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事無完美 但能完成(1 / 3)

第九章 事無完美 但能完成

人,無法要求“萬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擔當;事,無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 才算盡到己責。

鐵眼乞討

有一個叫鐵眼的和尚,他發誓要用募捐來的錢修建一個佛的金身。他也知道其中困難重重,但既然已經立下宏願,就絕不退縮。

一天,他去了鬧市,向路過的人乞討施舍。過了不久,就有一個武士走過來了,鐵眼急忙行禮,並且說道:“貧僧誓願塑佛金身,請施主捐一點吧!”

可是武士卻邁著大步從他身邊走過,像是沒聽見他所講的話。鐵眼立即追了上去,向其發出低聲的乞求。那武士不耐煩地吼道:“滾開,臭和尚!”

但是鐵眼還是不放棄,他又繼續跟在武士後麵,一直走了1 O多裏路。最後,那個武士實在無可奈何,才扔了一文錢。鐵眼馬上從地上撿起錢,並立即向武士行致謝禮。

行完禮,他又按原路回去繼續化緣。如此經過無數個風霜雨雪的日子,鐵眼和尚終於湊足了資金,建起了一個佛的金身。

【智慧小語】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在擁有了一個中心目標的基礎上,充滿信心,並且不遺餘力地朝著中心目標邁進,那他一定會獲得成功。

人人都知道,要做大事必先精神集中,而這種精神集中卻隻能在懷著一個中心意誌、生命目標時才能辦到。對於那些令人不感興趣、不生熱誠的事情,人們是不會精神集中的。

假使一名職場人士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態度遊移,則可斷定,他還沒有懷著一個中心目標,他的工作便與他的天性不盡適合。

在心中決定一個意誌,尋覓最高的生命理想或目標,並且覺得不能不實現,必須實現而後已;不論怎樣費力、怎樣費時,也仍然不會放棄追求、停止努力——這是使我們的生命成為有價值與得到勝利的原則。

胸前一抓

有一次,達觀禪師對一位學僧說:“諸佛祖從無中說有,在無意義的空虛人生中找出了生命的意義,從而獲得了解脫。世間萬物均為煩惱所縛,因此,想在現世的生命意義中尋求未來不死的靈魂,如同水中撈月,隻有真正了卻自心,方可無惑。”

學僧問道:“心如何了卻呢?”

“無論善惡是非、得失成敗,都別去想,別去計較。”

學僧追問:“如果不想,怎麼知道心在哪裏?”

“凡事多往好處想,少往壞處去,積極向上用心體會,你就會發現心與生命的融合了。”

“那麼,人死了之後,心在何處?”

“不知生,又如何知死?”

“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生命。”

“你的生命從何而來?”

“這……”學僧還是一臉茫然。

達觀禪師伸手趁機在學僧胸前一抓,道:“就在你這裏!還往哪裏想?”

學僧嚇了一跳,驀然領悟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智慧小語】

把握現在,珍惜生命

修禪要把握時機,現在不修,過了就沒了。該做的時候,要又快又準,把它抓起來,這就是禪,因為這個時候,你心無旁騖。

做什麼事情都一樣,不要一直等明天,要把握今天、把握現在、把握當下,這才是真的,才是永恒的。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人生在世不要過多計較成敗得失,生命是虛無而短暫的,放下心中的不快,把握好現時的人生,去安心體會生命的意義。

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一張期票,隻有今天才是你擁有的現金。我們隻有這樣做,才算是選擇了一種自由的、充實的、愉快的生活。

每個人都可以做出這樣的選擇,體現生命的意義和人生效率的原則。這一點對每位職場中人來說更是重要。

點燃一炷心香

有一位修行多年的寶通和尚,就要到一座新修的寺廟裏做住持了。

臨行前,他向老法師海帆方丈求教:“佛海無涯,何日是歸期?人生有限,哪天成活佛?”

海帆方丈答道:“香火不斷,水浸靈山亦通明,天天是歸期;風雨飄搖,一炷高香常相伴,即刻成活佛。”

寶通和尚到了新修的寺廟後,便把敬佛上香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他的禪房和臥室裏,高香常明,及時續接,片刻都不曾斷過香火。即使外出化緣,他也手持高香,從不間斷,風雨無阻。

可是,三年過後,寶通和尚感到自己的道行並無長進,就又返回往日的故廟,想再次向海帆法師求教。可是,當他手持高香剛剛踏進海帆法師的禪房,海帆法師就端坐圓寂了。

這時,一滴清淚悄悄滑下寶通和尚的眼角,正好滴落在他手拿的香火上,哧啦一聲,他手裏的香火湮滅了。可是,出於敬重和無奈,他又在自己的心底為海帆法師點上另一炷更加旺盛的高香。而且,他馬上聯想到海帆法師曾經說過的話,意識到——隻有心中虔誠的香火才能夠“水浸靈山亦通明,一炷高香常相伴”。

此時他終於開悟了。

【智慧小語】

心懷摯誠,前途光明

心是假,什麼都是假,心真即是真,心誠一切就化為光明。

無論是佛教還是其他的事情,心中的摯愛、虔誠和持守,才是最真實和長久的。外在的形式並不是十分重要,甚至是一處缺乏心靈底蘊的虛設和矯飾。

作為一名員工,隻要心懷摯愛、虔誠和持守之心去工作,他一定會取得圓滿的業績,才會受到老板的認可。

任何外在虛設的東西都不是重要的,隻要用心去體味工作的內涵,任何困難也會迎刃而解了。

清風是知音

樂天和尚非常喜歡佛曲。無論在寺院裏值更,還是到各地化緣,他總是樂陶陶地唱個不停。

有一天,一個跟隨他化緣的小和尚,終於忍受不住心中的疑惑,問樂天和尚:“師兄,你整天樂顛顛地唱個沒完,究竟是唱給誰聽呢?”

“當然是唱給佛陀、唱給菩薩聽了。”樂天一邊哼唱著一邊說。

“在寺院裏是唱給佛陀、菩薩聽,來到鄉間野外,也是唱給他們聽嗎?”小和尚笑嘻嘻地說,“你有時間唱,佛陀和菩薩還不一定有時間聽呢。”

“那就唱給自己聽。”樂天依然樂嗬嗬地說。

“拿佛曲唱給自己聽,不是有失敬仰嗎?”小和尚故意裝著嚴肅的口氣。

“那就唱給清風聽,”樂天和尚笑得更舒暢了,手舞足蹈地說,“對了、對了,清風是佛曲的載體,清風是我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