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參禪樹誌 萬事可為
人沒有誌向。就好像沒有舵的船一樣,隨著波濤流東流西,永不得安定。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主宰,要有自己的方向,去完成這短暫的人生。
本性難解
一日,尚書對於何為本性十分不解,於是特意去拜見曹山禪師。這個問題卻把禪師給難住了,接下來便是一陣沉默。
這時,禪師突然想到了曾經見過的一件事:一個孕婦背著一竹籮,她衣著破舊,腳上落滿土垢,竹籮好像很重,壓得她直不起腰來,她左手牽扯著一個小女孩,右臂攬著一個更小的孩子,急忙地趕路。但她一臉洋溢著似明月一般溫婉的笑容。
當時禪師非常迷惑,如此沉重的生活沒有讓她垮掉,反而感覺十分快樂。原來是她懂得自己的人生追求。
禪師恍然大悟,便對著眼前的尚書叫道:“尚書!”
“是!”尚書雙手作揖回答道。
禪師搖搖頭說道:“回答我的不過是一個軀殼罷了,而不是一個清明的生命。隻有自身覺悟才是最重要的。
尚書聽罷,有所領悟。
【智慧小語】
了解生命的意義
在生活中,人們必須明白自己的目標,知道自身生命的意義,才能朝著目標奮勇向前,最終達到目標,並實現自身的價值。
職場中有許多人不了解生命的意義,他們整天抱著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他們沒有目標,每天匆匆忙忙來上班,馬馬虎虎應付工作,一心盼著早點下班。他們從未靜心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麼,自己應該成就什麼樣的一番事業。
得過且過、應付工作的人,沒有明確的行動方向,所以無法了解生命的意義,更不會有工作上的進展和突破,也就不會獲得成功。
一個人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打拚出一片天地,就必須具備一個遠大的目標。
懷海插秧
一日,懷海禪師帶著他的弟子在田裏插秧。但是弟子們插的秧總是歪歪斜斜的,禪師所插的卻是整齊的很,仿佛用尺子量過一般。
弟子見此情景,十分疑惑,怎麼自己與師父同是插秧,而整齊度有如此大的差別呢?便請教禪師如何才能把秧苗插直。
懷海禪師回答道:“非常簡單,隻要你們在插秧時,眼睛盯著一樣東西,自然秧苗就能插直了。”
聽完師父的教誨,弟子們很快就插完一排秧苗,但此次所插秧苗還是成了一道彎曲的弧線。此時,弟子們更為不解了,都來問禪師到底是什麼原因。
懷海禪師便問弟子們剛才是否盯住了一樣東西。
“是啊,那東西就是吃草的那匹馬,我們就以它為目標的。”弟子們回答得異常幹脆。
懷海禪師聽了,繼而笑著說道:“馬是移動的,你們插的秧苗也跟隨馬移動,自然就彎曲了。”
這時,弟子們連拍自己的腦門,這麼簡單的問題怎麼沒想到。於是他們選了遠處一棵大樹作為目標,後來所插的秧苗都十分整齊。
【智慧小語】
朝著確立的目標前進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確立一個目標,並且踏踏實實地去付出。沒有目標,你隻能糊裏糊塗地往前走,就像沒有目標的戰爭,隻能以清點屍首作為戰爭結束的標誌。
一個好的目標必須具備下列幾項要求,缺一不可。
目標應該是明確的。
目標應該是實際的。
目標應該是專一的。
目標應該是特定的。
目標應該是長期的。
目標應該是遠大的。
顯然,在公司中,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上進心的員工,一定都有一個奮鬥目標,他懂得自己為什麼工作。因而他所有的努力,從整體上來說都能圍繞一個比較長遠的目標進行,他知道自己怎樣做是正確的、有用的,否則就是做了無用功,或者浪費了時間和生命。
尋找佛珠
一天午後,老禪師把一粒佛珠故意丟在一大片大小不一的卵石堆裏,對幾個小和尚說有東西丟在裏麵了,讓他們給找出來。
幾個小和尚用了好長時間,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從亂石堆裏找出了那粒小小的佛珠。
老禪師讓沙彌們談談尋找佛珠的感受。
有的沙彌說:“師父沒說找什麼,早知道是找佛珠,肯定能找得更快些。”
有的沙彌說:“佛珠太小了實在不好找。”
有的沙彌說:“亂石太多了,費了不少工夫。”
有的沙彌說:“佛珠怎麼能夠掉進亂石堆呢,以後得留心。”
有的沙彌說:“多虧佛珠有靈性,不然,根本找不到。”
還有的沙彌說:“要是卵石掉進了佛珠裏,就好找了……。”
各種說法,各種感受,莫衷一是。
最後,禪師說: “都去麵壁三天,然後再來談感悟。”
幾個小沙彌悻悻而去。
【智慧小語】
如何確立目標
一粒小小的佛珠,蘊涵著確立目標和艱難尋覓的人生哲理。煩瑣世事、紛紜心緒就像那一大片亂石,而人們要得到、要尋覓的僅僅是那粒“小小的佛珠”。
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好比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有了目標的人生,就要專心致誌地排除一切影響和障礙,從“亂石”中找出那粒珍貴的“佛珠”。
那麼怎樣才能為你的事業設立一個遠大的目標呢?
在紙上列出令你心動的事業目標,即你最想達到的事業的最高點。
你要及時加強心理建設。
你必須和得過且過的思想作別,試著去喜歡你的工作,並對工作充滿熱忱。
真正法器
隱峰禪師是馬祖禪師的弟子,他們經常在一塊參禪悟道,相互學習。相比之下,馬祖禪師道高一籌,但隱峰禪師也毫不遜色。
有一次,隱峰禪師推著車子搬運經書,正好碰到馬祖禪師坐在藤椅上伸著腳休息。由於道路太窄,隱峰禪師請求馬祖禪師把腳縮回去,讓一下路,沒想到馬祖禪師卻無理地說: “我向來隻伸不縮。”
隱峰禪師聽到這話也不甘示弱地說道:“那我向來隻進不退。”二人爭執不下,誰也不肯讓步。
最後,隱峰禪師因為有事在身,不能再耽誤了。於是他不顧一切推車向前,結果軋傷了馬祖禪師的腳,疼得馬祖直咧嘴。
馬祖回到寺裏,便立刻召集眾人登堂講法,手裏還拿著一把鋒利的斧頭。看樣子好像怒不可遏,一場暴風雨即將來,J缶。
馬祖禪師對下麵雲集起來的僧眾說道:“剛才是誰軋傷了我的腳?快快站出來,我要砍掉他的腦袋!”眾人麵麵相覷,議論紛紛。
這時,隱峰禪師快步走上前去,毫不猶豫地伸出了脖子。馬祖禪師見他毫不畏懼,卻又放下了斧頭,心平氣和地說道:“你對自己的前途毫不猶豫,大千世界可任你行走。”
隱峰禪師聽到這話就縮回脖子,向馬祖頂禮跪拜,
然後彎腰退下。馬祖禪師看到這裏,再次稱讚道:“能進能退,乃真正法器。”
眾人聽後,均有所悟。
【智慧小語】
能屈能伸,方為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