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天才不走運會成為庸人,庸人再走運也成不了天才。

28

她讀著凡·高的傳記,淚眼洶湧,心想:“如果我在那個時代出生,我一定嫁給凡·高。”

在凡·高活著時,一定也有姑娘想象自己嫁給更早時代的天才,並且被這個念頭感動得掉淚。而與此同時,凡·高依然找不到一個願意嫁給他的姑娘。

29

一個青年對我說:“我就是尼采!”

我答道:是嗎?尼采是天才。每個天才都是獨一無二、不可重複的。你重複了尼采,所以你不是天才,所以你不是尼采。

30

天才往往有點瘋,但瘋子不等於是天才。自命天才的人老在這一點上發生誤解。

31

天才與瘋子,奇人與騙子,均在似是而非之間。

世上有一個天才,就有一千個自命天才的瘋子。有一個奇人,就有一萬個冒充奇人的騙子。

32

俗人有卑微的幸福,天才有高貴的痛苦,上帝的分配很公平。對此憤憤不平的人,盡管自命天才,卻比俗人還不如。

33

自己未曾找到偉大的幸福的人,無權要求別人拒絕平凡的幸福。自己已經找到偉大的幸福的人,無意要求別人拒絕平凡的幸福。

34

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返璞歸真的平凡。

35

大魄力,人情味,二者兼備是難得的。

36

不避平庸豈非也是一種偉大?不拒小情調豈非也是一種大器度?

37

有不同的瘋狂,不同的自殺。

中國多的是白癡,少的是狂人;多的是“畏罪自殺”者和“受迫害致死”者,少的是精神崩潰而自殺者。

38

你也談國民性?

我不趕時髦,也不避時髦。

我們多膚淺的全麵,少深刻的片麵;多平庸的健康,少天才的病態。我們的神經太平衡了,不過是一種弱平穩。

我們沒有無家可歸的孤獨感,被拋入世界的荒誕感,與虛無不期而遇的焦慮感,肩負毀滅的悲劇感。

盡管住宅擁擠,我們寧願擠在一起相濡以沫,不肯相忘於江湖,漂泊於荒原。

不過,有時我又想,對國民性公平一點吧,天下小市民一樣庸俗,天才一樣受磨難,這是世界性的。

39

華人在西方社會都很有成就,但是沒有大師,出不了愛因斯坦、海德格爾、卡夫卡,什麼原因呢?

原因當然不在智力上,而在氣質上。

中國人中庸。西方人走極端,古羅馬瘋狂享樂,中世紀嚴格禁欲,這種徹底性往往會出大師。他們也講中庸,然而是結合了兩極的中庸。

中國文化缺乏悲劇意識。儒家未知生,焉知死,道家齊生死,都不肯正視死。儒家入世,道家出世,都躲開了世界的可怕邊緣,出處之選擇,無非進身保身之道。中國人的眼界局限在社會之內,沒有形而上的衝動。所以,中國也沒有真正的宗教。儒教其實是處世術,道教其實是養身術,儒道釋合流其實是統治術。

40

天賦平常的人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處的具體教育環境,學校能夠培養出也能夠毀滅掉一個中等之才。天才卻是不受某個具體教育環境限製的,因為他本質上是自己培育自己。當然,天才也可能被扼殺,但扼殺他的隻能是時代或大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