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上篇:經商的智者 第二章 智慧為賺錢而存在(1 / 3)

第一卷 上篇:經商的智者 第二章 智慧為賺錢而存在

猶太人認為知識是死的,隻有用它來解決問題,知識才能變成智慧。能夠賺錢的人肯定是擁有智慧的人。

商人首先要有智慧

猶太民族是一個崇尚智慧的民族,就是在做生意賺錢的過程中,他們也十分尊重智慧。他們對金錢與智慧的關係是這麼認為的:智慧隻有化入到金錢之中,才是活的智慧;金錢隻有化入智慧之後,才是活的錢;活的智慧與活的錢難分伯仲,因為它們同樣都是智慧與錢的完滿結合。

因為猶太人對智慧的尊崇,或者說他們在賺錢當中體現的智慧,成就了猶太人很多經典的賺錢案例,不得不讓人拍案驚奇、拍掌叫絕!

一個猶太人走進紐約的一家銀行,對貸款部經理說:"我想借些錢。"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圓。"

"隻需要1美圓?"

"不錯,隻借1美圓。可以嗎?"

"當然可以,隻要有擔保,再多點也無妨。"

"好吧,這些是擔保。"猶太人從皮包裏取出價值50萬美圓的現金、有價證券等,放在經理的寫字台上。

經理傻了:"當然,當然!不過,你真的隻要借1美圓嗎?"

"是的。"猶太人說,然後就辦完了手續。

經理越想越糊塗,擁有50萬美圓的人,怎麼會來銀行借1美圓?他虛心地請教這位猶太人:"我實在弄不清楚,您擁有50萬美圓,為什麼隻借1美圓?而不是30萬、40萬美圓呢?那樣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為您服務的。"

"哦,是這樣的,我來貴行之前,問過了幾家銀行,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所以嘛,我就準備在貴行寄存這些股票。租金實在太便宜了,一年隻需要花6美分(指1美圓的一年貸款利率)。"

經理暈了,但不得不佩服猶太人的聰明。

貴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應放在金庫的保險箱裏,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惟一的選擇。但猶太商人沒有困於常理,而是利用銀行貸款的相關規則,通過貸1美圓的方式,將財物交給銀行保管。與存放在保險箱相比,一樣的安全、保險,隻是便宜多了。這就是猶太人的大智慧。

一顆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時候,都有無數種精彩選擇。那麼一個人呢,至少應該比一顆豆子更堅強吧。

同樣是賣豆子的商販,豆子賣得動,直接賺錢當然最好。如果豆子滯銷的話怎麼辦?一般人也許會降價銷售,或者拿回家自己吃了算了。但猶太人會"折騰"出很多種辦法。

首先,可以考慮將豆子漚成豆瓣賣,假如豆瓣也賣不動,那就將豆瓣醃成豆豉,如果豆豉還是賣不動,就將豆豉加水發酵,製作成豆子醬油,從而改賣豆子醬油。

其次,可以將豆子磨成豆腐賣,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賣豆腐幹;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改賣豆腐花;如果實在太稀了,就改賣豆漿。豆腐如果賣不動,擱點鹽巴、調料什麼的,放上幾天,變成臭豆腐賣。如果還賣不動,就讓它長毛徹底腐爛後,改賣腐乳。

最後,可以讓豆子發芽成豆芽,改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讓它再長大點,改賣豆苗;如果豆苗還是賣不動,幹脆再讓它長大些,當做盆栽賣。而且,為了賣的好,還給它起一個很時尚的名字:豆蔻年華。再賣不動怎麼辦?那麼就再次移植到泥土裏,讓它生長,幾個月後,又會收獲很多豆子。

再賣不動呢?已經這麼多辦法了,相信總有一種方式能夠賺錢吧?所以猶太人說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

猶太人就是這樣,在賺錢中,沒有被傳統的經濟觀念和固有的思維定勢所束縛,常用逆向思維、發散思維、跳躍思維等思維方式,異想天開、獨樹一幟,不在乎別人詫異的眼光,不在乎世人無聊的議論。不知不覺中,就將他人的錢賺走了。

有一個猶太人自己編出的笑話,正反映了猶太人這種運用智慧賺錢的精明的心態:

前蘇聯製定太空計劃,德國人、法國人和猶太人前來應聘。招考人員先問這幾個應征者,需要怎樣的待遇?

務實的德國人回答:"我需要3000美圓,1000美圓給我的妻子,1000美圓用作購房基金,1000美圓自用。"

風流的法國人回答:"給我4000美圓我才肯幹。1000美圓給我的妻子,1000美圓歸還購房貸款,1000美圓自用,還剩下1000美圓給情人。"

聰明的猶太人則說:"給我5000美圓我才幹,1000美圓給你,因為你把項目給了我,1000美圓歸我,其餘的3000美圓雇一個德國人開宇宙飛船。"

我們來分析一下猶太人這個方案:猶太人並沒有盤剝德國人,因為在這個方案中,德國人依舊可以如願以償地得到他的3000美圓的心理價位;同時,這個方案也沒有像法國人那樣公然把妻子和情人一視同仁,從而越出了"合法"的界限;至於猶太人自己,既然允許自由開價,報得高一點也無可厚非;猶太人還給了招聘人員1000美圓的回扣,這在流行回扣的社會裏也不足為奇,而且還比德國人、法國人更容易爭取到"定單";至於猶太人自己所賺的1000美圓,隻能歸於其聰明的商業腦袋。他們幾乎什麼都沒做,隻是試圖把到手的"定單"轉讓一下,就可以從中淨掙1000美圓。

猶太人稍微動動腦子,就將事情擺平了,可以使招考人員、德國人和自己心滿意足,自己還不必冒險。不管招聘者會不會采納這個方案,但任何人都不能不佩服猶太人的精明。

猶太人認為知識是死的,隻有用它來解決問題,知識才能變成智慧。而且,他們認為能夠賺錢的人肯定是擁有智慧的人,連鎖店先驅盧賓就是這樣一個擁有智慧的人。

因為家庭貧困,16歲那年,盧賓不得不隨著當時的大潮流,離家到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去淘金,但曆盡千辛萬苦卻沒有掙到多少錢。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盧賓發現,在礦區經營小買賣會比淘金更能賺錢。因為千千萬萬的淘金者肯定需要很多日用必需品。於是,他放棄了淘金工作,做一些小食品的販賣生意。果然不出他所料,生意蠻不錯,使他賺到了第一桶金。

後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盧賓又發現了一個新問題,商店不標價靠買賣雙方討價還價是非常不利於銷售的,也無法消除顧客對店家的不信任。而且,由於價格不一,沒有一個參考的標準,很多人就會想多逛幾家店。

針對這種狀況,盧賓想出一種全新的經營方式,叫"單一價商店"。所謂"單一價"就是對每種商品的售價固定在一個價格出售,並采取明碼標價,讓顧客一目了然。由於盧賓這種經營方式貨真價實,一掃當時的商業欺騙行為,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因此,生意極為興隆,把遠近的消費者都吸引過來了。而且這一經營方式給美國商業帶來了一場大變革,為超級市場的出現開創了先河,很快流行於全美國乃至全世界。