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打理健康的體態 4.警惕幾種女性病
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是婦女進人生育期的常見病、多發病,育齡婦女大多有過月經不調史。月經不調,是以月經周期、經期、血量、經色、經質的異常改變為特征,但較有規律,月月反複。月經周期以28天為標準,短縮不足21天者為月經先期;延長超過35天,少於3個月者為月經後期。月經或者提前或者延後7天以上者,稱為月經先後不定期;經期(月經持續時間)以3~7天為標準,延長超過7天以上者,甚至淋漓半月方淨者為經期延長;每次月經血量以30~80毫升為標準,超過80毫升者,稱為月經過多;經量少於30毫升或經期縮短不到兩天者稱為月經過少。以上6種病統稱為月經不調。
診斷與鑒別
有關月經不調及月經不調各病症的診斷標準如下:
(1)月經先期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月經量基本正常,連續出現2個月經周期以上者。
(2)月經後期月經:周期延後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月經量基本正常,連續出現2個月經周期以上者。
(3)月經先後無定期:月經時或提前,或延後7天以上,但不超過2周,月經量基本正常,連續出現2個月經周期以上者。
(4)月經過多:月經周期基本正常,而月經量較以往明顯增多,或月經量超過100毫升,連續出現2個月經周期以上者。
(5)月經過少:月經周期基本正常,而月經量明顯減少,或月經期縮短不足2天,月經量亦少於正常,連續出現2個月經周期以上者。
(6)經期延長:月經周期及月經量基本正常,行經時間超過7天以上但少於2周,連續出現2個月經周期以上者。
調養與康複
(1)一般調養:
①月經不調,大多病程長,病勢緩,反複纏綿不愈,輔以適宜的調攝措施,有益於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防止病勢的加重或拖延日久,以利於加速疾病的康複。
②首先改善生活環境,特別注意精神因素,常使精神舒暢愉快,心脾平和,則經候如常。囑患者及家屬,月經期尤應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激怒等刺激。生活中堅持怡情養性,養成樂觀的性格。
③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倦過度,損傷氣血,月經期不宜勞累,忌房事。
④上血得熱則沸溢妄行,得冷則凝結澀閉,故生活起居不慎寒溫,可致月經不調。
⑤腎虛者節製房事,以免過度勞傷衝任肝腎及其精血。
⑥月經血量過多,及腹痛較重者,應臥床休息。有冷感者,給熱水袋溫熨,忌用冷水洗浴。注意飲食調節,不可恣食生冷(經期尤應避免);選擇適宜的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
(2)飲食調養:脾虛的患者,忌食飲過飽及滋補礙氣之品,以免消化障礙,氣滯而致胃脘脹滿。痰濕者忌食甜膩之品,如薏苡仁、橘餅、海蜇、海帶等。肝氣鬱結患者,平時多食舒氣解鬱之品,例如佛手、金橘餅、蘿卜等。氣血兩虛者,平時必須增加營養,選食牛奶、雞蛋、豆漿、豬肝、豬肉、雞肉、菠菜、豆腐等,忌食生冷瓜果。虛寒者,平時可多食溫補之品,例如羊肉、羊奶,或加工烹調食品中加入桂皮粉、薑粉等溫經散寒。忌食生冷瓜果,酸寒苦泄滑利之物。血熱月經先期者,經前宜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如菊花腦、茼蒿、鮮藕等,在行經期仍不宜貪食鮮冷。血熱經血過多者,忌食辛辣的蔥、蒜、薑、韭菜等刺激動火之品。
預防
(1)形體肥胖者應注意減肥控製體重。體重得到控製,則有利於月經不調的康複和維持。形體消瘦,注意有無痰火,有痰火者應清熱化痰,溫氣盛者,選加風藥,如防風、羌活、荊芥穗、升麻等,以風能勝濕也。
(2)注意改善生活環境,特別注意精神舒暢愉快,心脾平和,則經候如常。
(3)腎虛者節製房事,以免過度勞傷衝任肝腎及其精血。
(4)血寒月經不調有冷感者,給熱水袋溫點樘熨,忌用冷水洗浴。
(5)注意飲食調節,不可恣食生冷(經期尤應避免)。
常用中成藥
(1)左歸丸:補益腎陰。用於腎虛症。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2)婦科金丹:滋補肝腎調經。用於肝腎不足症。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3)八寶地順丸:補氣養血,解鬱調經。用於脾虛肝鬱型。
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4)加味逍遙丸:疏肝清熱調經。用於肝鬱化熱型。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
(5)烏雞白鳳丸:補氣養血,溫經活血。用於氣血虧虛兼寒症。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6)盆母草膏:活血化瘀調經。用於血瘀症。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7)雲南白藥膠囊:化瘀止血。用於淤血內陰症。口服,每次2粒,每日2次。
痛經
痛經是婦科常見疾病,表現為婦女經期或行經前後,周期性發生下腹部疼痛,或痛引腰骶,以至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痛經多發生於少女,通常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經指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的痛經,又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指因生殖器官器質性痛變引起的痛經,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急慢性盆腔炎,生殖器官腫瘤等。
結合本病臨床表現,一般將其歸類於中醫"痛經"、"經行腹痛"等範疇。
診斷與鑒別
(1)原發性痛經多為青年未婚婦女初潮後2~3年出現,每次症狀出現於經血開始不久,持續數小時,用一般止痛解痙藥無效,婦科檢查沒有盆器病變。
(2)膜樣性痛經多為育齡婦女的任何一次月經,連續發生數次罕見,經血中有內膜模型排出。症狀持續2~3天,內膜模型物排出後症狀即消失。
(3)充血性痛經多發生於年齡較大的經產婦,疼痛出現時間較長,從經前至月經幹淨為止,婦檢可見陰道及宮頸明顯充血征象,查穹隆及移動子宮頸時有痛感,或後屈或程度不同的脫垂,性交時有盆腔深處疼痛之感。
(4)繼發性痛經的疼痛性質複雜、範圍廣,痛經時間長,容易查出盆腔和盆器實質性痛變。
調養與康複
(1)一般調養:
①平時調暢情誌,樂觀豁達,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鬱致病。學習生理衛生知識,消除經前恐懼心理,正確認識和對待月經來潮。
②注重經期、產後衛生保健,經前、經期忌生冷,勿遊泳、涉水,避風寒,防止寒邪入侵,並保持外陰清潔。
③節製房事,搞好計劃生育,防止房勞多產,損傷肝腎。
④積極治療和糾正可能引起經血瀦留的疾病,以防止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產生。
⑤月經期間應注意保暖,忌寒涼生冷刺激,注意休息,減少疲勞,加強營養,增強體質。避免強烈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精神狀態。
(2)飲食調養:
經前和經期忌食生冷寒涼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痛經加劇;月經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以免熱迫血行,出血更甚。根據不同症情可選用下列食療方。
①益母草煮雞蛋:益母草50克,玄胡20克,雞蛋2個共煮。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去渣,吃蛋飲湯。經前服,每日1次,連服3~5天。適用於氣滯瘀痛經者。
②歸芪羊肉湯:羊肉500克切塊,當歸60克,黃芪30克,生薑5片,共燉湯。加鹽調味,吃肉飲湯。適用於氣血虛弱痛經者。
③苡米山楂粥:苡米20克,山楂15克,大米適量,共煮粥服食。適用於濕熱下攔痛經者。
④桂皮山楂飲: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紅糖30克。將前2味加水500毫升同煮,取汁後加紅糖調服。於月經來潮當天溫服,早晚各1次,連服3日。具有溫經散寒除濕的功效。用於寒濕凝滯症。
⑤大艾生薑煲雞蛋:艾葉10克,生薑15克,雞蛋2枚。將上3味加水500毫升同煮,蛋熟後去殼放入再煮,煲好後飲汁吃蛋。於月經的第1日開始服用,每晚1次,連服5日。具有溫陽暖宮的功效。用於陽虛宮寒症。
⑥糯米阿膠粥:阿膠30克,糯米50克。將阿膠搗碎炒黃為末備用。先將糯米加水500毫升煮粥,待粥熟後下阿膠末攪勻服食,每日2次。具有益氣養血的功效。用於氣血虛弱症。
預防
(1)掌握月經衛生知識。消除因月經出現而產生的恐懼、緊張與害羞等心理因素,否則會造成氣機紊亂,血行不暢而誘發痛經。
(2)平時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起居、飲食、勞逸等要有節製並科學安排,有一定規律方不致患病。不可過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濕之地,避免過勞或過逸等。尤其是月經期更需要避免寒冷刺激,淋雨涉水,劇烈運動和過度精神刺激等。
(3)做好五期衛生保健。婦女月經期、妊娠期、產褥期、哺乳期、更年期,抗病能力降低,易於導致病邪的侵犯而發病。
做好五期衛生保健,對預防痛經有著重要意義。
(4)積極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水平。經常鍛煉身體,可以增強體質,減少和防止疾病的發生,對於預防和治療痛經也是有一定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