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權臣,既然賈似道都可稱之為權臣了,那麼,仔細的想一想一個權臣難道一點兒過人之處都沒有麼?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賈似道這個權臣是必然是有過人之處,否則他也就不配做權臣了。
如果說,有人質疑我以上的推論,那麼這也無妨。因為,我還有一件事情可以證明賈似道絕對是有過人之處的證據。那便是孟珙臨死的時候,怎麼可能會推薦一個廢柴作為他的繼承人呢?
孟珙大家想必都對他有一定的了解,這個人被稱之為“機動防禦大師”,並且在南宋末年期間,曾以他一個人的力量節製了南宋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前線戰事。可謂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帥才。他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他的軍事眼光更是沒得可挑。
在當時,孟老爺子已經是快歸天的人,也就是早走一步晚走一步的事兒了。於是,他便舉薦賈似道作為京湖製置使,這官兒大概為當時一個軍區司令的級別。孟珙在快歸天的時候,能夠將這個職位給賈似道,讓他來繼承京湖防禦係統的衣缽,可見孟珙老爺子挺看好賈似道這個人的。
其實,話也說回來了,麵對如此重任誰又會認為孟老爺子是草率的將這個官位任命給賈似道呢?這完全是不成立的推理啊!所以說,孟珙沒有草率決策,賈似道也是有真才實學的好苗子。
再退一步說,如果,知道孟珙的人都會知道,他不是一個沒有大腦思考的人,更不是一個不長眼的人,畢竟他的事跡都擺在這兒了,他的水平、經驗都不足以讓他錯判這種頭等大事。
所以,我覺得如果孟珙最終的決策是把這項維持京湖一帶安危的重任,交給了一個整天遊手好閑騙吃騙喝的混子。那麼,我會很負責的認為這種說法是非常荒誕不經的說法,是沒有任何依據的說法。所以說,如果賈似道是個廢柴男人。那麼,我則認為孟珙當初就真沒有舉薦賈似道做京湖製置使的必要了。
但是,孟珙最終的決策確實是讓賈似道成為京湖防禦體製的繼承者,也算是他孟珙後繼有人了的見證。以上種種事件難道還不足以證明孟珙老爺子對賈似道這個人的看法麼?
再者說,如果說孟珙真是看走了眼,賈似道在他任製置使的期間,其大多數的時間都是醉臥青樓入楚館,那批判賈似道無能、無知、無用倒是也不足為怪。可是呢?事情似乎並不是想一些評論者想象的那樣完美。賈似道在繼承了孟珙老爺子的衣缽之後,他並沒有荒淫度日混吃等死,反而是發動軍民開墾荒地、並且屯田、修築城池防禦。
以上的種種事跡可都不是作假的,並且也得到了當時在位的宋理宗高度的讚許。如此一來,不論如何評價賈似道這個曆史人物,怎麼感覺他也不太過於廢柴吧?
說完軍事方麵賈似道的舉措,順便再說經濟方麵賈似道的策略。賈似道不是一個想讓大宋衰退的人,更不是想要企圖摧毀南宋的人。按照我的觀點賈似道是一個試圖挽救南宋的人。隻是一人之力顯得單薄而已。但這也不足以成為賈似道的罪責,反而是證明了賈似道曾經也試圖的努力過、奮鬥過的斑斑鐵證。
在經濟方麵賈似道推出了一種名為公田法的製度,在這種製度下,讓南宋經濟有所提高,限製了地主階級的利益。並且對南宋當時的財政有所幫助。
說白了,公田法就是給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來購買那些大地主在不動產中超額的土地,以租穀作軍餉並充實國庫。
客觀地說,賈似道的這種經濟方麵的舉措,還真不是當假的。可以肯定,賈似道在實行公田法製度的一些成功,當然如果當時南宋全部路一級的地方都實行公田法,那應該就更為完美了。
綜上所述,賈似道真是個可以被譽為整天騙吃騙喝的混子麼?這個問題我覺得已經沒必要繼續再說下去了,因為,如果賈似道他真是一個整天騙吃騙喝的混子,那麼,他是做不出這樣的好事兒來的。
也就是說,一個混子不會被一位功勳卓著的統帥選定為接班人,更不會在繼承接班人的位子之後開墾荒地、加固城池,更不會想出公田法來解南宋財政赤字的經濟危機。
故此,賈似道是不是個不學無術的混子,已經很明顯就能夠看出來了,多了我想也不必再說了。
賈似道這個人不會打仗,甚至於說賈似道他打仗很不靠譜?這個觀點似乎很早就有了,反正由於上麵一些種種認知。什麼無知、什麼無能、什麼無用、什麼大奸臣之類的評價冠以賈似道身上。
那麼,想來說賈似道打仗不靠譜也不算是很奇怪的事兒。因為,對他的認知很多人都出自蒙元包裝下的曆史甚至於網絡的一些歪曲曆史的文章。所以,我也就順道在此繼續澄清一下賈似道這個打仗不靠譜的事兒。
賈似道打仗不靠譜?我覺得這個問題有待好好說道說道,很多人認為賈似道打仗超垃圾,並且也認為賈似道根本不是打仗那塊材料。
如果說,很多人說孟珙就算判定賈似道鞏固城池、開墾荒地是有眼光的,但是孟珙老爺子絕對不會想到賈似道他打起仗來也是個貪生怕死之輩。所以說,對於賈似道在打仗時的貪生怕死的事兒也是孟老爺子始料未及的一件事兒!
如果說,有些人非要拿賈似道打仗這件事兒來說孟珙老爺子是主觀判斷錯誤的話。那麼,我還有一個方式可以證明賈似道打仗並不是不靠譜,反而在我看來他的戰績十分可觀。因為,評價賈似道在戰場的人並不是宋人,而是蒙古人。我覺得作為敵人的蒙古人,他們的評價應該是對賈似道打仗其才能最為靠譜的評價,這個應該不會有人出麵去質疑了吧?
所幸的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忽必烈這個叱詫風雲的元朝開國皇帝,曾經就與賈似道過過招。也順便帶出來了對賈似道他的一段極高的評價,可以證明賈似道對行軍打仗方麵的軍事才能。
在《元史》之中,忽必烈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這段話也可以算是對賈似道的一番評價,其評價如下:“上曰:‘彼守城者隻一士人賈製置,汝十萬眾不能勝,殺人數月不能拔,汝輩之罪也。’”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忽必烈的意思就是說宋軍的城裏麵隻有個姓賈的置帥,這裏置帥的意思便是對製置使的稱呼。你帶領十萬眾不能勝,打了數個月也沒拔下這座城池,你們的罪過啊!
好在有元史的這段忽必烈給賈似道的評價,不然的話估摸著說什麼也不會有人相信賈似道的軍事才能。也就是說恰巧是因為有了這條忽必烈對賈似道的評價,才得以讓賈似道在打仗方麵不至於被猜測成為一個貪生怕死之輩。
那麼,忽必烈對賈似道的這段評價證明什麼?我覺得這段評價非常重要,也同樣是給了賈似道的一顆救命稻草,讓賈似道終於可以鹹魚翻身了。這段評價證明了賈似道不僅打仗方麵不是廢柴,而且還算是比較強悍的將領。
如此一來,那些曾經說賈似道打仗不靠譜的言論也就不攻自破了。當然,在曆史麵前人人是平等的,不得不說賈似道在南宋末年的時候,還真是有很多真才實學的。否則,就如同剛才說的一樣,你要才學沒才學,要眼光沒眼光,要知識沒知識,要什麼就沒什麼。那麼,這權臣二字還配讓你做麼?事實上也是如此,一個沒有辦事能力的人,又怎麼可以配上權臣之名呢?
再說一下,部分人不太了解的鄂州之戰,這一戰很多人都是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搞得賈似道的那些表現真的跟膽小怕事一樣。實際上賈似道他的表現真的是極為膽小怕事麼?我看不見得,反而感覺到他的表現很英勇。
當然,這種說法肯定會讓很多人不屑一顧,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再說什麼也沒有用。我不相信被包裝過的曆史,隻相信事實而已。
所以說,在我看來說賈似道在鄂州之戰中表現的極為不光彩,如果有這個論調,我到覺得有必要好好說道說道。
可以說,賈似道在鄂州之戰中,很多人認為他表現的鼠目寸光。而且,一點兒也沒有做大帥的資格。
其實,我認為不然,賈似道在鄂州之戰中,他表現的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的。在此戰中賈似道就接到了宋理宗的命令,宋理宗的意思是要求賈似道從鄂州移師到黃州。
這條路可不是說走就能走的,並不是什麼太平路。黃州的位置從地圖上看是在鄂州東邊的長江北岸之處,然而此地便是多條重要道路會合的地方。
故此,我不敢說賈似道這一回去了就是有去無回,但是也敢保證他這一趟還是具有相當的危險。這時候,就應該說是賈似道表現的時候了。也是讓一些對賈似道評價偏頗的人一次改觀的機會。
當時,究竟賈似道是如何表現的呢?其實,當賈似道接到宋理宗的命令後,完全可以選擇待命或者臨陣退縮,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待命是不會給殺頭的,也不會治罪。因為,賈似道可以謊稱,前線軍情緊急,不宜輕舉妄動之類的說詞去忽悠宋理宗。但是,賈似道的舉動確實驚人的讓人非常難以置信。
宋理宗發令一下達到賈似道這邊的時候,賈似道他對宋理宗的命令確實沒啥說的,的的確確的做到了毫無二話。他究竟有沒有暗罵理宗這家夥太沒人性,這已經是無從考證了。但是,賈似道確實是率領七百騎兵繞道駐紮到黃州去了。
由此可見,也可以證明賈似道並不是大奸臣,如果真是個大奸臣,在存亡之際他完全可以選擇明哲保身,又何必去親率精騎與蒙元大軍做一次賭注呢?誰也不敢保證當時繞道黃州就是平安大道。所以,從此點看來他還是聽令行事,並且忠於自己的國家、民族以及君主的臣子。
話說還頭,賈似道親率七百騎兵這麼一突擊,如此一來,那軍前的緊張氛圍很明顯的就消散了不少。試想,現在的黃州已經是駐紮了宋軍,雖然兵力不會特別多,但是已經可以威脅到了蒙元軍隊的安全。
為什麼呢?這原因很簡單。因為,蒙元軍隊的後路正是黃州之地。故此,賈似道親率七百名騎兵繞到蒙元軍隊後方駐紮,這不誠心給忽必烈找罪受麼?
忽必烈,這個人也不是沒腦子,看到這種陣勢,他首先想到的便是退兵。因為,局勢很令人捉摸不透,他不知道黃州究竟有多少宋軍的兵力,縱使再少在夾擊之下也夠忽必烈喝上一壺的。
所以,忽必烈他也很明智,名優選擇硬碰硬,來一場浴血奮戰,殺出蒙古人的威猛來。讓漢人體驗一下馬背上的民族有多麼彪悍。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去做,反而是選擇了就此退兵,並且以結束鄂州之戰的方式宣告了此戰宋元之間的落幕。
其實,鄂州之戰之所以讓忽必烈鬱悶了,也可以說就是因為賈似道的這種膽識,以至於讓忽必烈退無可退,最終決定退兵來結束這場鄂州之戰。
這樣的結局其實也未嚐不是一種好的結局。因為,由此可判斷出賈似道打仗方麵還是有造詣的,孟珙老爺子當年選他做京湖的製置使也不是沒有道理。
此戰之中,他在接到宋理宗發來命令以後,就二話不說親率七百騎兵繞道到黃州,得以逼迫忽必烈就範。從來也不難看出賈似道在對宋理宗,或者說乃至整個乃是都是忠心不二的。我很難以想象,如果不是這種忠於國家、君主的思想,誰會顯得沒事兒幹,吃飽了撐的帶著七百多騎兵去突圍蒙元的包圍,從而繞道黃州來逼迫蒙元鐵騎退兵呢?
我覺得,當時賈似道想必也是抱著此去一死的打算吧。不要太迷戀賈似道,賈似道並不是個神。所以,宋理宗讓他著手前往黃州一時,也是他始料未及的。合著不可能是賈似道未卜先知,來個銅錢卦自己給自己斷個吉凶在去繞道黃州去迫使蒙元退兵吧?這個說法當然不能夠成立。那麼,即是如此還剩了哪些可能呢?
在我看來也隻有一種可能了。那便是,賈似道在行軍打仗方麵也是絕不含糊的主兒,說賈似道打仗膽小如鼠者,我覺得應該好好的辨析一下史料,之後再去評價賈似道這個曆史人物才對。
之後我要提的一件事兒就是,在很多宣傳賈似道這個曆史人物的時候,不論是小說中或者是一些曆史隨筆中,大多數人都有對賈似道在鄂州與蒙元和議之事感到非常不滿,說啥的都有。總之,意思大概就是賈似道在鄂州之戰中,並沒有出色而又神勇的抗元,反而是委曲求全的與忽必烈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鄂州和議。
賈似道真的簽訂了鄂州和議了麼?下麵我覺得咱們不妨就傳說中的鄂州和議一事做一下分析,看看這個賈似道究竟有沒有去與蒙元和議的必要。
眾所周知,不論是武俠小說裏麵,還是以往的一些傳統觀點。賈似道在鄂州之戰中,就是一個膽小如鼠並且還私下與蒙元老大忽必烈簽訂鄂州和議的鼠輩!好像,賈似道就無能到與白癡一樣。其內容大概就是,賈似道準備以金錢來收買忽必烈,順便讓忽必烈以後別來騷擾南宋,這個私密的和議地球人當然也就全知道了。
然而,對這個所謂的鄂州和議的真實性,我覺得還是有待商榷的。當然,我是從來不反對批判賈似道的,因為賈似道並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如果連賈似道值得批判的地方都找不到,那麼,這樣批判賈似道豈不成了盲人摸象?
所以,對於賈似道的解讀,還需要一步一步的分析,不可盲從的認為賈似道就真的選擇了與忽必烈和議,這樣的認知是不明智的,更是毫無意義的。
那麼,現在我們要麵對的關鍵問題就是,這一次所謂的鄂州和議究竟有沒有發生過?如果說,鄂州和議真的存在過。那麼,賈似道的所謂的哪些神勇皆會被推翻。如果說,鄂州和議不存在。那麼,就能說明賈似道並非是一個啥也不會的無能之輩。所以說,鄂州和議是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它對於賈似道來說,基本上可以說是天堂與地獄一步之間的事兒。
那麼,我們便來分析一下,曆史上是否會存在著鄂州和議這麼一碼事。很不幸的是,有很多史料都有證明賈似道確實私密與忽必烈和談,並且要賄賂忽必烈叫他不要來騷擾南宋的這回事兒。下麵我就羅列一下幾本史料,在這幾本史料中都有鄂州和議的記載。比如說《錢塘遺事》、《宋季三朝政要》、《宋史全文》均有記載,這似乎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