時,一個巨浪打來,獨木橋轟然倒入急流中,橋和人都不見了蹤影。

高僧站在岸邊,雙手合十,為那個惡人超度。

【智慧小語】

忍讓是一種智慧

在職場中,我們有時也難免會碰到一些蠻不講理的同事,甚至是心存惡意的同事,有時還會無緣無故地遭到這種人的欺侮和辱罵。

每當遇到這樣的事,常讓人覺得忍無可忍。可是,不忍就會正好成了對方的出氣筒,也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古人說,“將憤之初則便忍之,才過片時,則心必清涼。”開始覺得自己肺都氣炸了無法忍,可是忍過後才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忍一下對自己正好是個磨煉。

同時,忍讓不僅是一種內在的修養,也是一種事關人生安危的智慧。

裝一口好牙

佛光禪師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他對於徒眾一向慈愛有加,常常督促常住者供應大眾弟子衣食無缺。

一天,掌管會計的僧人拿來一疊請求撥款的條子,皺著眉頭對禪師說: “師父!最近寺裏患牙病的人很多。牙疼雖然不是大病,但疼起來也很要命。常住願意給大家方便,可牙病的醫藥費實在太昂貴了,一個人補幾顆牙,就要大筆金錢,實在不是常住能夠負擔的。”

“就算不能負擔,也要盡力設法。”禪師堅持自己的意見。

會計又說:“可是,這些人受了常住恩澤,不但不知回報,說些好話,反而再三批評,牢騷滿腹。依我看,實在不該給他們出這筆冤枉錢。”

佛光禪師自言自語般地說道:“這些人口中雖然說不出什麼好話,但是卻不能不為他們裝一口好牙!”

【智慧小語】

不起爭心自平安

從修行的角度看,佛光禪師是把眾生當作自己的子女一般關愛。太陽照在好人頭上,也照在壞人頭上,所以禪師也無差別地對待人們——這叫慈悲。

在公司中,要做個受人歡迎的員工,就必須先照顧好自我的聲和色。麵容動作、言談舉止,都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修養忍辱得來的。

婆娑世界又譯成堪忍世界,意即要經得起忍耐才有辦法在世間生存得更自在。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夠達到看開忍,則會覺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做事,一定要秉持著“正”與“誠”的原則;而待人應要以“寬”與“柔”的態度。以超然的形態,寬大的心態來容納任何人。

人能“和”則是非不生。生財之道,亦源於一個‘和”字。

如何善待公司中的日常際遇,是一個員工擁有多少智慧的反映。有智慧的員工能夠從不如意的逆境中吸取很多寶貴的經驗;眼光淺窄、不滿現狀的員工,處處與人比較與人爭,心情怎麼能變得開闊呢?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理方法。能否處理恰當,不失大體,在乎個人的用心與覺悟。

解脫的途徑

一個年輕的和尚,在化緣回來的路上被蒙麵人綁架,雙手被死死地捆在身後,雙腳也被綁得牢牢的,站都無法站起來。後來,眼也被蒙上了,嘴也被堵住了,關進一間牆壁濕漉漉的屋子裏。

這時,他感到自己被扔在了一個牆角處,他氣憤、恐怖,又萬分無奈,甚至感到一種陰森森的死亡的氣息。

可是,就在他掙紮了一陣,終於筋疲力盡、徹底絕望時,他聽到身邊不遠處也有掙紮、喘氣的聲音。於是,他一點點的艱難地朝那個有聲音的方向挪動。

當他終於接觸到另一個同樣被綁架的人時,他感到了一種求生的希望。他憑感覺馬上挪動到與那人背靠背,然後開始用自己尚能活動的手指尋找那個人手腕上的繩頭。

經過一翻努力,他真的解開了那人手腕上的繩子。那人的雙手解脫之後,馬上扯掉了他倆的蒙眼條,接著又把他的雙手解開。二人接著解開了各自的雙腳。更令二人驚喜和感慨的是,他們二人是同一座寺院裏的和尚。

二人配合默契地打開了房間的後窗,並先後從後窗裏爬出去,獲得了自由身,跑回了寺院,雙雙得救了。

當二人驚魂未定地去向老方丈述說他們的遭遇時,老方丈微笑著,又不無神秘地說: “你們二人在危難之際悟出找到了解脫的途徑,祝賀你們倆……明天,就由你們二人去幫助另外兩個師弟開悟吧。”

說完,方丈把兩個頭套和四根繩子交給他們二人。

【智慧小語】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危險之際,年輕的和尚是靠幫助別人解脫來解脫自己的。

我們人類本身就是社會性很強的,人與人之間隻有互助合作才能共同生存和發展,單個的人是無法立足的,幫助別人本來就是我們的生存法則。那些極端自私的人會逐漸被他人和社會所拋棄。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我們在工作上需要與他人相互幫助才能克服困難解脫自己,在精神和思想上的解脫則更需要通過幫助別人來實現。

人在思想上、精神上總是要通過人際之間發生關係才能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封閉自己隻能是畫地為牢、作繭自縛,隻顧自己是無所謂精神上的解脫的。這是人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