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楊先生對天地生人的目的有一番有趣的討論。她的結論是:這個目的絕不是人所創造的文明,而是堪稱萬物之靈的人本身。天地生人,著重的是人身上的“靈”,目的當然就是要讓這個“靈”獲勝了。天地生人的目的又決定了人生的目的。唯有人能夠遵循“靈性良心”的要求修煉自己,使自己趨於完善。不妨說,人生的使命就是用“靈”引導“魂”,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靈魂”。用這個標準衡量,楊先生對人類的進步提出了質疑:幾千年過去了,世道人心進步了嗎?現代書籍浩如煙海,文化普及,各專業的研究務求精密,皆遠勝於古人,但是對真理的認識突破了多少呢?如此等等。一句話,文明是大大發展了,但人之為萬物之靈的“靈”的方麵卻無甚進步。
尤使楊先生痛心的是:“當今之世,人性中的靈性良心,迷蒙在煙雨雲霧間。”這位九十六歲的老人依然心明眼亮,對這個時代偏離神明指引的種種現象看得一清二楚:上帝已不在其位,財神爺當道,人世間隻成了爭權奪利、爭名奪位的戰場,窮人、富人有各自操不完的心,都陷在苦惱之中……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人世間,好人更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禦。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處吃虧……”不難看出,楊先生說的是她的切身感受。她不禁發出悲歎:“曾為靈性良心奮鬥的人,看到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灰心絕望,覺得人生隻是一場無可奈何的空虛。”
況且我們還看到,命運慣愛捉弄人,笨蛋、渾蛋安享富貴尊榮,不學無術可以欺世盜名,有品德的人一生困頓不遇,這類事例數不勝數。“造化小兒的胡作非為,造成了一個不合理的人世。”這就使人對上天的神明產生了懷疑。然而,楊先生不讚成懷疑和絕望,她說:“我們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設想其中或有緣故。因為上天的神明,豈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進而設問:“讓我們生存的這麼一個小小的地球,能是世人的歸宿處嗎?又安知這個不合理的人間,正是神明的大自然故意安排的呢?”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楊先生的潛台詞是:這個人世間可能隻是一個過渡,神明給人安排的真正歸宿處可能在別處。在哪裏呢?她沒有說,但我們可設想的隻能是類似佛教的淨土、基督教的天國那樣的所在了。
這一點推測,可由楊先生關於靈魂不滅的論述證明。她指出:人需要鍛煉,而受鍛煉的是靈魂,肉體不過是中介,鍛煉的成績隻留在靈魂上;靈魂接受或不接受鍛煉,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績或罪孽;人死之後,肉體沒有了,但靈魂仍在,鍛煉或不鍛煉的結果也仍在。她的結論是:“所以,隻有相信靈魂不滅,才能對人生有合理的價值觀,相信靈魂不滅,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
接下來,楊先生對天地生人的目的有一番有趣的討論。她的結論是:這個目的絕不是人所創造的文明,而是堪稱萬物之靈的人本身。天地生人,著重的是人身上的“靈”,目的當然就是要讓這個“靈”獲勝了。天地生人的目的又決定了人生的目的。唯有人能夠遵循“靈性良心”的要求修煉自己,使自己趨於完善。不妨說,人生的使命就是用“靈”引導“魂”,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靈魂”。用這個標準衡量,楊先生對人類的進步提出了質疑:幾千年過去了,世道人心進步了嗎?現代書籍浩如煙海,文化普及,各專業的研究務求精密,皆遠勝於古人,但是對真理的認識突破了多少呢?如此等等。一句話,文明是大大發展了,但人之為萬物之靈的“靈”的方麵卻無甚進步。
尤使楊先生痛心的是:“當今之世,人性中的靈性良心,迷蒙在煙雨雲霧間。”這位九十六歲的老人依然心明眼亮,對這個時代偏離神明指引的種種現象看得一清二楚:上帝已不在其位,財神爺當道,人世間隻成了爭權奪利、爭名奪位的戰場,窮人、富人有各自操不完的心,都陷在苦惱之中……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人世間,好人更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禦。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處吃虧……”不難看出,楊先生說的是她的切身感受。她不禁發出悲歎:“曾為靈性良心奮鬥的人,看到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灰心絕望,覺得人生隻是一場無可奈何的空虛。”
況且我們還看到,命運慣愛捉弄人,笨蛋、渾蛋安享富貴尊榮,不學無術可以欺世盜名,有品德的人一生困頓不遇,這類事例數不勝數。“造化小兒的胡作非為,造成了一個不合理的人世。”這就使人對上天的神明產生了懷疑。然而,楊先生不讚成懷疑和絕望,她說:“我們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設想其中或有緣故。因為上天的神明,豈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進而設問:“讓我們生存的這麼一個小小的地球,能是世人的歸宿處嗎?又安知這個不合理的人間,正是神明的大自然故意安排的呢?”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楊先生的潛台詞是:這個人世間可能隻是一個過渡,神明給人安排的真正歸宿處可能在別處。在哪裏呢?她沒有說,但我們可設想的隻能是類似佛教的淨土、基督教的天國那樣的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