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之前,各種各樣到南極探險中。曾有過40多支手劃船的赴南極探險隊,試圖一舉成功,但都以失敗告終,有的還喪了命。
這艘“海上西紅柿”號船是探險家們精心設計的。船上可裝一個月的糧食,船體堅固,短而粗,表麵漆成紅色,是用鋁合金製造的。底艙分割成9個密封防水艙,被大浪打翻了也沉不了,能很快翻過來,船的頂棚高0.9米,裏麵填滿泡沫塑料,即使翻船頂棚砸在頭部也沒有危險,還能抵擋浮冰的碰撞。因為船有點圓,又是紅色的,形如西紅柿,故取名為“海上西紅柿”號。
“海上西紅柿”號出師不利,幾個小時後就遇上雷西克海峽強勁的西北風,洶湧的波濤毫不留情地向他們撲來,小船上下顛簸,左右亂轉,一個個開花浪撲向甲板,湧進艙內,他們拚命向外淘水,直到風平浪靜為止。他們艱難地行駛了3天,開始靠手劃槳前進。大家輪流劃,每人6小時,期待著第13天到達目的地。
到第12天,他們已經看到陸地的蹤影了,4個人高興得手舞足蹈,以為成功就在眼前了。不料,突然刮起風暴,一下子成千上萬塊浮冰包圍了小船,4個人用盡吃奶勁兒朝陸地方向劃,可是船在倒退。接著天黑了,狂風卷著大雪把他們困在一個恐怖的黑夜裏,隻聽到浮冰碰撞船體的聲響。他們祈禱著上帝,聽天由命,誰都在想,這回是死定了。可是,上帝真的給他們帶來了福音,第二天清晨,風平浪靜了,四周的浮冰少了。他們勇氣倍增,又輪流劃了一天一夜,終於駛進了哈莫尼海灣,到了南極。他們經曆13天5小時,航程900千米,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劃船到南極的夙願。
最低的盆地
吐魯番盆地坐落在我國西北的天山腳下。它東西長245公裏,南北寬75公裏,麵積約5萬平方公裏,有半個江蘇省那麼大。其邊緣被群山環抱,北部的博格多峰(海拔5445米)為最高;中部因極度下陷,地勢低窪,許多農田、村落都在海平麵以下;南部山麓的艾丁湖,湖麵低於海平麵154米,是我國陸地的最低點。如果從地形單元來看,吐魯番盆地算得上世界最低的盆地。
吐魯番盆地低窪而較閉塞的地形,加上極端的幹旱,使它成為我國著名的“火州”。這裏一年之中有半年處於炎熱的夏季,每年6月至8月,氣溫持續在38~C以上,甚至出現過47.8℃的全國最高氣溫紀錄。特別是橫亙在盆地中部的一條紅砂岩山(高約500米),每當夏季,被烈日炙烤得煙雲繚繞,狀似火焰噴吐,地表溫度多在’70%以上,最高達82.3度c!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火焰山”,指的就是這裏(當地稱克孜勒塔格,即“紅山”)。
吐魯盆地的氣候雖然炎熱幹燥(年平均降水為16毫米左右),但由於盆地中發源於天山的河流有高山冰雪水的供應,流水不斷,更有相當可觀的泉水和地下水,單火焰山各河流的年總徑流量就占天山水係水量的一半以上。當地勞動人民創造了獨特的“坎兒井”灌溉方式,現在已達1100多條,總長度比我國的京杭大運河還要長得多。這裏的葡萄、哈密瓜已有近兩千年的栽培曆史,無核白葡萄和馬奶子葡萄馳名中外,長絨棉的品質居我國之首位。火焰山下還發現了煤、鐵、雲母、石油等礦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