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跨文化寫作 後 記(3 / 3)

74 [美]蘇珊·格裏芬,毛喻原譯,《序言》,《女人與自然:她內在的呼號》,重慶出版社2007年,第1頁。

75遲子建,《跋:從山戀到海洋》,《額爾古納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51頁。

76 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頁。

77 [美]大衛·格裏芬編,《後現代科學——科學魅力的再現》,馬季芳譯,中央編譯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頁。

78遲子建,《跋:從山戀到海洋》,《額爾古納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56頁。

79[美]奧爾多·利奧波德,侯文惠譯,《未發表的序》,《沙鄉年鑒》,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16頁。

80 Edward Said,Reflections on Exile and Other Essays,Cambridge,Mass:Harversity Press,2000,p.173.

81 Amy Ling.Between Worlds:Women writers of Chinese Ancestry.New York:Pergamon Press,1990.p.xi.

82 [法]埃萊娜·西蘇,《美杜莎的笑聲》,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188頁。

83 《將一種幽暗帶入光亮之中——和虹影談〈饑餓的女兒〉》,崔衛平,《積極生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296頁。

84魏心宏,《我看虹影》,虹影,《綠袖子》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年8月,第166頁。

85 湯因比、池田大佐,《展望二十一世紀》,荀春生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第57、429頁。

86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誌焱譯,三聯書店1983年,第176頁。

87 庫爾茨編,《21世紀的人道主義》,肖峰等譯,東方出版社1998年,第3頁。

88 何懷宏主編,《生態倫理——精神資源與哲學基礎》,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379頁。

89埃萊娜·西蘇:《美杜莎的笑聲》,見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188頁。

90 Helene Cixous,Reading with Clarice Lispector,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0.轉引自蒲若茜:《族裔經驗與文化想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3月版。

91 《我生命的“克裏夫筆記”》,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25頁。

92 《最後一星期》,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50頁。

93 《最後一星期》,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9頁。

94 《最後一星期》,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62頁。

95 《最後一星期》,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54頁。

96 《喬裝的回憶》,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74頁。

97 《喬裝的回憶》,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74頁。

98董衡堽主編:《美國文學簡史》(修訂本),第695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99譚恩美,《訪談錄》,1996年。6。28,轉引自《新編美國文學史》第4卷,第379頁,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

100 Adrinne Rich,Of woman Born(1976),10th ed.,New York:W.W.Norton and Co.,1986,pp.246-247.

101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三聯書店,2002年,205頁。

102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三聯書店,2002年,162頁。

103 伊萊恩·肖瓦爾特,《她們自己的文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

104轉引自蒲若茜,《族裔經驗與文化想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139-140頁。

105饒芃子、費勇,《海外華文文學與文化認同》,載《國外文學》1997年第1期,第29頁。

106 《最後一星期》,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56頁。

107卡爾維諾《為什麼讀經典》,譯林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13-14頁。

108 湯因比、池田大佐,《展望二十一世紀》,荀春生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第57、429頁。

109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誌焱譯,三聯書店1983年,第176頁。

110 戴利、湯森編,《珍惜地球——經濟學、生態學、倫理學》,馬傑等譯,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179頁。

111 庫爾茨編,《21世紀的人道主義》,肖峰等譯,東方出版社1998年,第3頁。

112 何懷宏主編,《生態倫理——精神資源與哲學基礎》,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379頁。

113

114嚴歌苓,1957年生於上海,母親是演員,父親是專業作家,她從小酷愛藝術,尤愛舞蹈,並因此當上文藝兵,13歲參軍入伍,考上成都軍區歌舞團,一度擔任歌唱和舞蹈演員,但後來還是走上了文學之路。1986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綠血》,1987年獲“全國優秀軍事長篇小說獎。之後發表《一個女兵的悄悄話》和《雌性的草地》。1989年底赴美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主修英語文學寫作,後留居美國,專職寫作。先後推出《扶桑》、《人寰》等大量優秀作品。

115嚴歌苓,《苦悶中的反思》,《台港文學選刊》1995年第1期。

116倪湛舸,《潘神·摩西·記憶的救贖》,《人間深河》,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8月版,第141頁。

117 [德]卡西爾著, 顧偉銘、楊光仲、鄭楚宣譯,《啟蒙哲學》,山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13頁。

118曹文軒,《小說門》,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238頁。

119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44-145頁。

120 《老子》十三章。

121 《老子》四十六章。

122 [德]尼采著,劉崎譯,《悲劇的誕生》作家出版社1986年,第二部分,二十七。

123倪湛舸,《鬼中詭》,《人間深河》,上海三聯書店,2006.8。第134頁。

124朱立立,《邊緣人生與曆史症結》,華僑大學學報,1999年2期。

125 [捷克]米蘭·昆德拉,餘中先譯,《被背叛的遺囑》,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年版。

126 《論語·堯曰》。

127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5頁。

128叔本華《論生命的智慧》,見《西方思想寶庫》,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433頁。

129柏拉圖《法律》,見《西方思想寶庫》,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4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