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參禪樹誌 萬事可為(3 / 3)

唐太宗見道信大師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辭,心裏非常不悅,覺得道信大師傷害了皇帝的九五之尊。雖然如此,唐太宗仍然派遣使臣用轎子恭敬地迎接道信大師進京。哪知,又被道信大師拒絕了。

最後,太宗終於發怒了,就令使臣前去黃梅,以刀威嚇道信大師:“若再不應詔進京,當取首級前去!”

道信大師這時候不但沒有慌張,反而靜靜地伸頸就刀,令使臣大驚。使臣也不敢造次,連忙拋刀扶著道信大師,向大師頂禮懺悔。回京後把這一情形稟告唐太宗。

太宗聽後,對道信大師的誌向敬重不已,並賜以珍帛,以滿足大師修行於山林的誌向。

【智慧小語】

誌當存高遠

古之聖賢大德,心中莫不具有大誌,所以視功名為糞土,看富貴如浮雲,甚至連皇帝也不放在眼中。

在現代企業中,誌向遠大的員工會產生出天賦神授一般的精神力量和旺盛鬥誌。失敗與挫折、暫時的困境隻能激發起他們潛在的巨大勇氣,鼓勵他們去克服困難,戰勝自我,並最終能夠幫助企業達到最後的成功。

美國總統林肯認為:“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成就決不會超過自己的理想。”

中國也有這樣一句話:“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這就是說:假如目標定得很高,取乎上,往往會得乎中;而當你把目標定得很一般,很容易完成,取乎中,卻反而會得乎下了。

任何事情在操作過程中往往是要打折扣的,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員工必須要有很高的誌向,這是把事情辦好的一個重要前提。

佛祖的恩賜

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佛祖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在原地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乞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佛祖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隻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

幾十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十分幸福的生活。

【智慧小語】

眼前與未來要兼顧

在你一生中會遇到很多情況,尤其是困難的事情,你必須要考慮到長程和短程的衝擊。如果我們隻顧到長程,隻談人生哲理,忘掉身邊的事,我們也許會自以為快樂,但很可能被現實的環境擊敗,甚至會餓死。

但如果人活著隻看到目前實際的生活而忽略了除填飽肚子外,還要靠些比較遙遠、比較抽象的東西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那生活將是多麼乏味啊!沒有理想的生活,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一個隻有將現實生活與遠大目標結合的員工,最終才能成就偉業。

四種馬

有一天,佛陀坐在金剛座上,慈祥地俯視著弟子們,以輕微而清晰的音聲開示弟子們道:

“世間有四種馬:第一種良馬,主人為它配上馬鞍,駕上轡頭,它能夠日行千裏,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貴的是當主人一抬起手中的鞭子,它一見到鞭影,便能夠知道主人的心意,迅速緩急,前進後退,都能夠揣度得恰到好處,不差毫厘,這是能夠明察秋毫、洞察先機的第一等良駒。

“第二種好馬,當主人的鞭子打下來的時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馬上警覺,但是等鞭子打到了馬尾的毛端,它也能領受到主人的意思,奔躍飛騰,這是反應靈敏、矯健善走的好馬。

“第三種庸馬,不管主人幾度揚起皮鞭,見到鞭影,它不但遲鈍毫無反應,甚至皮鞭如雨點地揮打在皮毛上,它都無動於衷。等到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打在結實的肉軀上,它才能有所察覺,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後知後覺的平凡庸馬。

“第四種駑馬,主人揚起了鞭子,它視若無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也毫無知覺;等到主人盛怒了,雙腿夾緊馬鞍兩側的鐵錐,霎時痛刺骨髓,皮肉潰爛,它才如夢初醒,放足狂奔,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化的駑馬。”

眾弟子聽後都若有所悟。

【智慧小語】

變與不變,全在於自我選擇

從佛陀的開示中,我們可以繼續發揮一下,在現代公司中,員工可以分成以下四種:

第一種是不用他人多講就會自動自發、積極努力地去做的員工;

第二種是需要一些壓力才會認真去做的員工;

第三種是即使有了壓力,也隻是不得已而為之,勉勉強強去做的員工;

第四種是即使壓力很大,也是拖拖拉拉、不情不願而做的員工。

那麼,在公司中,你是屬於哪一種員工呢?

運用禪心,處事方能高瞻遠矚;看遠想透,方能防患於未然。要做第幾種員工,隻有自我選擇。

菩薩自殺

菩薩為救眾生,就與一夥商人一起入大海采集寶物。

數月過去了,他們所采獲的寶物裝滿了船,於是他們準備返回故鄉。在路上突然遇到颶風,雷鳴電閃,海神聚集四周,興風作浪,那情勢就像一座城池起了大火、山峰被水淹沒那樣恐怖。

菩薩心中悲苦,心想:“我求佛道,原來在於度救眾生。海神所怕的就是死屍,我若自殺救得大家,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於是,他對大家說:“你們手牽著手,並且抱著我的身子。”大家答應了。菩薩馬上舉刀自殺,海神果然怕死屍,就息了風雨。眾人乘船而行,終於有一天到了岸邊。

船上的人抱著菩薩的屍體號啕大哭,說:“這必定是菩薩啊!他肯定不是凡夫俗子。”又痛哭道:“寧可讓老天把我們的性命拿去,也不願失去一位高尚的人哪!”

眾人說話出自內心,而天帝釋也知道菩薩的慈悲之心,認為這是少見的大慈大悲,於是主動現身下辦,對船上的人說: “這位至德菩薩將會成為聖友鄰,我現在讓他複活過來。”

隻見他往菩薩口中塞了一顆仙藥,菩薩就即刻活轉了過來,忽然坐起,與大家相互問候。天帝釋又把船裝滿了珠寶,其數量是以前珠寶的十倍。於是,大家返回故鄉和親友們相見,都歡悅異常。

【智慧小語】

麵對困難,勇往直前

生活的磨難可擊碎任何一個懼怕困難的人,但不可能打倒那些生活的強者。

遇到困難時,不要放棄努力。生活總是很公平,隻要我們有勇氣,就一定會獲得獎勵。

在現代企業中,一個身處逆境卻依舊能含笑麵對的員工,要比一旦陷入困境就立即崩潰的員工獲益更多。

身處逆境而樂觀自信的員工,才具有獲得成功的期望:遭遇挫折而勇往直前的員工,才具有獲得成功的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