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自我是一個凝聚點。不應該把自我溶解在大師們的作品中,而應該把大師們的作品吸收到自我中來。對於自我來說,一切都隻是養料。
10
有兩種人不可讀太多的書:天才和白癡。天才讀太多的書,就會占去創造的工夫,甚至窒息創造的活力,這是無可彌補的損失。白癡讀書愈多愈糊塗,越發不可救藥。
天才和白癡都不需要太多的知識,盡管原因不同。倒是對於處在兩極之間的普通人,知識較為有用,可以彌補天賦的不足,可以發展實際的才能。所謂“貂不足,狗尾續”,而貂已足和沒有貂者是用不著續狗尾的。
11
有的人有自己的獨特感受,有的人卻隻是對別人的感受發生同感罷了。兩者都是真情實感,然而是兩碼事。
12
讀書猶如采金。有的人是沙裏淘金,讀破萬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點石成金,隨手翻翻,便成巨富。
13
在讀一位大思想家的作品時,無論譴責還是辯護都是極狹隘的立場,與所讀對象太不相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對話式的理解,其中既有共鳴,也有抗爭。
認真說來,一個人受另一個人(例如一位作家、一位哲學家)的“影響”是什麼意思呢?無非是一種自我發現,是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著的東西被喚醒。對心靈所發生的重大影響絕不可能是一種灌輸,而應是一種共鳴和抗爭。無論一本著作多麼偉大,如果不能引起我的共鳴和抗爭,它對於我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14
前人的思想對於我不過是食物。讓化學家們去精確地分析這些食物的化學成分吧,至於我,我隻是憑著我的趣味去選擇食物,品嚐美味,吸收營養。我胃口很好,消化得很好,活得快樂而健康,這就夠了,哪裏有耐心去編製每一種食物的營養成分表!
15
世人不計其數,知己者數人而已;書籍汪洋大海,投機者數本而已。
我們既然不為隻結識總人口中的一小部分而遺憾,那麼也就不必為隻讀過全部書籍中的一小部分而遺憾了。
16
某生嗜書,讀書時必專心致誌,任何人不得打擾。一日,正讀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海德格爾叩門求訪。某生毅然拒之門外,讀書不輟。海德格爾怏然而歸。
17
精彩極了!我激動不已。我在思想家B的著作中讀到了思想家A曾經表述過的類似思想,而這種思想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
且慢,你是在為誰喝彩:為B,還是A,還是他們之間的相似,還是你自己的共鳴?
我怔住了,隻覺得掃興,剛才的激動消失得無影無蹤。
18
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書往往是我們年輕時讀的某一本書,它的力量多半不源於它自身,而源於它介入我們生活的那個時機。那是一個最容易受影響的年齡,我們好歹要崇拜一個什麼人,如果沒有,就崇拜一本什麼書。後來重讀這本書,我們很可能會對它失望,並且詫異當初它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但我們不必慚愧,事實上那是我們的精神初戀,而初戀對象不過是把我們引入精神世界的一個誘因罷了。當然,同時它也是一個征兆,我們早期著迷的書的性質大致顯示了我們的精神類型,預示了我們後來精神生活的走向。
9
自我是一個凝聚點。不應該把自我溶解在大師們的作品中,而應該把大師們的作品吸收到自我中來。對於自我來說,一切都隻是養料。
10
有兩種人不可讀太多的書:天才和白癡。天才讀太多的書,就會占去創造的工夫,甚至窒息創造的活力,這是無可彌補的損失。白癡讀書愈多愈糊塗,越發不可救藥。
天才和白癡都不需要太多的知識,盡管原因不同。倒是對於處在兩極之間的普通人,知識較為有用,可以彌補天賦的不足,可以發展實際的才能。所謂“貂不足,狗尾續”,而貂已足和沒有貂者是用不著續狗尾的。
11
有的人有自己的獨特感受,有的人卻隻是對別人的感受發生同感罷了。兩者都是真情實感,然而是兩碼事。
12
讀書猶如采金。有的人是沙裏淘金,讀破萬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點石成金,隨手翻翻,便成巨富。
13
在讀一位大思想家的作品時,無論譴責還是辯護都是極狹隘的立場,與所讀對象太不相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對話式的理解,其中既有共鳴,也有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