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精神勝利法:如何獲得心理平衡(2 / 2)

這兩種心理防衛方式的實質是一樣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都是因自己的真正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並產生受挫感時,為了消除或減輕內心的不安,編造一些“理由”,進行自我安慰。

“酸葡萄心理”和“甜檸檬心理”看來愚蠢可笑,但從心理學上講,卻有它的積極作用。它反映了當事人的心理素質具有某種對抗受挫感的彈性,可以幫助人在遇到挫折時從憂傷中解脫出來,靈活地鬆動既定的、可望而不可及的追求目標,暫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防止行為上出現偏差。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如參加比賽名落孫山,珍貴的物品被盜或丟失,和朋友產生誤會,失戀,親人去世……有的事情是我們人力所無法挽回的。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與其悲傷,哀歎,不如學會自我安慰,即依靠自我調節、自我解脫來實現心理平衡。否則,我們就會像泰戈爾的詩中所說:“在我們哀歎失去月亮的時候,我們又失去了星星。”

我們都知道,魯迅筆下的阿Q有一種精神勝利法,被稱為“阿Q精神”。他窮得一無所有,偏要向人家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了!你算什麼東西!”挨了假洋鬼子的揍,就說“兒子打老子,不必計較”,倒也很快就心平氣和了。

這種明顯的自欺欺人心理過去一直成為人們的笑談,遭到否定。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適度的精神勝利法對於調節心理平衡卻非常有效,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心理平衡和心理調節術。

人的心理有這樣的特點:對於相同一件事,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結論會不盡相同,心情也會不一樣。現實生活中,幾乎所有事情都存在積極性和消極性,當你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如果隻看到消極的一麵,心情就會低落、鬱悶,而從積極一麵去看,才能幫你走出心情的低穀,變的平靜、開朗起來。

比如當你感冒時,與其為一時的痛苦而煩惱,不如想一想感冒可以使人的自身免疫力提高;當你遇到挫折時,應該看到失敗是成功的前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也是一種收獲啊;當麵對逆境時,應該看到逆境能使人變的更加堅強和成熟,可以提高你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至少還可以豐富你的人生經曆……

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具有這種睿智。他家中被盜,朋友寫信來安慰他,他在回信中說:“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賊隻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最值的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如果我們失去了感情,可以對自己說:“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愛情既然已死,人總還是要活的。就想某些人說的:在一起的時候多想想他(她)的優點,不在一起的時候就多想想他(她)的缺點。

還比如,老年人總愛說“過去好”,是因為在人體內部,有保護我們正常思維的機能。正是由於這種機能的工作,我們才能盡快地把不愉快的事忘掉;反過來,它也能有助於我們長久地記住那些令人愉快和高興的事情。當你想起那些高興和愉快的事情,就能重溫當時那種暢快的心情,有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而不愉快的事情,隻能折磨我們自己,所以我們會不自覺地忘掉它們。

“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似乎是貶義的。但誰讓人生有那麼多的不如意和無奈呢,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不要活的太累,活的更快樂一些。如果大家都懂得運用這種方法,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天天念著“煩呀煩”的,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天天苦著一張臉,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欠他錢似的,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想不開,割脈殉情之類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