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的曆史真麵
1.力主抗曹
赤壁之戰是周瑜此生指揮戰役中的巔峰之作,也是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作者對赤壁之戰的描寫也是極盡其才,用了八回的文字對此戰戰況進行鋪排渲染,濃塗重抹。可在演義中,作者的敘述重點是“智鬥”,力圖展現諸葛亮的才智,因此小說中的描寫內容有很多的虛構改寫成分,諸葛亮那些神機妙算的事跡也大都是“借”自他人。曆史上真實的赤壁之戰其實是東吳周瑜與曹操的對抗,諸葛亮隻是被臨時遣駐東吳察看戰況而已,並未過多參與謀戰。
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地區後,又於公元208年占領荊州,一時誌得意滿,驕橫無比,叫囂著要席卷江東。曹操在戰前寫信給孫權示威,信中說:“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東吳之臣看過曹操的書信後,“莫不響震失色”,紛紛主張孫權歸降曹操。主降派的理由是:曹軍“挾天子以令諸侯”,師出有名,如若反抗,就是謀逆,會在道義上被動;另外,曹操占取荊州,又收繳劉表大量戰船水師,實力強大,江東與曹軍抗衡,無異於以卵擊石。
眾臣中隻有周瑜和魯肅力挺抗曹,反對投降。周瑜說;“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他首先分析了當今天下的局勢,並指出江東之地具有地形等優勢。接著,他將曹吳的兵戰條件進行了對比,指出曹操在軍事部署方麵的一係列致命弱點,還對其八十萬大軍表示質疑。他認為曹兵“久戰疲敝,尚懷狐疑”,而且大都不習水戰。曹操此次南征,犯了諸多兵家作戰的大忌。他最後指出,曹軍“眾數雖多,甚未足畏”,此次南下無疑是“操自送死”。周瑜的一番激昂論述,頓時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他不禁拍著周瑜的背,感言道:“公瑾之言,大合我心!”於是,周瑜主動請戰,願領精兵兩萬前往夏口(今漢口)迎敵。
2.“詐降火攻”之計
那時,劉備欲率軍渡江,在當陽與魯肅相遇,於是共圖大計。劉備進駐夏口,派諸葛亮謁見孫權,孫權與劉備遂結成抗曹聯盟。公元208年十月,曹軍與孫劉聯軍在赤壁激戰。曹軍多為新歸附的荊州水軍,又遭受瘟疫侵襲,戰鬥力較弱,初戰不利,兵敗後退至長江北岸烏林駐紮,休整軍隊,欲待來年開春之時再圖進軍。周瑜則率孫劉聯軍駐紮南岸,將戰船停靠在南岸赤壁一側,與曹軍隔江對峙。
曹兵多來自北方,不習慣在水上作戰,曹操對此甚是擔憂。這時,曹操手下的“謀臣”龐統建議將戰船“互相搭配,或三十、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鎖上,任他潮水上下,仍安寧平穩。”曹操稱善,依言而行。被鐵鎖相連後的戰船果然平穩不少,士兵也可在船上操練。
東吳這邊也著手采取行動。周瑜部下的老將黃蓋獻上“詐降火攻”之策:“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采納其言。若要火攻,還需將火源靠近曹船。於是黃蓋暗送書信給曹操,信中敘述自己的投降之意,還表示會在戰中率前部兵船接應曹軍。他又準備了十艘蒙衝鬥艦,裏麵滿載蘆葦、茅草,並灌進油脂,用布幔罩住,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旌旗,以備火攻。黃蓋隻是送信詐降,小說中“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是作者杜撰出來的,不過,曹操倒是對此信以為真,也許他覺得黃蓋作為資深老將,必然不甘屈居在周瑜之下,投敵叛變很有可能。
3.火燒赤壁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時值隆冬十一月,多刮北風。但在赤壁江上,往往嚴寒過後會出現晴暖天氣,風向也會變為東南。交戰之日,風暖天晴,傍晚時分,突然刮起南風,到了午夜,風力急增。黃蓋乘準備好的船艦出發,一路順風,駛向曹船。曹軍看到船上的旌旗,以為黃蓋來降,遂無防備。行至曹軍水寨前二裏左右,黃蓋突然指令士兵點火。刹那間,二十餘艘火船趁著午夜急風闖進曹軍水寨,風助火勢,曹船很快被燃。火勢迅速蔓延到岸上,曹營也燒起熊熊烈火。曹軍人馬燒死、溺死者無數。
周瑜見曹營起火,立即率領精銳部隊,擂鼓大進,劉備之軍也同時自蜀山向烏林進發。孫劉聯軍火速橫渡長江,所向披靡,大敗曹軍。曹操見勢,當即自焚餘船,引軍退走。聯軍繼續猛追,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退向江陵,幸獲張遼、許諸等部將接應得以脫險。戰後,曹操還兵北方,留曹仁駐守江陵。
赤壁一戰,曹操損兵過半,元氣大傷,三足鼎立的局麵基本形成。赤壁之戰作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流傳千古。
周瑜作為此戰的總指揮,調度有方,部署嚴密,且善於納諫,功名大震。曹操戰敗後,曾致信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後世的研究者也有如此說法,認為曹軍中流行的瘟疫,是導致曹操兵敗的重要因素,但具體是何種疾病,目前仍無定論。不論原因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場戰役中,周瑜實在功不可沒!
江東美周郎
1.性度恢廓,雅量高致
與《三國演義》中塑造的心胸狹窄的形象相反,真正的周瑜不但有出眾的將帥之才,還頗有人格魅力。再加上他“長壯有姿貌”(《三國誌》),被世人稱為“美周郎”,難怪蘇軾要讚其為“千古風流人物”。
其實周瑜的人品很好,《三國誌》中說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可見他的性格是很寬容大度的。這一點是很可信的,孫策就是很豁達開朗的人,若周瑜真是小肚雞腸的性格,孫策豈能與之交好?周瑜的為人是很有口碑的,孫權稱他“器量廣大”,蔣幹也說他“雅量高致”,看來他的人際關係也不錯。不過,起初周瑜與老將程普的關係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