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我愈來愈不信任哲學和文學中的所謂客觀研究,我也愈來愈厭煩那種麵麵俱到、四平八穩的評述文章。你喜歡誰,你就去研究誰好了。你在哪些方麵與他發生強烈的共鳴或抗爭,你就去寫那些方麵好了。至於其他的人和方麵,隻要真正有價值,自會有相宜的人對之發生共鳴和抗爭,由他們來研究和寫作總比由你來研究和寫作更合適。我想,在思想史領域中,如果我們的作者都去寫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思想家,並且僅限於寫自己真正有感受的側麵,如此產生的成果放到一起,要比人人都寫麵麵俱到的評介文章更能反映思想史和思想家的真實麵貌,“主觀”的方式達到了更“客觀”的效果。

8

開放不是兼收並蓄。一種思想有其獨特性,又能與其他思想對話,這就是有開放性了。

9

第一種人有常識,沒有思想,但也沒有思想的反麵——教條。他們是健康的,像動物一樣健康。

第二種人有常識,也有教條,各有各的用處。工作用教條,生活靠常識。他們是半健康的。

第三種人完全缺乏常識,全然受思想的支配,或者全然受教條的支配。從常人的眼光看來,他們是病人,前者是瘋子,後者是呆子。

10

思想停止了,才有思想。一切思想都是回憶。

11

感情的極端是癡,思想的極端是瘋。

12

有時思想孕育於沉默,而靠談話催產。有時思想孕育於談話,而靠沉默催產。

13

感覺與感覺之間沒有路,隻能跳躍。思想與思想之間有漫長的路,必須跋涉。前者靠靈巧,後者靠耐力。

14

思想是一份一經出版就被毀掉的原稿,學問便是各種充滿不同印刷錯誤的版本,每一種都力圖證明自己最符合原稿。

15

討論什麼呢?我從來覺得,根本問題是不可討論的,枝節問題又是不必討論的。

16

真理是人人知道而隻有一個人敢說出來的東西。

不過,也可能相反:真理是人人都不知道而隻有一個人知道卻不肯說出來的東西。

17

謊言重複十遍就成了真理——當然是對那些粗糙的耳朵來說。

還有另一種情形:真理重複十遍就成了謊言——對於那些精致的耳朵來說。一個真理在人雲亦雲的過程中被抹去了個性,從而喪失了原初的真實性。精致的耳朵是寧願聽到有個性的謊言,而不願聽到無個性的真理的。不妨說,有個性的謊言比無個性的真理更為“真實”。

18

智慧無國籍。無論東西方,都有過一些徹悟人生底蘊的智者,他們的思想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在這方麵,談不上東西方優劣的比較。為了療治現代文明的弊病而求諸東方文化,乃斷章取義之論。正確的提法是,全人類共同繼承各民族曆史上的優秀文化遺產。

19

在精神創造的領域內,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充其量隻能有交流。在這個領域內,一切嚴肅偉大的事情都是由不同的個人在自甘寂寞中獨立完成的。他們有時不妨聚在一起輕鬆地玩玩,順便聽聽別人在做些什麼事,以便正確估價自己所做的事。這是工作之餘的休息,至於工作,卻是要各人關起門來單獨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