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試探,見眾臣們並無異議,朱祁鈺對心腹大臣於謙下令:“推行改土歸流事關大明根基,容不得半點差池。上次朝會朕說過,對於改土歸流,朕打算先懲戒薛氏,以龍州試點,廢除土司製,委派流官。逐步以點帶麵,擴散開來,在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乃至整個西南地區鋪開,大力推行改土歸流,強化對地方的實際控製,進一步加強朝廷的中央集權。此次改土歸流的推行,就交由於少保牽頭,按照朕的意思去辦。”
“臣遵旨!”於謙接朱祁鈺口諭。
作為改土歸流政策的提出者,於謙早就有一整套方案,但涉及區劃和人事等事由,還須得在朝會上聽取皇上和眾大臣的意見:“啟稟皇上,既然皇上要在龍州試點,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微臣建議不如以此番龍州薛氏土司謀反為由,割成都之石泉、保寧之江油及青川千戶所隸,創建府治,改設流官,置知府、同知、推官及照磨、司獄等官吏,改龍州宣撫司為龍安府。龍安府的得名,取‘薛氏土司叛亂已經平定,龍州從此安寧’之意。至於龍安府知府首任人選,臣舉薦大理寺司直湖廣監利人劉良寀,此人剛正不阿,不磷不緇,執法嚴明,實乃不二人選。至於原龍州幾位土司,若是把他們廢為庶人,必定會引發躁動。方才皇上已決定饒過薛兆芝,不如就由薛兆芝襲位薛氏土司,降為土知事。李氏直係血親先前均被薛兆乾斬殺,就由旁支血親李蕃的親侄李胤實襲位,李氏、王氏土司俱襲土通判列銜。待龍州改土歸流完成,由皇上下詔頒布新政,使得整個大明王朝從上而下,在整個西南地區先改土府,後改土州,逐步把那些下放到地方的權力收歸回朝廷。如此一來,那些曾經稱雄一方的地方土司製度就能徹底解體,改土歸流的新政使諸土司既能效忠大明,又不會因勢力坐大而再步龍州薛兆乾的後塵。”
於謙的這一套方案並沒有反對者提出異議,朱祁鈺十分讚同:“如此甚好!那就有勞於少保全權負責改土歸流一事。”
“臣遵旨,臣定當全力以赴,不負皇上所望!”於謙當即表態,領下這份差事。
早朝之後,從奉天殿出來,皇帝朱祁鈺在中和殿單獨召見兵部尚書於謙。
朱祁鈺給於謙賜座後,開口問道:“於愛卿,你可知朕在中和殿召見你所謂何事嗎?”
於謙莞爾一笑:“微臣鬥膽揣測聖意,皇上應該是為南宮那位太上皇一事,才單獨召見微臣的吧。”
“知朕者,於愛卿也!”朱祁鈺嘴角掛著一抹笑意,眼角不自覺地流露出一抹惆悵,“當年土木堡之變後,皇兄被瓦剌俘虜,時局所迫隻能由朕來做皇帝。本來朕不想當皇帝,但國不能一日無君,社稷為重君為輕,朕一再勉為其難,還是被於愛卿等眾位大臣擁立為皇帝,遙尊被俘的皇兄為太上皇。自皇兄回京之後,朕基於兄弟手足之情,不願要了皇兄性命,隻是將他軟禁在南宮。時間一久,宮中難免流言四起,說朕忌憚皇兄這個正宗皇帝的身份,不顧兄弟情義,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加派探子嚴密看管,食物隻能通過小洞遞入。由於吃穿不足,太上皇的錢皇後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紅,托人帶出去變賣,以補家用。有的還說朕為避免有人聯絡被軟禁的太上皇,把南宮附近的樹木砍伐殆盡,讓人無法藏匿,讓南宮入夏酷熱難耐無樹乘涼,更讓太上皇整日活在驚恐不安之中。說到驚恐不安,朕何嚐有過一日安生?”
於謙緊閉雙唇,認真傾聽著,不言一語。
朱祁鈺停頓了片刻,瞳仁裏湧上一團濃得化不開的苦楚,接著說:“幾年來,朕勵精圖治,任用賢才,鏟除奸佞,挽救大明命運於危難之中,使得國家政局為之一新,一改皇兄在位重用王振等宦官時的烏煙瘴氣,讓整個大明重新走回正軌。朕如此勞苦費心地想要做一個明君,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天下人能夠認可朕這個真龍天子的身份,認為朕比皇兄更適合做大明的皇帝,而不是覺得朕的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更不是覺得如今皇兄早已回京,朕應該主動把皇位歸還給皇兄!於愛卿,你明白朕的苦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