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陸 遜 蜀軍戰敗(1 / 1)

第九章陸 遜 蜀軍戰敗

有些老將和貴族出身的將領不服陸遜的約束,陸遜對他們進行軍法處置,並說:"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諸君並荷國恩,當相輯睦,共剪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仆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在其事,豈複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

陸遜長時間按兵不動,雙方相持了半年。劉備有些不耐煩了,派人向吳兵挑戰。

劉備在山穀設伏兵1000人,令吳班平地紮營,企圖誘吳軍出戰。此計被陸遜識破,陸遜按兵不動。

東吳諸將建議出擊,陸遜說:"這其中一定有詐,我們再觀察一段時間。"

劉備發現此計不成,便率8千伏兵從穀中撤出,陸遜說:"所以不聽諸君擊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直到有一天,陸遜突然召集眾將士,宣布向蜀軍進攻。

聽到這個命令,有的將士說:"我們早就該動手攻打劉備了。如今他占據了主要的關口要道。我們打過去,是得不到任何好處的。"

陸遜同他們解釋說:"劉備大軍剛來的時候,士氣旺盛,我們不容易取勝,現在就不一樣了,他們在這兒待了這麼長時間,士兵們已經非常疲勞了。這正是我們打勝仗的大好時機。"隨後,陸遜派了一小部分兵力去攻擊蜀軍的一個營,當他們剛剛靠近蜀營的木柵欄時,隻見蜀軍從左右兩旁廝殺出來,不久,附近幾個連營裏的蜀軍也出來增援。東吳將士損失慘重,實在抵擋不住了,便開始撤退。

第一次出擊蜀軍,就收到了這樣的效果。有些將領不停地抱怨陸遜,說陸遜的指揮不利,才導致了這次的慘重損失。

陸遜聽到這些抱怨後,並沒有生氣,耐心地解釋說:"這一次,我隻是想試探一下他們的虛實。如今我已經有了攻破蜀營的辦法。"

當天晚上,陸遜命令每個將士帶一束茅草和火種,事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裏,準備三更時候,讓他們直奔江邊,火燒連營。

三更一到,東吳四員大將率領幾萬士兵衝進蜀營,在蜀營的木柵欄邊放起火來。

當時,風刮得非常大,再加上蜀軍的營寨都是連在一起的,隻要有一個營被點著了,其他的營也就會陸續燃燒起來。

劉備的四十多個大營一時間全部被燒著了。當劉備發現時,為時已晚,已經無法抵抗。劉備在眾將士的保護下衝出了火網,逃到馬鞍山。

接著,陸遜命令各路吳軍圍攻馬鞍山。短時間裏,馬鞍山的上萬名蜀軍全部潰散,死傷不計其數。

劉備帶著殘兵敗將,連夜突圍逃走。吳軍對其緊追不舍。恰好當時沿途的驛站,把丟下的輜重和盔甲堵塞在山口要道上,擋住了東吳的追兵,才得以使劉備逃到白帝城。

陸遜作為一軍的主帥,他善於審時度勢,準確捕捉戰機,能做到知己知彼,出奇製勝。可以說夷陵之戰為吳國帶來了很大的利益。

第一,它鞏固了東吳的統治,夷陵之戰後吳蜀沒有再發生過戰爭。而蜀漢卻因這場戰爭由盛轉衰。從某種程度講,劉備成功稱漢中王後比曹操的侵略性更強更旺,而夷陵之戰正好削弱了他的這種侵略性,迫使吳蜀兩個較弱的國家此後聯合起來對付較強的魏,以便達到戰略上的平衡。

第二,以當時的情景來看,劉備千方百計地想要逼東吳出戰,而當時除了陸遜之外,其他人都急於迎戰。所以,可想而知,如果孫權沒有重用陸遜,如果陸遜不是臨危受命,抓住了劉備的聯營要害,堅決不出戰,東吳很可能就遭到亡國的命運。

此戰役中,陸遜沒有治那些不服他的人的罪,反而在關鍵時候對他們委以重任,他的為人在軍中受到了更多的尊敬和讚賞,孫權也更加重用他,升他為輔國將軍,兼荊州牧,並且改封爵為江陵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