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布朗城堡(2 / 3)

王子伸手用力抓住那好似要以十字架威脅他的手腕。

"褻瀆上帝!"僧侶長尖叫道,"不要背棄上帝!不要--"他的話融化在痛苦的叫聲中。因為他的胳臂快被扭斷了。

德古拉的聲音大而清楚:"我背棄上帝--還有你們這些靠他吃飯的偽善者。如果我的愛人必須在地獄中焚燒--那麼我也會的!"一刹那,僧侶長的一根臂骨在強力的扭曲下發出"啪"的斷裂聲,神父隨即跪倒在地,發出苦痛的慘叫聲,而他手中的小十字架也掉落在滿是水漬的地板上。

十字架淹沒在鮮血和汙水中,竟是如此諷刺的一幅畫麵。

德古拉好似已將他遺忘,吼道:"既然上帝不肯教贖她,為了報仇,我便將自己交給黑暗的力量!"他伸開雙臂,聲若洪鍾:"讓死亡成為我的生命!"旁觀的僧侶們又發出一聲恐懼的呻吟。小教堂裏陷入緊急的警戒狀態,僧侶們爭相奪門而出。

德古拉拔出劍,轉身直衝向祭壇上方的大型木十字架。在忿怒中,他以全身的力量將劍刺進了十字架的正中央。十字架在這猛烈的衝擊下震動了。假若十字架上釘了任何人的話,這一劍所刺之處正好是在心髒附近。

先是一聲驚叫,接著是另一個,然後又是一個,十字架的傷口滲出了血。

小教堂現在滿是驚叫的人們。在眾人競相逃走的紛亂中,蠟燭和雕像一個接一個被撞倒了,有些人甚至在忙亂中踩到了死者的軀體,事後許多人說他們看到基督的血流到地板上與她的血混在一起了。

因悲痛與氣憤而失去理智的王子,已衝過神殿,衝向放有聖體的大禮拜堂。他伸手抓起金聖杯,將杯中所盛的聖液隨意潑棄。

然後,他又衝回伊麗莎白身邊,彎身用聖杯在最深的一灘聖血水中舀出半杯血水,再將杯子高高舉起。

"'血就是生命!'"德古拉王子一飲而盡。

喝下那液體後,他已奄奄一息。

他的奄奄一息,卻無止盡地持續,持續,遍布他漫長的餘生。

孤寂四百年:隻因陷入永恒的絕望之愛四百年的遊移,因為我不再需要靈魂,我隻與風雨雷電共生。上帝的信仰是他給人的迷眼,我,隻是強大而永生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

世上總有些東西,是忘不了的。無論你是人還是魔鬼,無論是否經過了四百年。

閉上眼睛,我輕輕漂蕩著,享受著沁人的花香,呤聽你動人的笑聲。耳邊輕輕吹過的微風會把你的羅裙微微帶起,我不懷好意的笑著向你看去,你會紅著臉過來輕輕捶打我。那是四百年前了,那時的我應該還是會笑的,是用心在笑,因為那時我總能聽的到你的笑聲,因為那時你總在我懷裏,因為那時我總能感受到你的溫暖,因為那時--你還活著。

那時,我是德古拉王子,我,就是跳動的陽光,血液在我身體裏溫暖而又安靜的流動,我想我會就這樣看著你,安靜而幸福的死去。

但上帝給我開了個大玩笑,你以為我已經為了聖戰而死亡,自殺了。為主而戰卻被主欺騙,我的愛人隻能冰冷地躺在我懷裏,任我呼號。我隻能選擇背叛,我不再屬於世俗的輪回。我將屬於魔鬼,我將成為冰冷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

你看,我可以把影子留在原地,而肉身騰挪;你看,我可以呼風喚雨;你看,我有無窮的力量,可以把人碎屍萬段。最重要的是我變的嗜血,讓人也成為吸血鬼,跟隨我走向地獄,向魔鬼奉獻靈魂而獲得永生。我已經獲得永生的力量,我也可以讓人獲得永生!我的愛人啊,四百年了,我終於等到了四百年後的相遇,我要帶你遠離那個欺騙過我們的上帝,我要讓你獲得永生。

倫敦,我們終於相遇了。

我仍然要化身為王子,以使你看不到我的冰冷與邪惡。雖然你可能並不知道四百年前你的故事,但我知道你的確感受到了我的存在,似夢非夢,似曾相識。

我的愛人,四百年了,我終於又一次感覺到了你的溫暖你的心跳。給我吧,我將把你帶向永生......你的淚居然變成了鑽石,那些石頭在魔鬼的世界裏是毫無意義的,但在人世那是純潔和高貴。

我知道了,我將無法實踐四百年前的諾言,四百年裏我是邪惡的魔鬼,但我總能感覺到你的存在,你在我心裏總會激起絲絲的溫暖,絲絲的安詳。因此,做為魔鬼的遊移,我隱隱感到了一絲倦意,麵對鏡子我雖然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但我卻可以感到邪惡和恐懼。你是那麼美好,無法想象可以與鏡中的魔鬼共生。愛人啊,我雖可以讓你永生,但我怎麼忍心把你引向那萬劫不複的地獄。

我失敗了,作為魔鬼的複仇我失敗了。躺在古堡裏,我奄奄一息,但你在我身邊,你已經接受你的心的指引,你已經知道眼前的吸血鬼就是你四百年前的王子。我是多麼幸福啊,我再次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我看到了我真正的宿命。

因為我曾經用全部的心去愛過一個人,因為注定生命中我會用我全部的心去愛一個人,而四百年後那個人重生為你。我很幸福,你知道嗎?你知道嗎?我多少次在夢裏看到你,抱著你,吻著你.......輕輕地撫著你的臉,我真的又可以用心地笑了,雖然現在我很疼,但我又找到了你又找到了自己。

快呀,我的愛人,快用劍刺進我的心髒,我要象貴族那樣死去,那樣我就可以重回上帝的懷抱,得到新生。我願意再用四百年,再和你相遇。那時我將不再可以永生,但我可以真實的感受到你的溫暖,就在我懷裏,抱著你,抱著你,微笑著看你,輕輕的吻你,就象四百年前。親愛的,你看到我在笑嗎?是用心在笑的,四百年裏快要忘卻的感覺,是多麼幸福啊!輕輕地撫摸我吧,我不再是冰冷的吸血鬼了,我用心溫暖了自己。看呀,天堂的光在我的頭頂,我就要走了,可以吻我嗎?你的唇印會印在我心裏,四百年不變,我會回來的。我還會找到你。

1862年2月,著名的羅馬尼亞遺跡特蘭斯瓦尼亞城堡中,當地膽大的牧羊人們於幾月前潛入其中,在古堡頂端的塔樓裏發現了一具被銀劍刺穿心髒的無名男子的屍體。他為什麼會被銀劍刺穿心髒呢?為何這名男子的臉上會浮現那麼幸福安詳的笑容呢?這一切都無從得知了。當地政府為這名英俊的無名男子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為了什麼?隻有當你真正看到他的英俊、幸福、安詳時,沒有人會不同意讓這名男子安眠的。

四百年的等待,四百年的輪回,吸血鬼的重生,幻滅。

背叛了自己的信仰,隻為了等待自己心愛的人。

下地獄又何妨?四百年的煉獄又有何妨?出賣了自己的靈魂,背叛了自己的信仰,隻是為了得到一些曾經期盼,卻永遠得不到的東西。人們隻是見到了他們的強大,見到了他們的嗜血成性,卻不知在那不死之身的背後,是一顆極為脆弱的心。

隻是,為了,單單是為了一種想要得到卻永遠得不到的東西在抗爭,在殺戮。

要求隻是那麼一點點。

隻是期待愛和被愛。

上帝就是這樣。他不懂愛,他隻是按照他自己的意願去安排眾生。

於是,他結識了魔鬼。魔鬼給了他希望。他也會效忠於魔鬼,為了魔鬼去殺戮,無休止地屠戮。信仰裏沒有了光明,沒有了自由。黑暗裏隻有血在流,隻有哀號與掙紮。

他不會在乎,也不懂憐憫。

因為他知道多一點兒死亡的血,距離他的愛就會近一些。

緊握住那一絲絲希望,拋卻可恥的懷念,讓美麗的血花綻放。

惡魔之子:曆史上的德古拉王子《德古拉》一書中的主角德古拉,在曆史上是真有其人,他的全名是弗拉德·則別斯·塔古拉(Vlad TepesDracula),是羅馬尼亞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1431年,他生於瓦拉其亞的錫吉什瓦拉城(Sighisoara)。其父弗拉德·塔古勒(VladDracul)當時被納為"龍騎士"組織的成員,受羅馬尼亞地區希其蒙(Sigisuund)國王任命為川索凡尼亞的總督軍。據羅馬尼亞語來分析,"塔古勒"來自"龍"的意思,表示被納入龍騎士的尊榮,"德古拉"則是"龍之子"。後來羅馬尼亞人將此字與"惡魔"做連結,是受當時在羅馬尼亞境內的德國南部薩克森人用語音。這些薩克森人到羅馬尼亞境內避荒,行為不檢,被德古拉施以極嚴厲的刑罰,故私下都如此稱呼。當時龍騎士組織具有神聖的地位,由今德國境內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所創,目的在效忠教庭,使天主教徒免於土耳其的迫害。德古拉因其父的驍勇善戰而獲此名號,亦因此成為為多瑙河畔瓦拉其亞(Walachia)公國的公爵弗拉德四世(VladIV)。

據史書記載,1442年間弗拉德與其年幼的弟弟因政治因素被送往奧斯曼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作為人質,足足待了六年。這段期間內,不僅是周遭充滿敵意的環境,還相繼傳來其父與兄長被叛變貴族暗殺的消息。17歲時,他在土耳其蘇丹的支持下,率軍打回瓦拉其亞並奪回政權。上台之後他第一件事便是整肅異己,手段苛酷,又用各種嚴刑峻法對待罪犯整飭國家,最有名的就是穿刺刑。弗拉德習慣把犯人毫不留情地釘死在削尖的木樁上,而且他頻繁用刑,不管是抓到的外國間諜、戰俘,還是國內的竊賊、貪官,就是教士背後說人壞話也要受嚴刑。這難免得罪相當多人。可正是這些嚴刑酷罰將當時的羅馬尼亞變成了一個團結、強大的國家。

接著,他與外國結盟,通過征戰消滅了反對派以鞏固自己的統治,並恢複了因連年戰爭而破壞的社會秩序。他還一直致力於發展國家經濟,鼓勵同西歐國家貿易。弗拉德還整頓了軍隊,增強了瓦拉其亞的軍事實力。

可惜好景不長,1462年弗拉德戰死,年僅31歲。

因為不斷的戰爭和嚴酷的社會環境,弗拉德的出色功績和成就很快被埋沒,但人們卻記住了他的木樁刑,記住了他的嚴刑酷罰,在人們眼中,弗拉德的形象變成了一個白天睡在棺材裏,晚上出來活動,專咬人的脖子的吸血鬼,他居住的布朗城堡也就變成了吸血鬼的老巢。

據說,在弗拉德統治時期,為了使人們全都走城堡下的大路以便收稅,城堡裏駐紮的兵丁每天早上、傍晚出動兩次,前往附近能翻越的地方巡邏。如果不是當地人,隻要讓巡邏隊抓住就免不了受到嚴懲,這其中當然免不了有許多冤死鬼,所以幾百年過去了,這個城堡仍然被恐怖的鬼魂傳說所籠罩。

弗拉德曾在多瑙河畔多次打敗數倍於羅馬尼亞軍團的土耳其大軍,解救自己的國家,成為羅馬尼亞的民族英雄。在與人交戰的時候,善用奇襲戰法、徹底的殺戮和掠奪。

真正令土耳其人感到恐懼的是1462年的戰役,此戰中弗拉德被盟友背叛退逃至首府。當土耳其大軍追抵城下時,赫然見到開戰時被俘虜的兩萬多名士兵都被剝光了衣服示眾,並被活活地穿插於長達一千米的木樁上環繞著城池。從嘴部或臀部刺進的棒子四處林立,烏鴉和禿鷹不斷的啄食這些死屍,使周圍彌漫著濃烈的腐臭味。仍然向前直進的土耳其軍隊,目睹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莫不為之心膽俱裂,了無戰鬥意誌隻得撤離。對於在弗拉德公爵麵前不願脫帽的土耳其使者,弗拉德命令道:"既然不願脫帽,那就讓他永遠脫不下來。"於是,這名使者自頭上帽頂處被打入鐵釘。

諸如此類的故事,弗拉德阻退了強大的土耳其軍隊使得諸基督教國家免於回教國家的侵略。同時德古拉公爵見血發狂之名不脛而走,因此"吸血鬼"的稱號傳遍歐洲。他最後死於布加勒斯特近郊戰場,1476年冬,以己身微小軍力在無外援之情形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土耳其軍隊後來將德古拉的屍體四分五裂,首級被遠送至君士坦丁堡。在羅馬尼亞境內的斯那可夫修道院中所供奉的隻是德古拉的靈魂。它守護著羅馬尼亞。

弗拉德的暴虐行為,替當時的許多編年史家增加豐富的素材,把他寫成一個傳奇人物。現在,他的名字已與吸血鬼分不開了。

今天,布朗城堡已經被改造成了曆史、藝術博物館,各個時期的東西都有。武器陳列室裏擺著各種武器,有古代的長矛、羅馬尼亞盔甲、不同時代的火槍,還有日本的長刀,使人不禁聯想起城堡經曆過的風風雨雨。雖然沒有想象中成堆的雞毛鴨血,但這個戒備森嚴的城堡本身還真有一種神秘而慘烈的味道。

城堡門口有小商販兜售有關吸血鬼的資料和紀念品,城堡管理處立在大門口的告示牌:不許在夜間進入城堡。

布朗城堡已經和吸血鬼的故事緊緊聯係在一起,為人們帶來豐富的想象空間。

倫敦塔灰白色的磚牆,圓弧形的窗扇,典雅而又大氣,這就是著名的倫敦塔,一座英式風格的塔形古堡。這裏雖為皇室住所,卻漸漸演變為關押、拷問、處刑的監獄,發生在這裏的血腥故事數不勝數。

倫敦塔,英國著名古跡,位於倫敦泰晤士河北岸、倫敦塔橋附近。1066年聖誕節後,威廉一世為保衛和控製倫敦城開始營建。後來,曆代王朝又修建了一些建築物,使倫敦塔既有堅固的兵營要塞,又有富麗堂皇的宮殿,還有天文台、教堂、監獄等建築。整個建築群反映了英國不同朝代的建築風格。

倫敦塔,官方名稱是"女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倫敦塔的曆史已近千年,它的作用卻不斷地在變化:城堡、王宮、寶庫、火藥庫、鑄幣廠、監獄、動物園直到現在倫敦觀光區。

倫敦塔是一組塔群,其中心是一座諾曼式建築的白塔,這是塔內最古老的建築,也稱為大塔和中央要塞,高三層,在其上端建有塔樓,除東北角塔樓為圖形外,其他三個塔群都是方形。白塔高90英尺,牆的根基部分厚15英尺,上部厚11英尺。白塔的四周有內外四層的多座防禦性建築,作為內層防禦性的是13個塔,以威克菲塔、白塔和比徹姆塔最為有名。作為一外層防禦的有中塔、井塔等6個塔和2個棱堡,在最外層的四周還有護城壕作為監獄,這裏關押過英國曆史上不少王公貴族和政界名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的副手魯道夫赫斯也曾通過護城壕聖托馬塔下的叛徒門進入倫敦塔而被監於此。白塔內的聖約翰教堂是現存教堂中最為古老的一座,整個教堂按典型諾曼式結構修築,顯得宏偉肅穆。

倫敦塔本來是為控製整個倫敦城而建,占地18英畝,因為經過兩代君主的擴建和整修,所以它也反映著英國不同時代的不同風格。可以講,這座倫敦塔是英國各個時代智慧的結晶,這裏作過堡壘,王宮,監獄,皇家鑄幣廠和倫敦檔案館。現在它似乎完成了他的曆史使命,而作為一個王冠、王袍、兵器和盔甲的陳列館。最有名的是塔內的皇家珍寶館,主要展出17世紀以來君主的鑲滿寶石的皇冠、王權球、權杖等國寶,兵器館展出了曆代皇族所使用的各種武器,盔甲和戰袍等。

塔形古堡:從皇室住所到殘酷監獄倫敦塔是不列顛群島最受歡迎的曆史景點,到英國旅行,聞名遐邇的倫敦塔是遊人必到之處。它緊靠泰晤士河北岸的塔橋附近,是一座具有九百多年曆史的諾曼底式的城堡建築。每年接待250萬參觀者。

倫敦塔是由威廉一世為鎮壓當地人和保衛倫敦城,於1087年開始動工興建的,曆時20年,堪稱英國中世紀的經典城堡。

在1078年,征服者威廉命令人建造白塔以保衛諾曼人免受那些住在倫敦市的人的襲擊,並保衛倫敦免受其他人的攻擊。較早時的要塞都是用木建造的,不過,威廉命令他的下屬用他從法國運回來的大石來重建那座塔。獅心王理查修建了圍繞城牆的護城河,並把泰晤士河水引入。護城河的修建一直不太成功,隻到亨利三世引用了一種荷蘭護城河修建技術。後來護城河水於1830年被抽幹,在河底的廢物中發現了人類骨骸。

13世紀時,後人在其外圍增建了13座塔樓,形成一圈環拱的衛城,使倫敦塔既是一座堅固的兵營城堡,又是富麗堂皇的宮殿,裏麵還有天文台、監獄、教堂、刑場、動物園、小碼頭等小建築。

在倫敦塔,最有吸引力的是珍寶館,有全套的禦用珍寶在那裏展出。1994年3月,位於滑鐵盧區底層的一個全新的珍寶館由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宣布開放。珠寶陳列在一係列展室的明亮的玻璃櫃中,參觀者則在自動通道上緩緩通過。設於玻璃櫃上方的巨大的屏幕顯示出這些珠寶的曆史全景,以及它們在加冕典禮中的作用。

加冕儀式要追溯到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時代,參觀者所看到的伊麗莎白女王加冕禮上的珠寶則來自1660年或晚些時候查理二世複辟時期。1650年克倫威爾短命政體中的清教徒們由於蔑視君主那些閃閃發光的飾品而賣掉了中世紀的禦寶。有一些幸存下來,最終回到了王室的藏品中。

順序展現在參觀者麵前的有:王室權杖、號角和禦劍;大主教贈送給君主的飾有珠寶的佩劍;王室寶器中最古老的物品,君主用來塗聖油的中世紀金質聖油瓶和油匙;加冕長袍;王冠、節杖和頂上有十字架的圓球,其中有愛德華為查理二世製作的金王冠,在授權儀式上仍然使用;覆滿貴重寶石的專為維多利亞女王製作的禦室王冠,在召開議會等場合佩戴。

王冠下層的十字架上還有黑王子的大紅寶石。黑王子喜愛亨利五世在1415年阿金庫爾戰役中所戴的頭盔,以及斯圖亞特王室的藍寶石,頂端的十字架上則閃耀著據說來自懺悔者愛德華本人戒指上的藍寶石。在王室的節杖上,世界上最大的鑽石"非洲之星"在閃閃發光。

緊鄰珍寶館的是宏偉的白塔,最初由征服者威廉在11世紀末建造。這位在黑斯廷斯大敗撒克遜國王哈羅德的諾曼底國王在全英格蘭修築了堅固的城堡以鞏固他的勝利。他為倫敦選的地址是在泰晤河岸的前羅馬人營地。

1078年,他將建築工程委托給羅切斯特主教貢多爾夫,這一工程被威廉·菲茨斯蒂芬在他寫於12世紀的《編年史》中描繪為"十分偉大而堅固的馬拉丁塔"。同木製的撒克遜建築不同,倫敦塔用肯特石灰岩建成,用來自卡昂的白色花崗岩修琢。

白色的倫敦塔的四角建有錐形塔樓,它仍然俯視著四周。附屬結構的修建持續了幾個世紀,最終包括了內場的13個塔和外場的6個塔和棱堡。

白塔是倫敦塔中最古老的建築,威廉一世於1078年開始營建,1097年威廉二世時建成。因其是用乳白色的石塊建成,史稱白塔。白塔係主人居住與守備部隊進駐之所,最為堅固,在某種程度上象征著征服者威廉日益鞏固和擴大的權力。

12~13世紀,該塔又進行了擴建,以白塔為中心,四周建內外兩層城牆,設多座防禦性建築。內城牆有13座塔,建成於亨利三世時期,以威克非塔、血塔、比徹姆塔最為著名。

血塔建於1225年,原稱花園塔,因發生過悲慘事件,16世紀末改稱血塔。外城牆有中塔、井塔、聖托馬斯塔等6座塔和兩座棱堡,完成於愛德華一世時期,大部分是圓筒形,最外層有護城壕。自1140年起,該塔就成為英國國王的重要宮殿之一。詹姆士一世是最後一位住在該處的國王。白塔內的聖約翰教堂是倫敦現存最古老的教堂,也屬諾曼底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