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在任何時候,我的果實與我的精神之樹的關係都遠比與環境的關係密切。精神上的頓悟是可能發生的,不過,它的種子必定早已埋在那個產生頓悟的人的靈魂深處。生老病死為人所習見,卻隻使釋迦牟尼產生了頓悟。康德一輩子沒有走出哥尼斯堡這個小城,但偏是他徹底改變了世界哲學的方向。說到底,是什麼樹就結出什麼果實。一個哲學家如果他本身不偉大,那麼,無論什麼環境都不能使他偉大。

10

一個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偉大的建樹,歸根到底取決於心智生活的總體水平。擁有心智生活的人越多,從其中產生出世界曆史性的文化偉人的機會就越大。

11

我們不隻缺乏大詩人,也缺乏大哲學家、大科學家、大作曲家等等,所以,原因恐怕不能隻從詩壇上尋找。我認為,原因很可能在於我們的文化傳統的實用品格,對純粹的精神性事業不重視、不支持。一切偉大的精神創造的前提是把精神價值本身看得至高無上,在我們的氛圍中,這樣的創造者不易產生,即使產生了也是孤單的,很容易夭折。中國要真正成為有世界影響的文化大國,就必須改變文化的實用品格。一個民族擁有一批以純粹精神創造為樂的人,並且以擁有這樣一批人為榮,在這樣的民族中最有希望產生出世界級的文化偉人。

12

如果說企業家式的能力是善用自己能力的能力,那麼,前一個能力是前提,然後才談得上善用它,首先必須創造出好的產品,然後才有推銷的資本。而且,在兩種能力中,我仍認為前一種比後一種價值更高,因為真正的文化價值是靠前者創造的,後者的作用隻是傳播業已創造出的文化價值和獲得世俗的成功罷了。所以,有傑出才能的文化人仍應專注於自己心靈所指示的創造方向,犯不著迎合市場去製造水準較差但銷路更好的產品,為此承受相對的貧困或寂寞完全是值得的。事實上,無論何處,最好的作品都不是最暢銷的,最暢銷的往往是市場嗅覺特別靈的二三流作者製造的產品,我們對此應當心平氣和,視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正常情形。

13

在一切精神創造中,靈魂永遠是第一位的。藝術是靈魂尋找形式的活動,如果沒有靈魂的需要,對形式的尋找就失去了動力。那些平庸之輩之所以在藝術形式上滿足於抄襲、時髦和雷同,不思創造,或者刻意標新立異,不去尋找真正適合於自己的形式,根本原因就是沒有自己的靈魂需要。

14

天才是偉大的工作者。凡天才必定都是熱愛工作、養成了工作的習慣的人。當然,這工作是他自己選定的,是由他的精神欲望發動的,所以他樂在其中,欲罷不能。那些無此體驗的人從外麵看他,覺得不可理解,便勉強給了一個解釋,叫作勤奮。

9

在任何時候,我的果實與我的精神之樹的關係都遠比與環境的關係密切。精神上的頓悟是可能發生的,不過,它的種子必定早已埋在那個產生頓悟的人的靈魂深處。生老病死為人所習見,卻隻使釋迦牟尼產生了頓悟。康德一輩子沒有走出哥尼斯堡這個小城,但偏是他徹底改變了世界哲學的方向。說到底,是什麼樹就結出什麼果實。一個哲學家如果他本身不偉大,那麼,無論什麼環境都不能使他偉大。

10

一個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偉大的建樹,歸根到底取決於心智生活的總體水平。擁有心智生活的人越多,從其中產生出世界曆史性的文化偉人的機會就越大。

11

我們不隻缺乏大詩人,也缺乏大哲學家、大科學家、大作曲家等等,所以,原因恐怕不能隻從詩壇上尋找。我認為,原因很可能在於我們的文化傳統的實用品格,對純粹的精神性事業不重視、不支持。一切偉大的精神創造的前提是把精神價值本身看得至高無上,在我們的氛圍中,這樣的創造者不易產生,即使產生了也是孤單的,很容易夭折。中國要真正成為有世界影響的文化大國,就必須改變文化的實用品格。一個民族擁有一批以純粹精神創造為樂的人,並且以擁有這樣一批人為榮,在這樣的民族中最有希望產生出世界級的文化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