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翁同?樣肜詈枵? 一紙彈劾惹的禍(1 / 1)

第二十三章 翁同龢與李鴻章 一紙彈劾惹的禍

翁同龢的哥哥翁同龢失守城池,李鴻章的一紙彈劾書讓他差點送了命。翁同龢與李鴻章兩人的恩怨由此產生。

1.失守城池的翁同龢

太平天國後期,清政府動用大部分的軍事力量來剿殺太平軍,而對皖北的撚軍卻沒有盡力鎮壓,使得撚軍和太平軍聯合起來,攻擊了定遠縣城。而鎮守該縣城的正是翁同龢的哥哥、安徽巡撫翁同龢。

翁同龢在中國近代曆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人物,他出身於官宦之家,熟讀"四書"、"五經"。他在23歲時中舉,27歲進士及第,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他的父親翁心存,鹹豐朝曾經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後來授讀同治帝。他的長兄同書、次兄同爵,都做到了一省的巡撫。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翁同龢接替父業,入值弘德殿,成為了同治的帝師,前後教讀了九年。同治帝駕崩之後,光緒皇帝繼位,慈禧又命翁同龢入值毓慶宮,教授光緒讀書識字。兩朝的帝師,翁同龢享受了特殊的榮譽。

翁同龢中狀元後,曆任刑部、工部、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兩度入軍機,兼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會典館正總裁、國史館副總裁等職。著名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件真相,就是經過翁同龢之手查明,得以平反冤案的。他"立朝數十年,矢誠矢敬,有古大臣風",被視為國家的棟梁。

他的哥哥翁同龢,字藥房,道光二十年考中進士,選庶吉士,被授予編修。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他奉命趕赴江南,幫助欽差大臣琦善處理軍事事宜。後來,他被擢升為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少詹事。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翁同龢被授予安徽巡撫。

廬州被攻陷之後,太平軍和撚軍聯合在一起,對清軍構成了很嚴重的威脅。朝廷命令翁同龢幫辦欽差大臣勝保處理軍務,節製安徽境內的各軍。

太平軍和撚軍來攻,坐鎮定遠縣城的翁同龢無力抵禦,被迫來到了壽州。定遠失守,翁同龢有失地之責,李鴻章命令他戴罪立功。

2.父死兄徙

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壽州城被太平軍英王陳玉成攻破,多虧了當地團練的全力抵禦,太平軍才最終離去。然而,城內團練首領孫家泰、蒙時中、徐立壯等人和城外的團練首領苗沛霖互相仇殺,苗沛霖因此叛變,糾集眾人圍攻壽州,縱兵侵擾四境。

清政府認為苗沛霖的部隊一向都是勁旅,如今反叛朝廷,它的危害比太平軍以及撚軍還要嚴重,因此密令翁同龢妥善解決此事,避免事態擴大而難以收拾。

翁同龢得知前任安徽按察使張學醇與苗沛霖相熟,於是請他前去勸降。苗沛霖起初答應歸降朝廷,還提出兩點要求:一是朝廷應當赦免自己的罪行;二是殺死孫家泰、蒙時中,並將首級交給他祭靈以雪恥,翁同龢答應了苗沛霖的條件,孫家泰聽說後自殺,蒙時中則被翁同龢殺了。兩人的首級交給了苗沛霖。沒想到,這不過是苗沛霖借刀殺人的借口而已,他其實根本沒有投降的心思,首級交給他以後,他仍然擁兵自重。

此時,曾國藩正全麵負責剿殺太平軍,見狀忍無可忍,便命李鴻章寫了一封彈劾的奏章,上疏皇帝。奏章上的劾詞措詞激烈,雖然翁家有很高的名望與地位,但是皇帝以及太後也無法為之說情。

最後,朝廷判了翁同龢斬刑。翁父聽到後,竟然氣急身亡。鑒於這種情況,皇帝和太後以顧念師傅的名義,改判翁同龢充軍新疆。

李鴻章執筆的這紙彈劾書使得翁同龢父死兄徙,二人從此結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