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念理性,一念感性--我的情緒由我來掌控(1 / 3)

第七章 一念理性,一念感性--我的情緒由我來掌控

人的感情是很複雜的,且不容易控製,很多時候,人們常常由於感性的衝動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結果後悔莫及。但是,一個真正有理智的人,無論在處理什麼事情的時候都不會感情用事,讓感情控製住自己的,相反,他會用理性支配自己的行為。因此,我們要提高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來控製感性,把握感情的流向。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做情緒的奴隸,不能讓那些消極心境左右和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我們要學會駕馭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可以說,學會有效管理和調控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走向成熟、邁向成功的重要基礎。

閃念57:管理和調控自己的情緒

情緒也可以稱為感情。每個人都有感情,也都有理智。但是在一定的時候,人的理智卻被感情埋沒了。被感情埋沒的理智之下,所做的事情往往都是人們非常後悔的事。因此,人不僅要有感情,還要有理智。如果失去理智,那麼感情就像是一匹脫了韁的野馬一樣不停地狂奔。所以當陷入消極情緒而難以自拔時,應有意識地用理智去控製。能否控製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體現。有效地管理和調控自己的情緒,就能夠改變自己的處境,麵對不如意的現實。

成吉思汗是非常了不起的曆史人物,曾經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帝國。他能夠有這樣大的成就,與他善於製怒有關;而他之所以善於製怒,則與他的一段傳奇經曆有關。

有一次,成吉思汗帶著一大隊人出去打獵。他們一大早便出發了,可是到了中午仍沒有收獲,隻好意興闌珊地返回帳篷。成吉思汗心有不甘,便又帶著皮袋、弓箭以及心愛的飛鷹,獨自一個人走回山上。

烈日當空之下,他沿著羊腸小徑向山上走去,一直走了好長時間,口渴的感覺越來越重,但他卻找不到任何水源。

良久,他來到了一個山穀,見有細水從上麵一滴一滴地流下來。成吉思汗非常高興,就從皮袋裏取出一隻金屬杯子,耐著性子用杯子去接一滴一滴流下來的水。

當水接到七八分滿時,他高興地把杯子拿到嘴邊,想把水喝下去,這時一股疾風突然把杯子從他手裏打了下來。

將到口邊的水被弄灑了,成吉思汗不禁又急又怒。他抬頭看見自己的愛鷹在頭頂上盤旋,才知道是它搗的鬼。盡管他非常生氣,卻又無可奈何,隻好拿起杯子重新接水喝。

當水再次接到七八分滿時,又有一股旋風把水杯再次弄翻了。

原來又是他的飛鷹幹的好事!成吉思汗怒到極點,頓生報複心:"好!你這隻老鷹既然不知好歹,專給我找麻煩,那我就好好整治一下你這家夥!"

於是,成吉思汗一聲不響地拾起水杯,再從頭等著一滴滴的水。當水又接到七八分滿時,他悄悄取出尖刀,拿在手中,然後把杯子慢慢地移近嘴邊,老鷹再次向他飛來,成吉思汗迅速拔出尖刀,把鷹殺死了。

不過,由於他的注意力過分集中在殺死老鷹上麵,卻疏忽了手中的杯子,結果杯子掉進了山穀裏。於是,成吉思汗無法再接水喝了,不過他馬上想到:既然有水從山上滴下來,那麼上麵也許就有蓄水的地方,而且很可能是湖泊或山泉。於是他忍住口渴的煎熬,拚盡氣力向上爬。幾經辛苦後,他終於攀上了山頂,發現那裏果然有一個蓄水的池塘。

成吉思汗興奮極了,立即彎下身子想要喝個飽。忽然,他看見池邊有一條大毒蛇的屍體,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飛鷹救了我一命,正因它剛才屢屢打翻我的杯子,才使我沒有喝下被毒蛇汙染的水。"

成吉思汗明白自己做錯了,他帶著自責的心情,忍著口渴返回了帳篷。他對自己說;"從今以後,我絕不在生氣的時候做決定!"這一決心,使成吉思汗避免了很多錯事,給他的雄圖霸業帶來了莫大的幫助。

看來,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它是我們成功的前提,更是我們身心健康的保證。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不僅讓你重新獲得主導權,而且會使你發現,掌控自己的情緒以後,所有的難題都能夠輕鬆駕馭了!

總之,在生活中,每當你發脾氣、或在憤怒的情緒時,你應該分析所有使你憤怒的原因,然後避免使自己暴露於那些痛苦之下,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控製自己的情緒。

閃念58:別讓憤怒的火焰越燒越旺

憤怒是一種正常的情緒,通常它還是健康的。但是當它失控並且變得具有破壞性時,它能導致你在工作、人際交往甚至一切生活中出現問題。而且,它還會讓你感覺到你正被一種無法預見的、強大的情緒所控製。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有些人因為一些不足掛齒的小事而發怒,做出不該做的事,引起惡性鬥毆,甚至導致人命案子的發生,最後鋃鐺入獄,事後常常後悔不已。

史蒂芬是英國中部城鎮奧爾德姆的一名警察。一天晚上,他身著便裝來到市中心的一間食雜店門前。他準備到店裏買包香煙。這時,店門外一個流浪漢向他要煙抽。史蒂芬說他正要去買煙。流浪漢認為史蒂芬買了煙後會給他一支。

當史蒂芬從食雜店買完煙出來後,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漢再一次纏著他索要香煙。史蒂芬感到很反感,沒有不給他,於是兩人發生了口角。隨著互相謾罵和嘲諷的升級,兩人情緒逐漸激動。史蒂芬掏出了警官證和手銬,說:"如果你不放老實點,我就給你一些顏色看。"流浪漢反唇相譏:"你這個混蛋警察,你有什麼了不起的,看你能把我怎麼樣?"在言語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團。旁邊的人趕緊將兩人分開,勸他們不要為一支香煙而發那麼大火。

被勸開後的流浪漢罵罵咧咧地向附近一條小路走去,他邊走邊喊:"自以為是的臭警察,有本事你來抓我呀!"此時,失去理智、憤怒不已的史蒂芬拔出槍,衝過去,朝流浪漢連開四槍,那個流浪漢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殺人罪"對史蒂芬作出判決,他將服刑30年。

一個人死了,一個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煙,罪魁是失控的憤怒情緒。

可見,憤怒常常使人喪失理智,做出不計後果的言行,最終使自己深受其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當你被激怒時,千萬不要輕易發火。誰若輕易地做了怒氣的俘虜,誰的生活就會傾斜,誰就可能成為愚蠢與後悔的人。

下麵是消除憤怒情緒的一些具體方法:

(1)請可信賴的人幫助你。讓他們每當看見你動怒的時候,便提醒你。你接到信號之後,可以想想看你在幹什麼,然後努力推遲動怒。

(2)不要總是對別人抱有期望。隻要沒有這種期望,憤怒也就不複存在了。

(3)當你憤怒時,首先冷靜地思考,提醒自己:不能因為過去一直消極地看待事物,現在也必須如此,自我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4)主動控製。主要是用自己的道德修養、意誌修養緩解和降低憤怒的情緒。有人在要發泄怒氣時,心中默念"不要發火,息怒、息怒",會收到一定效果。

(5)當你想用憤怒情緒教訓人時,可以假裝動怒,提高嗓門或板起麵孔,但千萬不要真的動怒,不要以憤怒所帶來的生理與心理痛苦來折磨自己。

(6)當你要動怒時,花幾秒鍾冷靜地描述一下你的感覺和對方的感覺,以此來消氣。最初10秒鍾是至關重要的,假如你能夠熬過這10秒鍾,憤怒便會逐漸消失。

(7)當你發怒的時候,要時刻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權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行事,如果一味禁止別人這樣做,隻會加深你的憤怒。你要學會允許別人選擇其言行,就像你堅持自己的言行一樣。

(8)改變自己的心態。憤怒通常是虛榮心強、心胸狹窄、感情脆弱、盛氣淩人所致,對此,可以用疏導的方法將煩惱與怒氣導引到高層次,升華到積極的追求上,以此激勵起發奮的行動,達到轉化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日常工作中,一個人必須要提高自己控製憤怒情緒的能力,時刻提醒自己,有意識地控製自己情緒的波動。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指責別人,喜怒無常,改掉這些壞毛病,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容易接受別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隨和的人。隻有這樣,你才能深悟以"和"為本的做人之妙。

閃念59:嫉妒是害人害己的禍根

很久以前,有一個地方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湖水幹涸,地麵也幹得裂開了口子。

在這個地方的湖中住著一隻鱉。湖水幹涸以後,它為了生存,便想找一個有水源的地方生活。可是它爬的速度太慢了,隻怕自己爬不多遠就會連餓帶渴地死去。

有一天,從遠方飛來了一群天鵝,它們圍繞著以前有湖水的地方飛來飛去,尋找原來棲息過的湖泊。鱉見了,便歎了口氣說:"別找了,湖水早就幹了。"

天鵝們非常失望,隻好商量再飛到別的地方,去找有水的地方。

鱉聽了天鵝的話,心想:天鵝飛得快,一定好呢快就能找到水,不如求它們幫忙,把我也帶走。於是,鱉就去求領頭的天鵝。

天鵝答應帶鱉一起走。於是,它們輪流用嘴銜著鱉向遠方飛去。

天鵝飛了好遠的路。一天,它們經過一座城市的上空。那裏的人看到天上飛過一群潔白美麗的天鵝,都抬頭仰望,讚歎道:"多漂亮的天鵝啊!今生能看到如此聖潔的動物,真是幸福!"這個時候,也有人發現了天鵝嘴裏銜著的大鱉。看到了醜陋的鱉,人們放聲大笑:"哈哈!這隻醜陋的鱉怎麼會和天鵝在一起,原本在地上成長,現在也跑到天上去了。難道醜鱉也想變成天鵝,別做夢了,真是不自量力啊!"

大鱉看到人們誇讚天鵝而嘲笑自己,終於忍不住了。它破著嗓子大罵:"你們這群天鵝,到底比我好看多少?不過是有兩隻翅膀可以在天上飛罷了!有什麼了不起的。臭美!"天鵝一開始還忍耐著,後來看到醜鱉因為嫉妒心起,罵的越來越難聽,終於難以忍受。本來用嘴銜著它就夠累了,被它一罵,天鵝們相互使了一個眼色,把嘴巴張開,還在哇哇大罵的大鱉突然感到身體直線墜落,還沒有發覺是怎麼回事,已經掉到地上摔死了。

可憐又可悲的大鱉就這樣斷送了自己的性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於嫉妒造成的。自然界的動物尚且如此,更何況人呢?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產生了嫉妒情緒,那麼他就從此生活在陰暗的角落裏,不能在陽光下光明磊落地說和做,而是麵對別人的成功或優勢咬牙切齒,恨得心痛。一個人有了這種不健康的情感,就等於給自己的心靈播下了失敗的種子。

古往今來,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帝王將相,因嫉妒導致傷人害己、骨肉相殘、家破人亡甚至亡國喪權的事例不在少數。魏國有一名大將叫龐涓,他指揮魏軍打了不少勝仗,自以為是了不起的軍事家。可是他心裏明白,他的同學齊國人孫臏,本領比他強得多。據說孫臏是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的後代,隻有他知道祖傳的13篇兵法。

龐涓妒忌孫臏的才能,他居心不良,安排了一條陷害孫臏的詭計。他向魏惠王(魏國國君)舉薦孫臏,魏惠王很高興地派人請來孫臏,共議國事。孫臏的才華處處顯露出來以後,龐涓在魏惠王麵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謀反。魏惠王大怒要殺孫臏,龐涓又假意講情,結果孫臏被治了罪,剜掉了雙腿的膝蓋骨,成了殘廢。

後來孫臏知道了這是龐涓的詭計,一怒之下,燒掉了即將寫成的兵書,裝成瘋癲,麻痹龐涓,再設法逃脫虎口。

恰好齊國的一位使臣到魏國辦事,偷偷把孫臏藏在車內,混過了關卡,帶到齊國。

齊國國君十分敬重孫臏,想拜他為大將,孫臏極力推辭:"我是個受過刑的殘廢,如果當了大將,眾人會笑話的。"齊威王就讓他作軍師,行軍時坐在有篷帳的車裏,協助大將田忌作戰。

在孫臏的策劃下,齊軍連打勝仗。公元前342年,龐涓帶魏軍攻打燕國,田忌、孫臏率齊軍救燕。但孫臏指揮軍隊不去燕國,而直接攻打魏國。

龐涓得到情報,忙從燕國撤兵趕回魏國。路上龐涓觀察齊軍紮過營的地方:第一天的爐灶數,足夠10萬人吃飯用的;第二天的爐灶數,夠5萬人吃飯用的了;第三天的爐灶數,隻夠3萬人吃的了。龐涓放了心,笑著說:"我就知道齊兵都是膽小鬼,到魏國才3天,10萬大軍就逃散了一大半。"他下令急追齊軍。

魏軍一直追到馬陵(現河北省大名縣東南),天漸漸黑了,馬陵道在兩山之間,路很窄,兩旁都是深澗。這時,有士兵報告:"前麵山道都用木頭給堵住了。"龐涓急忙上前去看,果然如此,隻有一棵大樹沒被砍倒,大樹上還有一大片樹皮被砍掉了,上麵好像還寫著字。龐涓命人拿火把來,借火光一看,他大驚失色,原來上麵寫的是"龐涓死於此樹下",落款是"孫臏"。 龐涓想撤兵已來不及了。這時四麵殺聲震天,不知有多少支箭一齊射來,齊軍已把魏軍團團圍住了。龐涓身中數箭,他已無路可走,就在樹下自刎了。

原來孫臏使用誘兵之計,一路上造成齊軍逃散的假象。他料定了龐涓會在追到馬陵,早在此處設下了埋伏,他吩咐士兵:隻等樹下火光一起,就一齊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