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楊素——權傾大隋,多麵能臣
說起隋朝大將,不得不提到楊素。楊素是隋朝開國四大名將之一,他文武雙全,深諳謀略,而且所學甚廣,在文賦與書法方麵也頗有造詣,堪稱全才。他憑著非凡的軍事才幹為隋朝的統一立下無數軍功,後高居相位,權傾朝野。據說楊素的軍隊,戰無不克,那麼,他有何獨特的治軍方法?楊素性格複雜,他既是大隋朝“功臣莫居其右”的勳將,又是“致國於傾危”的一代權奸。他參與了太子的廢立,曆史上有說,暴君隋煬帝得以即位,楊素起了關鍵作用,真是這樣嗎?民間傳說“風塵三俠”中,楊素慧眼識人、慷慨贈美之事是真的嗎?他還成就過哪些愛情佳話?
“功臣莫居其右”
1.將門虎子,“非常之器”
在隋朝四大名將(韓擒虎、賀若弼、楊素、史萬歲)中,能夠終隋征戰、名震沙場且權蓋朝野的,唯楊素一人。他善於謀略,因變製敵,頗有帥兵之才,功績驕人,後人評價他是“隋功臣無與比肩者”(宋《何博士備論》),可見其非凡的軍事才幹。
楊素(公元544年—公元606年),字處道,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他出身於士族將宦之家,祖父楊暄,曾任北魏輔國將軍、諫議大夫;父親楊敷,曾任北周汾州刺史。楊素“少落拓,有大誌,不拘小節”,深為其叔祖北魏尚書仆射楊寬所看重,認為他以後定是“逸群絕倫,非常之器”(《隋書·楊素傳)的人物。楊素自幼好學,知識淵博,史書上稱他“研精不倦,多所通涉”,他不僅精熟武略,在文學、書法方麵也頗有造詣。周武帝宇文邕曾讚楊素為他起草的詔書“下筆立成,詞義兼美”。沈德潛在《古詩源》中也歎他“武人亦複奸雄,而詩格清遠,轉似出世高人,真不可解。”出身將門,他的武藝騎術更是了得。隋文帝楊堅曾親率文武百官比武,在諸多猛將之中,楊素因箭無虛發而名列第一,文帝還特賞他一個外邦所獻的純金盤子,價值萬貫。
成年後的楊素“美須髯,有英傑之表”,他憑著過人的才學膽識,仕任北周重臣宇文護的中外記室,加大都督。周武帝時,又將他破格升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楊堅建立隋朝以後,也十分器重楊素。
2.將從隋朝,水師伐陳
公元580年,北周宣帝宇文讚病死,靜帝宇文衍即位時尚年幼,由左丞相楊堅輔政。楊堅早有稱帝之意,又大權在握,把持著朝政,楊素見此形勢,就主動投奔楊堅門下。楊堅素聞楊素之才,便拜楊素為汴州刺史,以備重用。後相州(治鄴城)總管尉遲迥等舉兵公開反對楊堅,楊堅遂調發關中軍予以鎮壓,楊素也作為行軍總管參加了此次討伐。不久,楊素以功升任大將軍,並領河內兵攻打宇文胄,大獲全勝。於是楊素遷徐州總管,進位柱國,獲封清河郡公,邑二千戶。他的弟弟楊嶽也被封為臨貞公。
公元581年二月,楊堅登基,改元開皇,是為隋文帝。他加封楊素為上柱國,還讓他參與修定隋法。公元584年,楊素官拜禦史大夫。
隋文帝的統一大業,隻剩滅陳。楊素數次獻伐陳之策,並於公元585年十月,以信州總管之職經略長江上遊,為滅陳做準備。楊素進駐永安(即信州治所)後,立即調集大批工匠,製造艦船,共造出名為“五牙”(樓起五層,可容卒八百)、“黃龍”(可置卒百人)等各種型號的戰船數千艘。同時,他不忘訓練出一支水師精兵。一切就緒後,楊素還故意令兵士將造船廢料拋入江中,以威懾陳人。
公元588年,隋文帝下詔攻陳。他令楊素與楊廣、秦王楊俊並為行軍元帥,集中水陸大軍共51.8萬,自長江上遊至下遊分為八路攻陳。楊素主管水軍主力,從巴東郡順流東下,負責消滅長江及沿岸的陳朝水軍。
十二月上旬,楊素率水師在長江上遊發起進攻。軍抵流頭灘(今湖北宜昌西北),陳將戚昕率兵將在江上擺開百餘艘青龍戰船,扼守狼尾灘(今湖北宜昌西北長江中)。狼尾灘地險浪急,屬易守難攻之地,眾將皆有所畏懼。楊素認為:“勝負大計,在此一舉。”(《隋書·楊素列傳》)。敵方占據險要地勢,如果白天進攻,容易被敵方發現,受製於敵。在分析過地形後,楊素決定水兵陸軍並發,夜襲敵軍。是夜,楊素率數千艘黃龍戰船,在夜色的掩護下,順水“銜枚而下”,正麵突進。同時,他令開府儀同三司王長襲率步兵由長江南岸攻擊戚昕別柵,令大將軍劉仁恩率甲騎自江陵(今屬湖北)西進,沿長江北岸進擊陳軍白沙(今宜昌東)要點。隋軍水陸協同,於次日拂曉,一舉攻占狼尾灘。戚昕敗戰而逃,其兵將悉被俘虜。楊素實行優待俘虜的政策,對所俘之兵全部予以慰勞釋放,並嚴明軍紀,隋軍所經之處,皆能做到秋毫不犯,陳人因此而心悅歸附。楊素首戰得勝,兵將士氣大增。
隋軍乘勝東進,激戰四十餘次,最終於公元589年正月,擊敗岐亭之陳守軍。楊素容貌雄偉,坐平乘大船,陳人望之皆傳其為“江神”(《隋書·楊素列傳》)。隋軍依托“五牙”戰船的巨大威力,順流東下,並一路施以優撫政策瓦解陳朝軍心,連克安蜀(今湖北宜昌西)、荊門等地,切斷了長江上遊陳軍援兵的退路,保證了長江下遊楊廣指揮的另一路隋軍順利渡江,攻占陳都建康。長江上遊作戰勝利後,楊素又指揮隋軍平定了湘州等地。他因戰功卓著,進爵郢國公,後改封越國公,邑三千戶,真食長壽縣千戶。文帝還賞賜給他許多女妓與金寶,他的兩個兒子也獲得了封賞。
3.勇追窮寇,江南平亂
隋朝統一中國後,江南豪強士族不滿隋實行的限製政策,煽動民眾叛亂。公元590年,汪文進、高智慧等豪強士族舉兵反隋,規模浩大,“大者數萬,小者數千”,互相呼應,形勢嚴峻。隋文帝遂命楊素為行軍總管率軍鎮壓叛亂。
在偵明敵情之後,楊素親率水師自揚子津(今江蘇揚州東南)渡江,進攻京口(今江蘇鎮江),大敗守將朱莫問,首戰告捷。隋軍乘勝南進,擊敗晉陵(今江蘇常州)的顧世興,生擒其將鮑遷,俘敵三千餘人,後又平定了據守無錫(今屬江蘇)的葉略。此時,據守吳郡(今江蘇蘇州西南)的沈玄憎及沈傑等人兵圍蘇州,隋蘇州刺史皇甫績抵抗不住,楊素率兵急速救援,於鬆江(今上海吳淞江)活捉沈玄憎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