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放下執著 修心養性(1 / 3)

第十章 放下執著 修心養性

凡事各有因緣,不能強求,一強求就會落入執著。執著之後就會起凡心。起了凡心,就不能定,那智慧一定不能開悟,工作自然無法有新的突破。

什麼也沒有

有一次,一個信徒來拜訪趙州禪師,由於沒準備禮品,心裏惴惴不安,便向禪師道歉道: “我是空手而來的。”

禪師聽完,便說道:“既是這樣,那就請放下來吧!”

信徒十分不解,自己沒帶禮品,那還能放下什麼呢?

他的心思很快被禪師看破了,禪師沉寂了一會,說道:“你不缺少的東西,正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沒有的東西,恰恰又是你本來不缺的東西。”

信徒若有所悟。

【智慧小語】

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殊不知這也是禪的要訣。

作為職場中人,你應該把握時機,當拿則拿,該放即放,如此才能在公司中靈活行事,自己也不會被一些不必要的苦惱所連累,從而可以輕鬆自在地去工作。

事實上,很多人通常都能夠很勇敢地麵對工作中那些大的危機,可是,卻會被一些小事搞得垂頭喪氣。我們主觀上並未想將事情搞得一團糟,結果卻弄得整個人都很頹喪,究其原因,隻不過是我們都誇大了那些小事的重要性。

一位管理學家曾說:“明智的藝術就是清醒地知道該忽略什麼的藝術。”如果一個人過於努力想把所有的事都做好,那麼他就不會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我們應放棄那些不太重要的事而去做最重要的事情,這並不是一種犧牲,而是一種智慧,一種明智的選擇。

修禪者的秉性

法慶禪師對蘭花十分鍾愛,禪寺的庭院裏擺放著他栽種的數百盆蘭花,品種各異,非常漂亮。在講經說法之餘,他都會精心去培育那些花,似乎蘭花已經成為禪師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有一次,禪師因事外出了,把給花澆水之事囑咐給一個和尚。那個和尚在給花澆水時,一不小心將花架碰倒,整架的花盆都給打翻了。他嚇呆了,一時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心裏想,禪師回來看到這種景象,肯定會大發雷霆的。他越想越害怕。

出人意料的是,禪師回來後,卻絲毫沒有責怪之意,反而心平氣和地對和尚說: “我喜愛蘭花的原因是要用香花供佛和美化寺院環境。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因此不要執著於心愛之物而難以割舍。這才是修禪者的秉性。”

聽完之後,那個和尚體會到了禪師的良苦用心,並從中有所覺悟,於是,將整個心思花在了修禪上,最終成為一代名師。

【智慧小語】

麵對不快,學會接受

世間之事變幻無常,每時每刻每人每事,都在發生著變化。它們變幻莫測,我們無法阻擋。

命運中總是充滿了不可捉摸的變數,如果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當然是好的,我們也願意接受。但事情卻往往並非如此,有時,它帶給我們的會是可怕的災難,這時如果我們不能學會接受它,如果讓災難主宰了我們的心靈,那生活就會永遠失去陽光。

在職場中,我們勢必會遇到許多不快的經曆,它們是無法逃避的,也是我們難以選擇的。我們隻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做自我調整,抗拒不但可以毀了自己的前途,而且還會使自己精神崩潰。

因此,麵對這些不快,我們所能做到的是放寬心境,學會接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種平常心坐看庭前花開花落。

三個和尚采藥

有一次,老方丈病了,於是他分三天派三個小和尚去一個山澗采藥。

第一個小和尚一走進那個山澗,馬上被遍地的天然美玉迷住了,他想到美玉是可以雕刻佛像的,就喜出望外地撿了許多回來了。老方丈含笑表揚了他,並囑咐他暫時不要把揀到美玉的事說出去。

第二個小和尚一步入那個山澗,也馬上發現了那些非常漂亮的美玉,他想到美玉是可以雕刻菩薩的,就非常激動地撿了一大包回來了。老方丈也含笑表揚了他,也囑咐他暫時不要把揀到美玉的事說出去。

第三個小和尚來到山澗之後,就開始抱怨前麵的兩個和尚:這麼多的美玉不撿不是有眼無珠嗎?若用這樣的美玉做成念珠,豈不完美無比?於是,他也抱著沉甸甸的美玉回來了。為了不獨占這份“功勞”,他邀上前麵的兩個小和尚一塊去見老方丈。可是,老方丈遲遲下不了床,病得很重。

三個小和尚就非常驚恐非常關心地問方丈這是怎麼了,老方丈說:“我病了三天了,可是,你們仨為我采來的美玉,一點兒也不起作用,而且越來越重了。”

此時,三個小和尚才意識到他們在美玉麵前居然忘記了自己是去幹什麼的,並通過這件事領悟到了相關的人生哲理。

【智慧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