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僅僅是金錢,是無法形成長期和巨大的動力的。
生活中,德西效應對我們事業的影響也經常可以看到。有一位畫家在成名前醉心於藝術創作,覺得創作是最快樂的事。有一天,他突然一舉成名天下知,他的畫一幅能賣幾十萬,使他很快成了大富翁。可是從那以後,不知怎的,他在創作的時候總在潛意識裏考慮:這樣畫能被觀畫者接受和認可嗎?這樣畫符合他原來的風格嗎?因為隻有符合他原來的風格,他才容易被人們認可和接受。但是作為藝術家,到了一定階段就需要創新。但是為了保證原來的收入,他不敢輕易創新,他變得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結果覺得畫畫不像開始時給他帶來那麼大樂趣了。
也許在得到巨大物質利益以後,人就會變得無法擺脫物質的牽製,而使創作活動失去了以往追求藝術價值的純粹性,也就難以繼續創作出有價值的作品了。所以古人說"文章憎命達",好的藝術作品往往不是為了錢而創作的。
不光是藝術活動,在管理工作中,也常常看到德西效應的體現。有一位私人企業老總向人抱怨,自己的高級人才大量走失:"我已經連續給他們漲了很多次工資了,怎麼看不到一點成效呢?"其實他不知道,他的下屬覺得他公司裏的管理製度讓他們覺得不舒服,工作起來不快樂。在職場中,有很多人寧可要低一點的工資,也喜歡到讓自己感到快樂的地方去工作,因為"金錢並不是萬能的"。
當然,人首先是物質的,然後才是精神的,每個人都需要金錢這種無可替代的報酬,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存。但是,管理學家告訴我們,如果要員工抱著巨大的熱情投入工作,那麼僅僅有金錢的激勵是不夠的。此外,還需要有感情的激勵:創造溫馨的企業人際氛圍和良好的工作、生產、生活環境,增強公司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都是重要的激勵手段。另外,還要在員工的事業心、成就欲的方麵進行激勵。如果通過反複灌輸,使員工認可企業所從事的事業,感受到企業從事的事業能夠提供給他很強烈的實現社會使命的責任感,可以擁有足夠的空間來施展抱負,就更能激勵員工以積極熱情的態度,投入到建設企業的事業中去。
心理妙計
僅僅為錢工作,我們做事情無法獲得持久的、強大的動力。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會獲得巨大的動力,並取得理想的成績。同樣,在管理中,僅靠金錢激勵員工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