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成熟後就要大膽去做,顧慮重重、畏首畏尾隻能使你失掉成功的機會;能屈能伸方為大丈夫,隻是盲目向前,最後也隻能碰壁。
作為一名員工,在工作中隻知道盲目行事,遇事橫衝直撞,最後隻會自討苦吃;然而遇到困難就畏縮不前的員工,也隻是一個“窩囊廢”而已。
在現代公司裏做人,既要有狼一樣的凶狠和膽識,也要有羊一樣的純真和圓融,該狠就狠,該軟就軟,此為能屈能伸也。
學僧難咽乞丐飯
有一位挑水禪師曾在幾個著名禪院參禪學道,可謂飽讀經書,遍參禪道。他所住持的禪院曾吸引了眾多信徒,但這些人往往不能吃苦耐勞,半途而廢者較多。
挑水禪師對徒弟們非常失望,於是決定去四方雲遊。他解散了眾弟子,隻身一人行腳參學。此後幾年裏,誰也沒有見過挑水禪師。
三年後,他從前的一位學僧在京郊的一座橋邊偶然發現他正與一群乞丐生活在一起。這位學僧立即上前懇求挑水禪師給他開示,挑水禪師卻毫不客氣地對他說:“你不符合我開示的要求。”
學僧問道:“怎麼才能符合你的要求呢?”
挑水禪師道:“如果你能在橋下和我們一塊生活幾天,我也許可以教你。”
就這樣,這位弟子便扮成乞丐模樣,與挑水禪師一起生活。
一天中午,一個乞丐外出未歸,於是挑水禪師對學僧說:“今天不必出去乞食了,我們那位同伴還剩了一些食物在那邊,你去吃吧。”
學僧看到那肮髒的碗盤,哪能咽得下去。禪師看到他很難為情的樣子,於是毫不客氣地說道: “我曾說過你無法跟我學習,你不能在這裏獲得快樂,還是回到你自己的天堂享受去吧。但不要把我的住處告訴別人,這方淨土不希望有別人打擾!”
學僧哭著跪在禪師麵前,說道:“弟子沒有資格跟您學習,更無法受領您的的開示。您珍重吧!老師!”說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此地。
【智慧小語】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中傑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可見,苦難是一種人生的考驗。在職場中,有人能善待苦難,於是能夠忍受苦難,超越苦難,最終成為職場英雄。而有的人則被苦難折磨得不成人樣,於是淪為苦難的奴隸,最終成為人們譏笑的對象。
有人認為:“一個人若沒有苦難,說明此人活與不活已經一樣。”而真正能夠振奮人的隻有苦難。
苦盡才能甘來,不經曆風雨,怎麼能見彩虹呢?
梅子熟了
一天,有一位名叫法常的僧人從大梅山趕來拜見馬祖禪師。馬祖一見麵就問他:“你來這裏幹什麼?”法常回答:“我來求佛法。”
馬祖又問道:“求何佛法?”法常恭敬地回答:“這需要禪師開示。”馬祖於是合掌閉眼,說出四個字:“即心即佛。”法常頓悟,謝過馬祖禪師,回到了大梅山。
半年以後,馬祖讓一位弟子到大梅山去探望法常,看看他修行如何,對“即心即佛”四字是否真正悟透。
馬祖的弟子來到大梅山,找到了法常,一進門就見法常在專心參禪,開口便問:“禪師,你還記得以前在馬祖禪師那裏學到了什麼?”法常充耳不聞,合掌閉眼,一心參禪。
馬祖的弟子見法常對自己視而不見,於是大聲說:“馬祖過去跟你說過什麼?難倒你忘了嗎?”這時,法常開口答話了:“即心即佛。”弟子聽後又大聲說:“不對,馬祖現在說‘非心非佛’啦!”法常聽後,長歎一聲:“那就讓他非心非佛吧,我還是即心即佛。”
馬祖的弟子回來後,如實馬祖敘述了見法常的經過,馬祖非常高興,他知道,法常對“即心即佛”已經悟得很透了,他對法常腳踏實地,心不受擾的精神讚歎道:“梅子熟了!”
【智慧小語】
恒心征服一切
馬祖所說的“梅子熟了”,也就是說法常的功夫已經修煉到家了。可見,萬事做到心無外物,專心致誌,持之以恒,最終定能成正果。
所謂的持之以恒,就是指在做某種事情時,不朝秦暮楚,不被麵前的困苦嚇倒,不半途而廢,不淺嚐輒止,不功虧一簣。持之以恒是一種毅力,一種精神。
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替代恒心。才幹不能,有才幹的失敗者多如過江之鯽;天才不能, “天才無報償”已成為一句俗語;教育不能,被遺棄的教養之士到處充斥著。惟有恒心才能征服一切。
方丈的心願
定一方丈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他在眾僧麵前從不擺資格、講身份。他還經常和小和尚們一起四處奔波,念齋化緣。
有一天,一個新來不久的小和尚,不解地問定一法師:“師父勞苦功高,又年邁體弱,為什麼還要與我們同甘共苦,一樣勞作呢?”
“因為我有一個夙願還沒實現,”定一方丈微笑著說,“從我當上方丈的那一天起,我就立誌,在有生之年,把咱們的寺院擴大一倍的規模。現在這一心願還沒有完全實現,我哪能懈怠半分呢!”
兩年之後,寺院的規模真的擴大了一倍。定一方丈也更加蒼老了,已近垂暮時分。可是,他每天堅持青燈長卷,深夜不眠,忙著翻譯一部泊來的經文。有幾個徒弟看不下去了,擔心方丈的身體,一同向老法師請願,請求他保重貴體,注意休息。
感動欣慰之餘,定一方丈語氣凝重地對徒兒們說:“我尚有一個心願未了卻,在有生之後,一定要把這部經文詳盡翻譯、付印發行,以蔭澤後人,宏揚我法。生命有限,心願無限啊!”
徒弟們聽後,對師父的關切裏又平添幾分飲佩。
不知挺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定一方丈的譯著終於完成了。當天,老方丈在自己的禪房裏含笑圓寂。
【智慧小語】
生命有限,心願無限
無論你是誰,身在何處,有什麼樣的信念、追求和熱望,都應該像老方丈那樣,積極行動起來,為自己的夢想找到一個落腳的地方。
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絕不能沒有夢想;一個人什麼都可以丟棄,但決不能把夢想丟了,因為夢想就是生命。敢於夢想本身就是一種開拓和創意,不論做什麼事,隻要心存夢想相信自己,我們就一定會獲得成功。或許我們會認為這些夢想遙不可及,如果我們就此放棄恐怕就真是永不可及了。
在人的一生中,坎坷、挫折和不幸總是占去大半。如果在麵臨不幸時,仍然保持自己的夢想,那就意味著我們的人生還有希望。
道信的誌向
貞觀年間,唐太宗仰慕道信大師的仙風道骨,就派遣使臣前去迎請,希望道信大師能進京與自己見麵。
使臣到了黃梅,向道信大師麵告太宗皇帝的旨意,道信大師聽後,隻是淡淡地說道: “請你為我回謝皇上的盛意。我年老了,過慣了山林生活,不願再入繁華的城市。”
使臣將道信大師的意思回複了太宗,太宗不死心,第二次派遣使臣前來黃梅迎請道信大師。
道信大師再次告訴使臣:“請你稟告皇上,我年老多病,不能進京。”
道信大師這樣倔強,使臣毫無辦法,隻好又把道信大師的意思稟告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