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使你影響力爆棚的秘訣 第49章 德西效應:僅靠金錢激勵是不夠的(1 / 2)

第二卷:使你影響力爆棚的秘訣 第49章 德西效應:僅靠金錢激勵是不夠的

什麼是德西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發現:一個人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如果對他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反而有可能減少他對這項活動的興趣。這叫做德西效應。

德西是通過實驗發現這個規律的。他讓一些學生解答妙趣橫生的智力題,開始時,對所有學生都不獎勵;接著把學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學生每解答一個智力題,就給予一美元獎勵,另一組則不給獎勵。

在兩組學生的休息或自由活動的時間裏,德西發現,盡管有獎勵組的學生在有獎勵時解題很努力,但在自由活動時間裏卻隻有很少的人繼續解答;可是無獎勵組的學生中,卻有更多的人熱衷於沒有解出的智力題。就是說,獎勵組的學生對解答難題的興趣開始減少,而無獎勵刺激的學生對解答難題的興趣卻仍然濃厚。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獎勵刺激容易引發人的外部動機,其特點是持續時間比較短;相反,對於所從事事情本身的興趣是人的內部動機,才更容易持久。

人際交往中的德西效應

一位媽媽抱怨道:"我的孩子上初一。為了能讓他好好學習,我們製定了一個獎勵製度:平時小考90分以上,獎10元;前10名,(獎)50元;進入前5名,(獎)100元。開始還真管用,他一回家就看書、溫習功課。可時間一長,孩子明顯出現厭倦學習的情緒。我們隻好加碼(錢),但看來效果不大......愁死我們了!"

其實,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困惑:動輒給孩子金錢、物質的許願和獎勵,開始的確有效,但慢慢地就不盡人意,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導致孩子對物質利益的過分追求,發展到孩子把學習作為交換獎賞的籌碼。

獎賞之所以不靈驗,正是由於"德西效應"。父母如果讓孩子養成為了獲得獎賞才去努力學習的習慣,孩子就體會不到出色完成一項工作之後的激動與興奮,單純的求知的快樂可能會逐漸降低。而對於任何事情來說,興趣才是更大更持久的動力,一旦失去了興趣,做事的動機就會大大下降。

如果學習活動本身令孩子感興趣,父母再給孩子獎勵,可能會弄巧成拙,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反而會降低孩子原有的學習熱情。比如,孩子自己喜歡畫畫,那麼他並不需要父母的表揚和物質獎勵,隻要獲得認可就足夠了。如果孩子畫出很美的畫,父母隻要關注一下就行了。但如果父母說:"你畫得真棒,媽媽獎勵你一個本子。"這樣反而使孩子厭煩,"我的努力和成就隻是為了一個本子呀?"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成就感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