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1
我不認為讀書可以成為時尚,並且對一切成為時尚的讀書持懷疑態度。讀書屬於個人的精神生活,必定是非常個人化的。可以成為時尚的不是讀書,而是買書和談書,譬如說,在媒體的影響下,某一時期有某一本書特別暢銷,談論它顯得特時髦,插不上嘴顯得特落伍。
2
人生有種種享受,讀書是其中之一。讀書的快樂,一在求知欲的滿足,二在與活在書中的靈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豐富和生長。
要領略讀書的快樂,必須擺脫功利的考慮,有從容的心境。
3
曆史上有許多偉大的人物,在他們眾所周知的聲譽背後,往往有一個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終身讀者,即一輩子愛讀書的人。
4
嚴格地說,好讀書和讀好書是一回事,在讀什麼書上沒有品位的人是談不上好讀書的。所謂品位,就是能夠通過閱讀過一種心智生活,使你對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終處在活潑的狀態。世上真正的好書,都應該能夠發生這樣的作用,而不隻是向你提供信息或者消遣。
5
智力活躍的青年並不天然地擁有心智生活,他的活躍的智力需要得到鼓勵,而正是通過讀那些使他品嚐到了智力快樂和心靈愉悅的好書,他被引導進入了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心智生活之中。
6
也許沒有一個時代擁有像今天這樣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閱讀得少。在這樣的時代,一個人尤其必須懂得拒絕和排除,才能夠進入真正的閱讀。
7
經典屬於每一個人,但永遠不屬於大眾。每一個人隻能作為有靈魂的個人,而不是作為無個性的大眾,才能走到經典中去。
8
書籍和電視的區別——
其一,書籍中存在著一個用文字記載的傳統,閱讀使人得以進入這個傳統;電視以現時為中心,追求信息的當下性,看電視使人隻活在當下。
其二,文字是抽象的符號,它要求閱讀必須同時也是思考,否則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義;電視直接用圖像影響觀眾,它甚至忌諱思考,因為思考會妨礙觀看。
結論:書籍使人成為文明人,電視使人成為野蠻人。
9
讀書的心情是因時因地而異的。有一些書,最適合於在羈旅中、在無所事事中、在遠離親人的孤寂中翻開。這時候,你會覺得,雖然有形世界的親人不在你的身旁,但你因此而得以和無形世界的親人相逢了。在靈魂與靈魂之間必定也有一種親緣關係,這種親緣關係超越於種族和文化的差異,超越於生死,當你和同類靈魂相遇時,你的精神本能會立刻把它認出。
10
讀那些永恒的書,做一個純粹的人。
11
讀賢哲的書,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