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脫離伊、阿戰爭,美國“重返亞洲”(1 / 2)

每個戰略轉移都要有長期鋪墊,國際形勢使然。東移已是一種遲滯的行為,被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延遲了。現在美國大張旗鼓地重返亞太,時機非常糟。美國恰逢金融危機,國力透支,因為兩場反恐戰爭的影響,美國在全世界的形象衰落,損失也很大。此時戰略東移,美國捉襟見肘,並沒有那麼雄厚的經濟、政治資源。所以如何有效實施東移,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當然,國際輿論都在高調地講美國重返亞太,國內也有一些輿論跟著美國人講,說美國重返亞太。這麼說,好像是之前美國有一個空缺,不在亞太了,今天重新回來了。我們必須指明一點,美國從來就沒有離開亞太,重返亞太這個概念是美國人自己造出來的。

美國在日本有大量的軍事基地,哪一天撤離了?美國在韓國有大量的軍事基地,哪一天撤離了?美國對台軍售,哪一天停止了?包括美國對菲律賓施加的影響,對東南亞國家所施加的軍事影響,包括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準軍事同盟,哪一天停止了?一天都沒停止,所以說美國在亞太從來都是存在的。

當然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期間,美國的戰略注意力、戰略資源和戰略視野主要放在了這兩場戰爭之上,有些時候顧不上亞太了,但在亞太始終存在,所謂重返亞太實際上是個偽命題。當然,從實質意義來看,美國的戰略重點是在向亞太轉移,這種轉移一直沒有完成。

雖然美國表麵上從伊拉克戰爭解脫了,但伊拉克的問題還沒有完,它隻不過是從台前退到了幕後,伊拉克對美國還有很大的牽製。第二就是阿富汗戰爭的影響至今也未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擔心的是美國人自己營造的一個噩夢,它認為在美國忙於伊拉克和阿富汗這兩場戰爭的時候,中國、印度借機獲得很大的發展。

中國的發展,印度的發展,世界東方格局的變化,首先是兩個國家經濟建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物質財富極大增長,這個增長是因為兩個國家沒有發生戰爭。雖然很多西方人在挑動印度與中國不和,恨不得印度和中國打一仗,兩個東方大國來互相比拚、互相消耗,但是印度和中國雖有邊界矛盾,但可以坐下來談。美國人就認為好像是因為美國無暇東顧了,亞洲的格局才出現了重大的變化,所以必須回來。

美國所謂的重返亞太,實際上是在之前的基礎上,要在亞洲投入更多的戰略資源、更大的戰略注意力和更寬的戰略視野。

把戰略重心重新部署在亞洲,毫無疑問這是美軍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而不是現實。現實是美國確實在朝這個目標大幅度推進。比如充分利用朝鮮半島形勢惡化,使美軍在韓國的駐軍得以鞏固。原來在韓國的駐軍,2012年指揮權要全部交給韓國,在朝鮮半島形勢緊張的情況下,韓國總統李明博訪問美國,主動要求美方把指揮權延續到2015年,奧巴馬欣然接受。

每個戰略轉移都要有長期鋪墊,國際形勢使然。東移已是一種遲滯的行為,被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延遲了。現在美國大張旗鼓地重返亞太,時機非常糟。美國恰逢金融危機,國力透支,因為兩場反恐戰爭的影響,美國在全世界的形象衰落,損失也很大。此時戰略東移,美國捉襟見肘,並沒有那麼雄厚的經濟、政治資源。所以如何有效實施東移,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當然,國際輿論都在高調地講美國重返亞太,國內也有一些輿論跟著美國人講,說美國重返亞太。這麼說,好像是之前美國有一個空缺,不在亞太了,今天重新回來了。我們必須指明一點,美國從來就沒有離開亞太,重返亞太這個概念是美國人自己造出來的。

美國在日本有大量的軍事基地,哪一天撤離了?美國在韓國有大量的軍事基地,哪一天撤離了?美國對台軍售,哪一天停止了?包括美國對菲律賓施加的影響,對東南亞國家所施加的軍事影響,包括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準軍事同盟,哪一天停止了?一天都沒停止,所以說美國在亞太從來都是存在的。

當然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期間,美國的戰略注意力、戰略資源和戰略視野主要放在了這兩場戰爭之上,有些時候顧不上亞太了,但在亞太始終存在,所謂重返亞太實際上是個偽命題。當然,從實質意義來看,美國的戰略重點是在向亞太轉移,這種轉移一直沒有完成。

雖然美國表麵上從伊拉克戰爭解脫了,但伊拉克的問題還沒有完,它隻不過是從台前退到了幕後,伊拉克對美國還有很大的牽製。第二就是阿富汗戰爭的影響至今也未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擔心的是美國人自己營造的一個噩夢,它認為在美國忙於伊拉克和阿富汗這兩場戰爭的時候,中國、印度借機獲得很大的發展。

中國的發展,印度的發展,世界東方格局的變化,首先是兩個國家經濟建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物質財富極大增長,這個增長是因為兩個國家沒有發生戰爭。雖然很多西方人在挑動印度與中國不和,恨不得印度和中國打一仗,兩個東方大國來互相比拚、互相消耗,但是印度和中國雖有邊界矛盾,但可以坐下來談。美國人就認為好像是因為美國無暇東顧了,亞洲的格局才出現了重大的變化,所以必須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