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半個世紀的世界科技發展看,幾乎所有重要的技術突破都集中在這幾個領域。
關於高新技術產品,美國科學基金會認為,是指每1000名職工中有25名以上是科學家和工程師,並在其淨銷售額中有3.5%以上用於研究開發和試製工作的新產品。
美國商務部以此作為衡量指標,列出的高新技術產品有10大類:航天工業中的導彈、火箭發動機、衛星及其部件等;電子工業中的電話、電報器材、電信設備、半導體器件、無線電和電視接收及播送設備、錄音機、聲納和電子儀表等;飛機工業中的飛機及其部件和發動機等;辦公自動化設備中的計算機、複印機等;軍械及其附件;醫藥工業中的維生素、激素、抗生素、疫苗等;無機化工中的稀有氣體、放射性同位素、特種化合物和核材料、無機顏料等;儀表工業中的光學儀器、導航儀器、醫藥儀器、工業流程控製儀等;動力機械中的發電機組、燃氣輪機、水輪機、發動機及其部件等;合成材料中的各種化學製品,包括樹脂、纖維和精細化工產品等。
歐共體則把下列18種產品列為高新技術產品:無機化學產品;放射性及其相關材料;醫藥製品;電力設備;核設備;高精度金屬加工機械;資料自動處理設備;電視接收設備;音響設備;電信設備;計算機及軟件;配電設備;醫療設備;航空器及其部件;光學儀器及設備;電影及照相設備;測量、分析和控製儀器等。
關於高新技術產業,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衡量標準是:研究試驗費和科技人員的比例比整個製造業的平均值高出1倍以上的產業。
據此,美國標準產業分類表所列的977種產業中有36種屬於高技術產業。
這些產業的研究開發費用約占銷售額的5%~15%,職工中約有40%~60%是技術人員。
日本將下述9種產業列為高新技術產業: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辦公自動化設備;新材料;生物製品;計算機及軟件;信息網絡係統;光電工業;航空航天工業。
另外,日本還在其《科學技術白皮書》中把核聚變、宇宙開發、海洋開發、生命科學、極限科學、材料科學、信息電子技術作為今後重點發展的7大先導性基礎學科。
近年來,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高新技術群發展迅猛,並對傳統交通產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有什麼關係?科技進步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是創造人類文明的物質基礎。
人類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發明及其應用都給社會生產和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和變化,社會生產和人類生活每一次質和量的飛躍無一不是科技進步推動所致。
尤其近代科技發展史上先後發生的三次技術革命更使科技進步的強大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第一次技術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為代表,使手工業生產方式進入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階段;第二次技術革命,以電機的發明和使用為代表,使人類進入了電氣化時代,推動了以冶金、能源、化工、電力為主體的重工業技術體係的建立;第三次技術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為代表,將人類由機械時代進一步推向電子時代以至信息時代,其影響在人類曆史上更是空前。
近代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曆史證明,一個國家科技先進,生產力水平高,經濟就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