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熱衷擴張,戰死沙場
蒙古貴族之所以熱衷於對外戰爭,是因為他們可以通過對外戰爭獲得巨額財富。蒙哥繼承汗位以後,率軍重燃戰火。
成吉思汗西征後,波斯的大部分地區相繼被蒙古鐵騎征服,東部伊斯蘭教僅剩亦思馬因派領導的木刺夷(現在的伊朗)與哈裏發領導的報達(現在的巴格達)還未被征服。
蒙哥當大汗時,裏海、阿母河一帶的回教徒木刺夷教派秘密派遣刺客四處捕殺蒙古人。蒙哥繼位後,命六弟旭烈兀率領大隊蒙古軍西征木刺夷和報達,把木刺夷教派趕盡殺絕。
蒙哥命令諸王各自從自己的軍隊中抽出二成兵力從征,並且從漢地征發數千炮手、火箭手,同時,命鎮守在波斯的拜住軍、怯失迷兒(現在的克什米爾)的塔亦兒拔都軍都聽從旭烈兀的統一調遣,並命阿姆河行省負責提供此次蒙古大軍西征的軍需。
寶佑元年(1253年)十月,旭烈兀統率領蒙古大軍西征。寶佑四年(1256年)六月,旭烈兀率蒙古軍向魯克奴丁所在地麥門、底司堡發起猛烈攻擊。十一月,魯克奴丁無力繼續抵抗蒙古軍的強大攻勢,被迫投降。開慶元年(1258年)一月,旭烈兀率大軍到達報達城郊。二月十日,蒙古軍攻破回教大教主哈裏發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旭烈兀在巴格達城裏,看到哈裏發的宮殿華美,大藏寶塔裏的珍寶堆積如山,大吃一驚,命人把哈裏發召來,吃驚地問:“你擁有這麼多寶藏,用它們幹什麼?你為什麼不把它們分給部下,讓他們替你征服世界?”
同時,蒙哥又再次對南宋發動了戰爭。端平元年(1234年),蒙宋因洛陽之爭而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自端平二年(1235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期間,蒙古軍先後占領了宋朝的戰略要地,襄陽、樊城、郢州、成都等地,但這些地方隨即又被宋軍收複。
蒙哥繼位後,命令宗弟忽必烈掌管漠南漢地軍國庶事,一麵拉攏漢族人士,革除貪暴,一麵積極備戰。
由於當時漠南漢地還沒有建立典章和法製,因此時常發生蒙古貴族、官吏隨意殺人的現象。為了安定民心,忽必烈在漠南漢地設置了河南經略司、陝西宣撫司。另外,為了籌備軍糧、軍費,忽必烈於淳佑十二年(1252年)下令在唐州(現在的河南唐河)、鄧州(現在的河南鄧縣)等地屯田。
在忽必烈的治理下,漠南漢地人口逐漸增加,經濟也開始恢複。忽必烈在積極備戰的同時,認真分析了蒙宋雙方的軍事部署,認為南宋有長江天險為屏障,易守難攻。
因此,忽必烈向蒙哥建議先奪取大理然後包抄南宋的戰略計劃。淳佑十二年(1252年)六月,蒙哥命忽必烈率領蒙古大軍攻打大理。現在的雲南、貴州、廣西西部和四川南部及緬甸、泰國、老撾等地均是大理國的疆域。對於如何攻打大理,忽必烈可是煞費苦心,他一改自古西線用兵的慣例,率蒙古軍從人煙稀少的甘、川、藏邊界繞道抵達金沙江畔。忽必烈攻取大理後,與蒙古境內的蒙古軍對南宋形成了合圍之勢。
蒙哥得知忽必烈奪取大理的消息後,下令對南宋發動全麵進攻,準備一舉攻滅南宋。
寶佑五年(1257年)春天,蒙哥命諸王、諸將伐宋。他將蒙古軍在正麵戰場上分為左、右兩軍。九月,蒙哥親自率軍南下。同時,他命交趾的兀良合台率蒙古軍北上,與正麵戰場的蒙古軍對南宋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此時的南宋王朝危在旦夕。
寶佑五年(1257)秋,蒙哥親率大軍進入四川。次年四月,蒙哥率軍進駐六盤山。七月蒙哥率軍進入大散關,到達漢中。開慶元年(1259年)初,蒙哥率軍攻打四川重鎮合州。二月,蒙哥率軍包圍釣魚山,同時,他下命切斷南宋援軍與合州的聯係。合州軍民依靠釣魚山的險要地形堅守不出,蒙軍連攻五個月沒有攻下合州城。六月初,蒙哥在合州戰場受傷。七月,53歲的蒙哥死在大軍之中。
忽必烈是元朝的創建者。他以武力奪取汗位,攻滅南宋,統一全國,結束了自唐朝以來長期分裂、割據的政治格局,建立了疆域空前遼闊的大元帝國。忽必烈尊崇漢法,重用漢人,促進了蒙古族和中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