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漢高祖劉邦,在他統一天下以後,又為秦始皇以及楚、魏、齊等滅國無後的想辦法使它們續絕。《史記·高祖本紀》:“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隱王、陳涉、魏安厘釐王、齊湣王、趙悼襄王,皆絕,無後,予守家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無忌五家。”以漢高祖的為人來講,素來具有豁達大度的胸襟,自然便合中國文化精神的大原則,所以劉邦後人,在中國曆史的政權上,能夠先後達四百年之久。凡我黃帝子孫,固當有此認識才是。

大家研究三民主義知道的,這種精神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中所沒有的。因此我經常跟外國朋友說,試看中國曆史,除了南北朝、五代這些邊疆民族稱王稱帝亂搞以外,正式的朝代,漢、唐、宋、明、清,中華民族從來沒有主動地發動過欲圖滅亡鄰國的子孫、土地,以並入我們版圖的侵略戰爭。即使別的國家出了問題,如過去的附庸國家安南、暹羅、朝鮮,等等,發生了變化,我們可以派兵輔助他們平定他們國家的內亂,但是我們一定撤兵回來,另外替他們選擇一個好的皇帝,政權交回他們自己好好管理,任何條件都沒有,隻要他們俯首稱臣,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我們當時要求這些附屬、外藩的國家進貢,自己是要賠本的,而且賠得相當厲害。

還有些地方是重譯來朝的,就是過去有一些邊遠民族,如印度、波斯這些民族來朝,要經過兩三種文字的翻譯,才能譯成中文;中間經過許多國家,都還要到中國來。就如唐代詩人王維的名句中所說“萬國衣冠拜冕旒”。

漢、唐的文化,就有這樣偉大的局麵出現。因此直到現在,世界各國的華僑社會都稱“唐人街”,就是唐代文化精神的遺響,英文的a就是大秦帝國的譯音。當年外藩來朝,我們回送的禮物,比他們送來的多得太多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所以這種“興滅國,繼絕世”的思想,至少在我所看到的,世界上所有國家,除了我們中國,任何外國都沒有的。所以我們不但不想侵略別人的土地,也不想占有人家的土地。目前有一點,許多的強國想控製人家的經濟市場,而我們也從來沒有這種想法。

例如漢高祖劉邦,在他統一天下以後,又為秦始皇以及楚、魏、齊等滅國無後的想辦法使它們續絕。《史記·高祖本紀》:“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隱王、陳涉、魏安厘釐王、齊湣王、趙悼襄王,皆絕,無後,予守家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無忌五家。”以漢高祖的為人來講,素來具有豁達大度的胸襟,自然便合中國文化精神的大原則,所以劉邦後人,在中國曆史的政權上,能夠先後達四百年之久。凡我黃帝子孫,固當有此認識才是。

大家研究三民主義知道的,這種精神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中所沒有的。因此我經常跟外國朋友說,試看中國曆史,除了南北朝、五代這些邊疆民族稱王稱帝亂搞以外,正式的朝代,漢、唐、宋、明、清,中華民族從來沒有主動地發動過欲圖滅亡鄰國的子孫、土地,以並入我們版圖的侵略戰爭。即使別的國家出了問題,如過去的附庸國家安南、暹羅、朝鮮,等等,發生了變化,我們可以派兵輔助他們平定他們國家的內亂,但是我們一定撤兵回來,另外替他們選擇一個好的皇帝,政權交回他們自己好好管理,任何條件都沒有,隻要他們俯首稱臣,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我們當時要求這些附屬、外藩的國家進貢,自己是要賠本的,而且賠得相當厲害。

還有些地方是重譯來朝的,就是過去有一些邊遠民族,如印度、波斯這些民族來朝,要經過兩三種文字的翻譯,才能譯成中文;中間經過許多國家,都還要到中國來。就如唐代詩人王維的名句中所說“萬國衣冠拜冕旒”。

漢、唐的文化,就有這樣偉大的局麵出現。因此直到現在,世界各國的華僑社會都稱“唐人街”,就是唐代文化精神的遺響,英文的a就是大秦帝國的譯音。當年外藩來朝,我們回送的禮物,比他們送來的多得太多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所以這種“興滅國,繼絕世”的思想,至少在我所看到的,世界上所有國家,除了我們中國,任何外國都沒有的。所以我們不但不想侵略別人的土地,也不想占有人家的土地。目前有一點,許多的強國想控製人家的經濟市場,而我們也從來沒有這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