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李勣—一代純臣,忠義傳奇(1 / 3)

第十一章 李勣—一代純臣,忠義傳奇

提到徐茂公,看過《隋唐演義》、《說唐》等民間演義的人們會立刻想起那個“牛鼻子老道”,其實,此人物在曆史上的原型是初唐的名將李,他本人與在通俗文學中被曲解的形象大相徑庭。李是大唐建業時期的傑出統帥,他能謀善斷,用兵如神,與將軍李靖合稱為“大唐雙龍”。最難得的是他在生前死後都倍受稱道。在亂世之中能為官至此,他是如何做到的?唐高祖李淵又因何評價李為“真純臣”?曆史上對他的為人評價不同,或讚其忠直持重,或貶其圓滑變通,那麼,李其人究竟是怎樣的呢?

傳奇人生

1.富豪公子,初從瓦崗

李為唐朝建國名將。唐太宗曾稱讚他:“參經綸而方麵,南定維揚,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勳書冊府”,並將他的畫像列入淩煙閣二十四開國勳臣。他初入瓦崗軍,將從李密,在李密敗績後歸附大唐,一生頗具傳奇色彩。

李(公元594年—公元669年),原姓徐,名世,字懋功,亦作茂公,漢族,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一帶)人。因唐高祖李淵賜姓李,故名李世。後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遂改為單名。李是唐朝初期優秀的戰將,他功勳赫然,晚年獲封英國公,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生自富甲一方的豪紳之家,自幼好武,“家多僮仆,積粟數千鍾”。青年時的李雖為富豪公子,卻非貪圖享受之輩,相反,他為人慷慨,樂善好施,與父親徐蓋經常仗義疏財,濟寒賑貧。隋煬帝統治末期,李目睹紛亂之世的人民疾苦,內心深恤民眾,立誌建一番大業。公元616年,翟讓在瓦崗(今河南滑縣南)聚眾起義,李就近參加了翟讓的軍隊,那時他僅十七歲,卻心思縝密,很有想法,常為翟讓出謀獻策。他曾勸諫翟讓說:“今此土地是公及鄉壤,人多相識,不宜自相侵擾。且宋鄭兩郡,地管禦河,商旅往還,船乘不絕,就彼邀劫,足以自相資助。”翟讓聽後十分讚同此議,於是依言而行,改在運河上劫取公私財物,以備軍資,不久兵眾大振。隋朝見起義軍勢力漸盛,急忙派名將張須陀率兩萬兵眾前去鎮壓。翟讓膽怯欲逃,李阻止了他,毅然帶領為數不多的義軍在滎陽大海寺與隋軍交戰,竟大獲全勝,還於陣中斬殺了張須陀,瓦崗軍遂聲威大振。

2.奉主李密,派守黎陽

當時,蒲山公李密參與楊玄感反叛,兵敗後逃亡到瓦崗軍中。李素知李密出自官宦世家,乃當世英雄,就與王伯當一同勸說翟讓奉李密為主,這樣能夠為起義軍正名,贏得人心,壯大瓦崗軍的聲勢。於是李密成為瓦崗軍的首領。

不久,隋朝又令王世充征討瓦崗軍,李以奇計在洛水兩岸數敗王世充,因功獲封東海郡公。此時河南、山東地區正遭水災,雖然政府下令開倉濟民,但由於官員執行不力,賑濟不周,使得饑民遍地,餓殍無數。李發覺這是個時機,便向李密進言:“天下大亂,本是為饑。如果我們攻陷黎陽國倉,大事可成矣”李密稱善,即刻派李帶五千兵士掩襲黎陽倉隋朝守軍,當日就攻占了國倉,義軍迅速開倉,散糧救民。饑民得到糧食,紛紛投奔義軍,十天之間,瓦崗軍便接收來歸者二十多萬人,隊伍立時壯大。

隨著形勢的蓬勃發展,瓦崗軍內部卻亂了陣營。李密與翟讓為爭權而反目,李密在部屬的勸說下設計殺死了翟讓。鬥亂中,李也受連被亂刀砍傷。李密見到後馬上製止了士兵的殺戮,李才免得一死。李密將李扶入帳內,親自為他上藥,還讓李與單雄信等人統率翟讓舊部,“中外遂定”。後來,李密逐漸驕傲,不體恤下士,倉糧雖多,但不發軍餉,兵將怨言漸多。李擔心軍心不穩,向李密諫言。李密心中不悅,將他派守黎陽,“雖名委任,實亦疏之”。

3.投歸大唐,忠不忘本

宇文化及弑殺隋煬帝後,越王楊侗即位於東京洛陽。為抵抗宇文化及,他招降李密,封魏國公,拜太尉,另授李右武侯大將軍,命他們一同討伐宇文化及。李守黎陽倉城,宇文化及率軍四麵攻城,危急之下,李帶部下在城中挖地道,順著地道逃到城外,大敗宇文化及,突圍而去。公元619年,李密兵敗王世充,入關投靠李淵。李仍據守黎陽等十郡之地,未有歸屬,後來他聽從魏征的勸說,歸附唐軍。

唐高祖授李為黎陽總管、上柱國,加右武候大將軍,封曹國公,賜良田五十頃,甲第一區。另外,高祖還命他統領“河南、山東之兵以拒王世充”。他的父親李蓋也受到了封賞。

公元619年十月,竇建德率軍進攻黎陽,大敗李,一舉破城,並俘虜了李蓋,以其為人質。李雖已突圍出城,但因父親落入敵手,隻得回來降敵。竇建德令李任左驍騎將軍,仍守黎陽。李仍心念歸唐,可又擔心父親,為了博得竇建德的信任,他主動出擊王世充,屢建戰功,終於使竇建德放鬆了警惕。次年,李趁機歸唐。有人勸竇建德殺掉李蓋,竇建德認為李“不忘本朝,乃忠臣也”,遂派人送李蓋歸唐。

再次歸唐不久,李隨從秦王李世民平定劉武周,大獲全勝。同年九月,唐軍於邙山擊敗王世充軍,進逼洛陽,李受命率軍赴轘轅道安撫敵眾,緊接著,滎、汴、淆、豫九州相繼來降。就這樣,李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連平竇建德、劉黑闥等割據勢力,屢建功勳。

功比長城

1.北平突厥,大敗薛延陀

李戎馬半世,征戰南北,盡灑勇武謀略於沙場,為大唐立下了蓋世勳業。唐太宗曾評價他說:“隋煬帝不解精選賢良,鎮撫邊境,惟遠築長城,廣屯將士,以備突厥,而情識之惑,一至於此。朕今委任李於並州,遂得突厥畏威遠遁,塞垣安靜,豈不勝數千裏長城耶?”太宗讚歎李一人之力堪比長城,可見他在大唐的柱石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