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 科技與技術 第15章
“科學”與“技術”有什麼不同?關於“科學”與“技術”這兩個詞,現在人們一般組合成為“科學技術”一詞。
其實,這兩個詞有著不同的含義。
“科學”一詞源於拉丁文Scientia,原意是:了解、知識和學問。
12世紀初,宇宙論學者威廉士將“科學”定義為:以物質為基礎的知識。
這可能是首次將“科學”與盛興當時的神學區分開來,意義重大。
但科學地定義“科學”一詞是在科學知識體係基本形成之後,即在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和生物等學科已經建立並自成體係的19世紀下葉。
1888年著名的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在《生活信件》中指出: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得出普遍的規律或結論。
我國《辭海》對科學的定義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係。
“技術”一詞的英文是“Technique”或“Technic”,意指做事的方法和技能。
18世紀法國著名啟蒙哲學家狄德羅是最早給“技術”下定義的人之一,他在世界第一部《百科全書》中指出,所謂技術就是為了達到某一目的所采用的工具和規則的體係。
我國《辭海》把技術定義為“泛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自然科學原理而發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和技能、相應的生產工具和其他物資設備,以及生產的工藝過程或作業程序、方法。
”科學和技術之間關係十分複雜。
二者既有著明顯的區別,又存在密切的聯係。
科學是發現,技術是發明;科學是認識客觀世界,技術是改造客觀世界;科學是發現那些已有事物或現象的規律,技術是發明或創造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東西;科學是提供抽象的理論,技術是使可能應用的理論變成現實。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一方麵,科學理論和實驗上的重大突破,對技術有著無可爭辯的理論指導作用,往往成為推進整個科學技術事業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源泉,甚至開拓前所未有的生產新領域。
另一方麵,現代科學的發展已無法離開現代技術的支持;許多重要科學課題的提出和設置是現代技術和生產發展的需要;現代科學的許多重大突破必須有賴於高水平的實驗技術和設備;科學本身一般無法直接物化,而必須通過應用研究、試驗與發展、開發和應用等環節,才能轉化為技術,才能成為現實的生產力,也才能促進經濟發展。
近些年來,人們又在普遍使用與“技術”一詞密切相關的另外幾個詞,即“高新技術”、“高新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產業”。
關於高新技術,目前世界各國尚無統一的定義,但其內涵是比較清楚的。
一般認為,高新技術主要是指基本原理和概念建立在最新科學成就基礎上的現代技術。
因此,高新技術是曆史的、動態的、發展著的概念,從不同角度會對高新技術有不同的理解。
我國76名專家界定的含義是:高新技術是建立在綜合科學研究基礎上的,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的,對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文明、增強國防實力起先導作用的新技術群,其基本特征是具有明顯的挑戰性、風險性、增值性、滲透性,是知識、人才和投資密集的新技術群。
高新技術主要涵蓋信息、生命、能源、環境、材料、空間和海洋等技術領域,其中信息技術是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